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家庭社会地位与子女早期社会化之研究

2016-04-07赵晓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农村家庭社会地位

赵晓明

摘要:农村家庭实际具备的社会地位水平与其子女的早期社会化教育过程的开展质量密切相关,围绕这一论题,首先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展开了梳理,之后从经济地位、权力地位、家庭声望以及文化素养等角度对子女的早期社会化问题展开了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家庭 社会地位 子女早期社会化

一、针对子女早期社会化问题的已有研究

早期社会化问题,是指婴儿阶段到学龄前阶段的人类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对儿童实施这一阶段的社会化培养,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指令和安排儿童学习基本社会规范,初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实现对自我存在意义的初步认知,以及性格秉性的简要建构。早期社会化过程是人类个体实现良好的成长路径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的重要奠基阶段,时至今日,早期社会化问题已经成为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论题。

针对心理学、传播学以及社会学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基本性地发现如下特征:

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儿童早期社会化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特征,重点关注儿童群体的自我认知、健全人格培育以及健康社会适应心理的形成,其心理性研究行为的关注重点主要致力于生理视角的动态因素,对社会化环境因素缺乏关注。

传播学理论,主要研究各类信息传播媒介对儿童的早期社会化过程,及其完整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化心理适应过程的影响,重点强调媒介传播实践因素对人类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社会学理论,注重将个人的实践行为与其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独立实践行为的同时,侧重考量影响个人行为的综合社会因素。

基于社会化视角,要实现对家庭的财富、权力、名望以及社会地位等综合性影响因素的深化考量,明确这些因素对儿童群体的早期社会化实践过程的影响,保证相关人口群体的早期社会化行为目标顺利实现。

在农村家庭的研究视角之下,子女的社会化问题首先呈现出了在物质支持条件方面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农村家庭实际具备的经济地位,权利地位、社会声誉以及文化地位水平方面的差异化格局紧密相关。拥有较好的资源占有状态的农村家庭,往往能给其子女创造出较好的早期社会化实践进程中的实践环境,使其子女能在早期社会化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农村家庭子女的早期社会化实践进程的具体影响因素

(一)农村家庭的经济地位对子女的早期社会化实践的影响

农村家庭的经济地位主要涉及财富和收入两个因素。财富,指的是独立社会个体拥有的可以用于未来消费行为的价值形式。财富,可以帮助人们提供生活机会,使人们获取实施商品和劳务交换行为的机会。家庭具备的财富地位,是评价家庭实际具备的物质基础状况的关键指征。家庭实际具备的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将会导致其培养子女过程中在物质条件提供方面的巨大差异,进而影响其子女的早期社会化实践路径。

具有较高经济地位的家庭,能够凭借其所具有的经济资源,为其子女的早期社会化过程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并相对与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在教育资源占有方面的不公平性。基于物质条件充足性所给予的保障性与支持性力量,经济条件良好的父母可以为子女的早期社会化过程设定相对理想的教育目标,而不会感知到在经济资源方面的局限性,而经济地位较低的家长,则不得不在其子女的早期化实践过程中,面对经济财富资源有限的客观限制。

在制定子女的早期化教育工作目标的过程中,经济地位较高的农村家庭往往更关注其子女实际具备的兴趣爱好,并对社会环境的客观发展态势保持着比较充分的关注,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子女提出的一切经济性支出需求,为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实践创造良好的物质性支持条件。为了切实实现最佳状态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培养目标,父母往往会常性地向子女灌输“努力成为社会建设精英的思想观念”,并且时刻注重对其子女展开榜样借鉴式教育。适当地关注了对国际视域中通行的先进教育理念的借鉴行为,致力于以最先进、最科学的教育实践理念完成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实践过程。

对我国现有农村家庭的收入实现格局进行考量,可以发现其具备的基本特征,现阶段,种植业依然是我国农村常住人口的主要经济性收入来源,而是土壤、气候、水文条件的共同限制,农村家庭往往很难取得稳定的预期收入水平,这样的家庭经济生活发展格局之下,子女的早期社会化实践将会呈现出明显的在物质支持条件方面的不稳定性。近年以来,部分农村家庭逐步性水产畜牧以及家禽养殖行业进行了过度,其实际经济收入水平呈现出了在数量和规模方面的明显稳定性,给其子女的早期社会化教育实践过程创造了充分稳定的物质支持条件。

根据我国社会学者针对农村家庭基本经济状况以及早期社会化进程的调查分析,大约有85.6%的农村富裕家庭的家长,在其子女的早期社会化实践过程中,以各种形式对其开展过关于成长期望以及人生发展目标建设实践的观念新表述与指导,而在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一般家庭中,这一比例仅仅达到了42.3%。

(二)农村家庭的权利地位对子女的早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将权力定义为:在社会关系中贯彻自身的意志,并实现对一切反抗力量的有效规避,是一种实现某种社会化实践目标的趋向。它保证权利范畴的行驶者在遭遇反抗力量的情景之下也能实现对自身意志的充分实现。

农村家庭实际具备的权力地位差别将导致子女实际接受的家庭教育发生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较高社会权力水平的农村家庭,其子女往往能够比较充分地感知到由于权力资源所引致的心理和身份认知度的优越感,达成某一任务或者是实践目标的便利途径以及附带利益。这农村家庭的父辈往往都是权力和财富地位资源的大宗占有者。以及现行社会实践环境格局中的精英群体成员。相应地,也就导致这些农村家庭的子女,在开展早期社会化教育行为的过程中,能够接受到比较充分的精英阶层教育理念熏陶,其家庭教育路径中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完整化以及系统化特征,在这一过程中,这些精英家庭子女将逐步获取关于权力概念的初步认知,实现其投入复杂社会实践进程之前的充分的心理性以及物质性准备基础。

三、结束语

农村家庭的社会地位问题与子女的早期社会化教育质量水平密切相关,从本文中所揭示的三个方面的调查数据以及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处于良好社会发展地位的家庭,往往能够给予其子女较好的早期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为其子女的良好成长创造充分的前期支持条件。

参考文献:

[1]袁艾兰.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亲子互动模式探析——湖南省某村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袁洪亮.城市体验与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

[3]赵向利.流动儿童社会化状况研究——以洛阳市两所公立学校为例[D].郑州大学,2006.

[4]李留东.浙江省专业运动员家庭社会阶层背景与社会流动路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5]裴欣欣.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与家庭疏离——基于两位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

[6]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以巴彦县为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农村家庭社会地位
从《无性别的神》看藏区女性的社会地位
关于农村家庭子女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正确方法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爱情
由称谓语看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浅析《千只鹤》中女性人物的敬语使用
农村第一代已婚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心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农村为例探讨家庭暴力的起因与防控举措
以农村为例探讨家庭暴力的起因与防控举措
农民工社会地位变迁影响因素及成因解析
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