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验观、突显观、注意观”之间的非一致性

2016-04-07郝力赵晓荣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郝力 赵晓荣

摘要:讨论“体验观、突显观、注意观”及三观之间并非“一致”的关系,探讨认知行为当中注意的定义,揭示注意从浅层到深层在三观中的认知本质,阐释注意在三观之间的统领作用,在一切认知活动中是认知行为产生、发展、终止、进行的必要条件。注意和大脑及感官的认知活动极具象似性,注意认知观是认识、理解、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关键词:体验观 突显观 注意观 非一致性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虽然在体验哲学之下已经形成,但是它对语言基本问题的探讨和分析仍然是一个离散的联合体,内部学派的观点纷繁复杂,甚至相同概念也有几套。多数学者似乎已经接受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为体验观、突显观和注意观,有学者认为三观之间内部一致统一,“经验里有突显和注意的因素,突显和注意以经验为基础,突显和注意又是相辅相成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三种语言观忽视浅层注意与深层注意中认知的本质。为了建立正确认识、理解、研究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三者及其之间关系亟待重新探讨和深入研究。

二、注意认知的本质与大脑、感官活动极具象似性

“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早在一百多年前,注意作为人类行为的中枢和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就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注意认知观认为注意是唤醒状态下大脑的本能意识通过经验过滤作用,借助感觉器官对一定事物的定向和集中。注意对事物定向和集中的行为能力,就是注意力。注意行为可以被认知主体觉察、是有知觉的,也可以是无知觉的。因此,注意一系列的感知活动都属于早期的认知活动。这些早期的认知活动直接影响后期经验、表象、记忆、判断、推理、想象及概念化的方式和认知结构等复杂思维的形式。在概念形成、思维、推理、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是高级阶段的认知过程。思维是在感知觉、表象、记忆等基础上形成的,又反过来影响着感知、表象、记忆等认知过程。对注意认知而言,抽象思维、想象、推理、判断是一种外在的注意对象激活内在经验而成为不被刻意知觉的深层注意状态,如专心致志、出神入画,深入思考、苦思冥想。因此,深层注意过程,就是在知觉、经验基础上的互动、表象、记忆、推理、判断、想象,也是更高级的认知过程。深层注意包涵了任何不被觉察的精神活动对外界的反映,甚至是不被觉察的精神意志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如情绪激动时的不知所为)。由此可以看出,注意在整个认知过程中伴随大脑与一切感官的所有认知活动,最终形成智慧、语言等各种精神产品。

在注意认知的整个过程中,人的生理构造、身体经验以及感知觉能力、已经具备的想象力扮演着客观条件的重要角色,而且我们也可以发现大脑、视觉感官的注意行为可以涉及到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各种维度,如注意的主体、对象、路径、方向、角度、频率、速度、起点、终点、机制、阶段、方法、条件、原理,言语、行为、结果等。不仅如此,我们从这些条件和维度中可以找到认知语言学核心理论的各种理据,还可以发现注意认知的基本方式、过程和人的生理构造,大脑及一切感官的认知行为的过程极具象似性。需要提醒的是,在注意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的目的、意图、兴趣、需要、决心、意志,是一切主观能动性认知活动的内驱力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建立在智能生物的经验记忆(或者体验)之上。大脑是否兴奋并且发生注意的聚焦是激发智能生物经验记忆及各种智能认知活动的首要条件。

三、体验观中的“注意认知观”

注意认知观认为,认知语言学中的“意义”或同一事物的不同词语来自于范畴化和范畴建构时被从不同视角的切分。语言意义参照百科全书知识以及人对情景的解释和分析。“界定一个语义单位语境”的“域(domain)”,以认知的经验为基础,而认知经验包括有空间、视觉、温度、味觉、压力、痛苦、颜色,和框架、脚本、事件框架以及视觉等客观突显的基本维度。“意义”形成过程中,注意认知的模式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遵循格式塔或完形原则进行整体感知。这是因为作为注意对象的事物的完形性越高,典型性越强,区别性才能明显。第二步,是将注意认知的对象分解成个别属性进一步认知。浅层注意的感知和深层认知不一定一次性完成,可能需要若干次的反复认知,并逐渐加深,遵循“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原则。注意认知过程中,注意完形感知的特点通常是在一个闭合的图形中进行组织和建构;各注意认知对象成分之间无缺口时常被注意感知为一个整体;距离小的会被注意感知为相互联系的;相似的常被感知为相同的。以上原则符合认知神经科学中大脑范畴化过程的机理。

四、突显观中的“注意认知观”

在注意认知过程中,突显的根本作用首先是激活(经验中的)参照点(范畴化中的原型),然后凸现认知目标,引起认知主体的深层注意(即深层认知对象),或者是产生进一步联想,开始新的认知活动。

注意在认知和经验外界事物和内部感受的过程中,必然是认知主体感觉器官对认知对象进行感知,感知过程必然受到感知对象的属性如大小、轻重、远近、颜色、材料等的影响,也受感知的视角、情感等的影响。这也是注意的突显问题。注意认知观之下,突显同样顺应上述注意认知过程的基本模式,遵循格式塔或完形原则;注意认知中,知觉组织认知对象的基本模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焦点和背景理论,即图形位于背景之前,有形状、结构、连续性的特征。背景处于注意图形之后,无形状、结构,但具有匀质性。当注意将图形和背景之间的关系作为认知对象时,便形成了认知语言学对介词的研究,形成了表示图形和背景之间关系及其含义的方位介词的语言现象。这样,也可继续产生出认知语言学介词分析的重要概念。

五、传统注意观之下的“注意认知”

传统的注意观作为认知语言学三种语言观之一,尝试用框架理论描写句法结构,直接涉及到了注意认知观中认知主体的注意力分配和视角。Unger和Schmid称为“注意路向”,其他代表Fillmore、Marvin Minsky、Roger Schank和Robert Abelson.Fillmore等同时认为,在“商业事件”框架中,框架是“作为词语概念先决条件的知识”,话语则是注意认知从不同视角对信息各个维度的组织。

六、结论

传统语言观中的“体验观、突显观、注意观”三者之间并非是“一致性”的。这种语言观未能将注意置于认知主体、受体、对象等注意认知观之下来全面正确认识、理解、研究认知活动,忽视了三观之中注意认知的本质:不同层次注意都是大脑和感官对于来自外界和机体内部各种信息的定向、集中的认知过程,语言认知也不例外,而且注意在三观中起统领作用,是大脑及感官认知活动和一切行为产生、发展、提高、终止、进行的必要条件。注意和大脑、感官一切认知活动极具象似性,注意认知观是认识、理解和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参考文献:

[1]Friedrich Ungerer,Hans Jorg Schmid.An Introduc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60.

[2]George Lakoff.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 Press,1987.267-268.

[3]Lamb,S.The semantic approach to structural semantics[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73,(66):57-78.

[4]Ronald 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ò: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