APP下载

以“落地”创新城市布局,推动航空港区经济建设

2016-04-07崔欢欢

创新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落地机遇问题

崔欢欢

[摘 要] 本文针对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机遇,从“落地”创新城市布局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落地”式发展,从而推动航空港区经济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 航空港区经济;机遇;问题

[中图分类号] F5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01-22-3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成为国内目前唯一的国家级航空综合试验区,其是以郑州市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以航空经济为主体的综合实验区,占地面积41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几部分县市区域[1]。港区是围绕着郑州成为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国际性综合物流区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航空港区经济从规划到建设、从航空带动到产业崛起,步入了跨越式、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几大优势促进了其快速发展,优势一:地理位置优越,港区位于我国中原腹地,是“泛珠三角”经济区、“泛长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四大经济区地理位置的中心,辐射范围广泛,地理及空间位置优越。优势二:产业基础雄厚,大量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企业、航空物流和新能源企业在港区周边汇聚。优势三:陆空衔接高效,新郑机场是我国主要的航空枢纽,目前一条跑道,规划的另一条跑道正在建设中。另外,地铁网、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将通过港区,便利的陆空交通促进了港区的飞速发展。优势四:对外开放展现,郑州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集中布局在港区周边,使得对外开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新的经济增长点得到了优化培育[2]。航空港区具有这几大优势,使得航空港区经济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1 航空港区经济现状分析

航空港区经济建设从世界范围来看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名词,早在1965年“航空经济”一词就由美国航空专家提出了。航空港区经济建设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民航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据《201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年报》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民航运输业同比增长率与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量要高出很多,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民航运输业是未来运输速度最快,增长速度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将推动着航空港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郑州航空港区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国家级新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从2013年开始,航空港区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所定的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任重而道远。近年来,通过一些政策、体制与模式创新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飞速发展,但是与“国家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郑州航空港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港区的发展,而是整个郑州市区,整个河南的发展,是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但是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了航空港区经济的发展。

2 航空港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建设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上一些已经成熟航空港区的经济建设相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2.1 航空港区管理机制不健全

发展航空经济的政策政出多门,机构间统筹协调性不足,相关政策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从而影响政策的实施。因此,只有管理机构间有机地融合到一块,才能保证相关政策的落实到位。另外,河南省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制度、经济体系和规则与发达国家在一致性要求上存在差距。目前河南的市场开放承受力较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一些切实可行的体制改革和利益让渡。

2.2 产业布局不合理

郑州航空港区相关产业基础薄弱,与其他同地位的城市相比,其自身所拥有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明显欠缺。航空港区产业多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自身蕴含的技术含量不高。虽然,一些高端的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临空产业也在港区周边集聚,但其处于发展阶段,无法适应航空大都市所需具备的城市竞争力要求。这些临空产业与传统的制造业对原材料、环境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原材料和环境难以统筹,产业结构间的矛盾开始显现。

2.3 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郑州航空港区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的本质在于人才,航空港区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职业化和国际化人才,目前航空港区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这将成为制约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

2.4 交通不便

从郑州市区到航空港区目前的交通还不便利,地铁2号线、城市轻轨和高铁还在紧张地建设中,距离交通便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航空港区经济建设的步伐。

2.5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高铁的迅速发展,对民航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铁路安全性强,运载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空经济的发展。另外,国内其他省区也纷纷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如武汉、长沙和西安等城市也在加大力度建设航空港区,力求使自己成为国内大型航空枢纽。虽然,郑州是国家第一个航空港实验区,但是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建设的速度相对缓慢,河南省周边机场的建设速度比郑州机场的建设速度要快很多,迫使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加速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使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建设受到了冲击。

3 航空港区经济建设发展机遇

3.1 国家政策和组织实施支持

从2011年至今已有国家多项政策支持着航空港区经济的建设。2013年11月航空港区获得国家81项政策支持。这81项政策具有含金量高、操作性强、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为航空港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地方及有关部门加大了配合力度,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建设进入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全民“大会战”,给全省人民带来了无限的期待。

按照郑州航空港区的规划,在财税政策领域,国家支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航空公司设立、航线开辟、航空物流高级人才引进等33项政策;在土地管理政策领域,国家将加强对航空港区土地规划的实施管理,合理规划航空港区的建设用地规模、空间布局和时序上的安排[3];在金融政策领域,国务院支持实验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在人才保障政策领域,国家支持知识产权入股、引进河南省“百人计划”人才政策。另外,还有在行政编制和政法、边检等专项编制分配问题上向航空港区倾斜等政策。

