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虚拟实践课程的特色教学研究

2016-04-07聂影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课程研究职业素养创新

聂影

摘要:针对职业教育所面临的职业素养缺失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分析,并对其提高的方法提出合理化见解,给出教学案例,并结合自身工作对案例课程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其创新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职业素养 课程研究 创新

本案例课程的设计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虚拟情境下的课程教学为核心,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过程化、具体化,使其更易于掌握;以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既依照了传统的知识模式,又进行细心总结,大胆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经课堂教学实践验证,教学效果提高显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一)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职业素养也是劳动者,(在这里),也就是职业人,在社会生存中的一种重要素质;是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从教育意识到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决定从业者职业能力和工作质量的基本因素。提高职业人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或不足

高职的绝大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偏低;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及其个人的发展目标认识意识茫然。有些同学以“小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明显,以个人利益为核心,注重自己的所取,而忽略其他人的利益;缺乏团结、合作、奉献的精神;缺乏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极少部分同学缺乏应有的做人的基本认知和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楚,对自身的价值、社会定位等的意识茫然,自我认知不明确,部分甚至错位。

二、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及建议

(一)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生产的技术要求日益高端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激烈的社会竞争,对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日益提高。

(二)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建议

职业素养对高职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深化培养专业技术能力素养,也需要突出培养职业道德素养和综合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具有合格的职业素养为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应以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为途径。

1.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1)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来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也取决于学生的领悟、及敬业等方面的能力程度。

(2)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学和自我激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实现;职业道德是从心而起,通过强化信念、以行业规则为规范而建立的职业人才所需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职业道德素养也是职业从业人员内在而会被外在所凸显的职业操守。

在实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适合而又有效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成功地实现由客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向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观赞同与自觉的转化,从而促进职业道德素养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承。

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课程与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相辅相承,互相渗透,成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综合素养的培养

综合素养主要包括了沟通、判断、协调、合作、奉献精神、责任感及服务意识,人文素养等。以下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讨论。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起码的品格,人文素养教育就是在传授人文知识,提高人文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坚定职业素养的内在品质。也只有在正确而又不懈怠的动力的影响下,才会培养出具有合格职业素养的职业人才。

人文素养缺失,对于现代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又是会被很多努力所必然能够弥补的;漠视,不是传统,不是传承,而是在欲望逐利的残酷现实中所滋生的人格不完善。

功利主义导致人思想行为的功利性,丧失自我;教育作为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有组织的理性实现,应避免功利主义的熏染。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浮躁的追逐逐渐取代了人们内心清净的信仰;各种欲望纠缠不清;但是,对于文化的猛醒,就应该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

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主观的故意和细心,即需要故意去学习,也需要在不经意间细心的去积累;要将对人文素养的“有意”或“无意”,全部累积起来,从而达到人文素养培养或积累的目标。

2.锻炼职业能力,加速从学生向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化

高职学生的心理都经历着职业感知、职业认同、职业情感、职业人格的陶冶和分化,演绎着高职学生从普通人向准职业人转变的心路历程。针对高职学生的企业工作岗位,开设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课程。教学形式要以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为核心,积极实行先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都具有合格的职业素养,合理推进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化进程。

三、基于虚拟情境实践课程教学研究案例

(一)案例课程教学研究的创新之处

1.本案例课程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

2.本案例课程的特色

本案例课程是以情境模式引导,采用计算机虚拟方式模拟现实生产一线的流程,针对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习特点,深入研究特色教学,明确教学要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况相衔接,将书本知识与岗位技能相融合、分解、再整合,用适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将其虚拟化、过程化、具体化,进一步明确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从而实现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并能取其之长,补他之短;在教学方面有独到之处,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虚拟情境,在每个虚拟情境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同步利用教师演示法讲解,将学生自主练习作为主体,并配合以教师随机提问,学生回答。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利用适合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自身的配合和领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因材施教,强化个性化培养,尽量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都有较大的提高。

3.本案例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要点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具体的课堂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个体特征,综合施教。

(1)问题设置

设置问题时,在知识层次上,问题应采用递进方式,知识点要环环相扣。

(2)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在回答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程度,及课堂表现等实际情况,进行巧妙设计并随机提问;比如,把简单的问题分配给本次课中没有注意听课的同学,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他们课堂听课的积极性;而把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分配给本课程中表现优秀的同学,以培养较高层次的技术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职业素养。提问的问题可以在授课内容的范围内,针对具体部件随机选问,并适时给予适当的鼓励(给出课堂表现成绩等)。

(3)“搞活课堂”,即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高职生的课堂积极性,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案例课程研究的思路

本案例课程以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成长现状为现实基础,以计算机软件中设置的虚拟情境为依托,紧紧依照现实生产一线装卸环境及其具体工序,通过教学方法的实现,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道德及沟通、判断、协调、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使用尽量具备人文素养的语言或方式;并独具匠心。

本案例课程以教学实践为前提,以改变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辅,其研究思路即在以有针对性的实施设计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合格职业素养的人才为目标,在不断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中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四、对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感悟

深切体会到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工作的意义;是文化传承,是新知识文化的创造,是学生思想进步的推动力、助燃剂;教师的工作态度,体现着全社会中坚力量的职业态度趋势,也体现着全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体现自我价值追求与社会现实取向的共鸣。

体会“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和给我们带来的思索、价值及灵魂撞击;知识在不断更新,时间、空间、价值取向在变化,所以“活到老,学到老”是必要的,这也是一种奉献。

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样的信心完全建立在昔日及现在努力的基础上;我们的信心又会化作工作中的热情,从而让我们的学生收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因为教育体现在学生那里不仅对知识而言,也是对思想、意识等的取舍与选择。

教育,是对人的培养,更是对人的考验;就像长跑,起跑线在自己脚下,虽然终点遥遥,但不论冲刺的勇敢还是坚忍的耐力,都是美丽的力量。

教育,就是用人性中的美来感染人性中的不美;用慧与善来改造人性中的缺失;用心灵的爱,来渲染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个人认为这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类共存的期盼。

用心感受,用心体会;但存善念,但结善缘。

五、结语

本文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其职业素养的现状,通过案例教学研究,详尽的介绍了本课程中各主要教学部分的相关细节设计;主要突出高职特色,利用了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形式新颖,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79.

[2]周春丽,李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与对策[J].世纪桥,2011,(11):90-91.

[3]刘伟.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

[4]虞希铅,李小娟,焦阳.论当代青年职业素养的教育[J].青年教育,2013.

[5]倪红霜.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114-115.

[6]徐艳霞.高职人文素养教育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35):67-68.

猜你喜欢

课程研究职业素养创新
中职学校光电专业现代班组长培养的课程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保险实训课程研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应用型信管专业课程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