国家除了在政策上支持郑州航空港区经济的建设外,还在组织实施方面给予支持,如国务院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航空港区经济的建设工作实施指导管理,对航空港区的基础设施、自助创新和生态建设工作给予支持。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还对航空港区经济的建设情况实施评估,对航空港区经济在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决。另外,国家民航局对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在建设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4]。

3.2 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陆开放新机遇

目前,机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场所,而由于其对众多与航空运输相关行业的吸引力,使其正在向经济高度集中的产业化基地转移。国外的航空港区有航空物流强势发展、物流商务并重发展、休闲产业为主导和多元化综合性发展的模式,国外航空港区的产业机构正在发生着改变,进行着调整。我国各地政府大都高度重视航空港区的建设,纷纷以机场为核心进行临空经济规划。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一些核心城市已初步形成了临空经济集聚区,形成了以航空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航空工业服务带、中高档居住区、旅游观光区和机场商务区等相关产业聚集带,国内产业机构的调整,迫使郑州航空港区向着产业化集聚的方向发展[5]。

自由贸易实验区顺应着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在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启动后,郑州航空港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经济综合实验区,应借势而上,努力把郑州航空港区经济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的自由贸易港经济区。

4 实施“落地”创新城市布局,促进航空港区经济稳定发展

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有大量的建设项目可供选择,投资数额巨大(港区将有新建、续建和改建重大建设项目一百多个,总投资近千亿),为了保证航空港区经济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政府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避免不切实际的空头计划和盲干,要以“落地”式的创新城市布局模式,促进航空港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在航空港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量力而行,坚持“建成一片,收获一片,滚动发展”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主要的基础设施和项目上,分清轻重缓急,稳扎稳打,建一个,成一个,避免规模过大,避免过度浪费,形成航空港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强调提高投资的时候,注重产出效益的提高;另外,航空港区经济的建设要统筹考虑近期相关产业发展以及郑州市区、中原经济区相关规划的要求[6]。

4.1 合理布局临空产业,做到因地制宜

郑州航空港区之前的产业体制机制陈旧,相关的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传统与农业相关的产业类型居多、产业链条存在缺陷、产业间的相关度不够。因此,为了发展航空港区临空经济产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合理布局临空经济产业,大力发展与航空运输相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飞机维修和与航空经济有关的产业发展,吸引高端研发、总部经济、仓储、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在郑州航空港区集中布局,在机场周边形成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合理布局临空经济产业[6]。

4.2 发展服务性产业,提高经济辐射能力

郑州航空港区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将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服务性产业,省直、市直及港区管理职能部门需要树立高效率服务意识,从引进项目和企业开始,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服务效率,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项目和企业的人才。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经济辐射能力比较弱,适合航空发展的高端制造业稀少,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航空港区经济的发展。郑州要大力发展航空港区经济需要积极引进国外一些高端航空制造业和全球百强企业入驻航空港区,从而带动航空港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航空港区经济的辐射能力。

4.3 促进产业配套,加快人才培养

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在建设过程中,要以培养、吸引、留住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急需人才为目的,在住房、户籍、科研、奖励和医疗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同时为了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需要把现有人才的智力和潜力深挖出来。在专业人才短期和长期的培训中加大力度,和一些国外的高校开展一些与发展航空经济有关的特色专业,发展对口式和“一站式”订单培养模式,从而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为了提高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中心的软实力,需要鼓励航空港区、航运机构培养引进各类高端、稀缺人才,更需要促进高校主动加强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以改变现有的航空运输类人才数量和结构难以满足航空港区经济建设需要的现状,健全相关的人才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6]。航空港区经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人才项目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

5 结 语

综上所述,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抓好国家对航空港区经济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做好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克服航空港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如产业布局不合理,竞争力大和交通不便等方面的困难,迎难而上,加快发展的速度。合理应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切忌无目的、无合理规划的蛮干,要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各种战略措施的推进,坚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航空港区经济在建设过程中的“落地”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漫.基于SWOT分析的郑州航空港区临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5(3):70-72.

[2] 郭丽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产业定位与培育要素[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6):98-100.

[3] 郝爱民.河南发展航空经济的效应、目标和政策措施[J].区域经济评论,2014(6):75-81.

[4] 薛贺香.河南省航空产业竞争力与产业集聚关系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33):17-22.

[5] 曹允春,董磊.郑州航空港区临空高科技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J].交通与运输,2011(7):140-144.

[6] 张占仓,等.郑州航空港建设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河南科学,2013(7):1080-1084.

猜你喜欢

落地机遇问题
再见,机遇号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午后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机遇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难忘落地大摆钟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