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治疗在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探讨

2016-04-07樊晓莉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应用

樊晓莉

摘要:从青少年发展特点入手,就叙事治疗理念运用于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的适切性进行分析,探讨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情境中使用叙事治疗的具体应用形式与技巧,提出多样化实务思路,丰富了本土化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手法。

关键词:叙事治疗 青少年社会工作 应用

叙事治疗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澳大利亚Micheal和新西兰的David Epston共同创立引入家庭治疗领域。作为一种新的助人范式,叙事治疗强调重构经验、赋予新的意义、探讨价值、创造生活的独特视角,为解决个体生命困惑、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个人意义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技巧而被社会工作领域关注。青少年正值自我快速发展、探索人生价值与意义、整合自我经验的人生发展关键时期,呈现出思维活跃动荡、不易受传统说教影响、勇于尝试与偏差行为共同存在的群体心理特点,成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关注点和出发点。与以往传统的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以专家指导为主的治疗范式不同,叙事治疗所具有的创意性元素、尊重个人探索以及将人与问题分别开来、平等身份下共同探索成长和经历的独特理念,更适合协助青少年处理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障碍。

本文就叙事治疗运用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适切性进行分析,探讨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情境中使用叙事治疗的具体应用技巧,探讨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情境中使用叙事治疗的具体应用形式与技巧,提出多样化实务思路,丰富了本土化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手法。

一、叙事治疗应用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适切性分析

与精神分析、行为认知治疗学派以专家指导为主不同,后现代认知伦和哲学观为背景兴起的叙事治疗更强调关注问题而非个体、注重社会文化与环境因素而非个人心理层面、关注关系自我而非心理自我、平等身份共同探索,更适合应用于青少年问题的治疗与干预。

(一)问题外化视角更适合处理青少年的发展性问题

青少年处于人生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和激素水平的快速变化可引起行为冲动、情绪易起伏波动、对外界环境敏感反应强烈。同时,青少年时期勇于探索和体验不同人生阅历的需求,决定了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具有一过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特点,暂时的问题和困境不能简单等同或归因为个人内在固有的性格品质。叙事治疗指出,很多青少年案主常将生活中的问题等同于自己内部的属性——自己本身就是问题,这种想法使个体陷入沮丧的情绪,大大降低了自我发展与完善动力,反过来又导致问题的加重,这种情况在青少年辅导中尤为突出。叙事治疗的问题外化视角更适合引导青少年跳脱出暂时性的发展困境,保护其内在成长和完善的勇气,去面对和处理自己的问题。

(二)叙事疗法为青少年发展提供了一个多面化视角。

个人经历塑造着青少年的信念系统与解决问题策略。叙事技巧擅长处理个体过去经历,在共同的叙事工作过程中体验对过往人生经验感受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更深层次的心态与信念改变或成熟。符合青少年处于快速的心理发展时期,个体需要更多新的视角和观点启发及内化。有学者指出,与其将叙事治疗看做个人问题的疗愈方式,更中肯的定位则是透过个人经验的解构和重构过程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崭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更多面化的视角,发展成为成长过程中处理困境的积极有效应对方式。

(三)叙事治疗过程注重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对青少年个人问题的处理与引导。

青少年阶段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和价值信念、行为准则在社会生活中深受社会文化背景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处理个人问题时也应更多考量到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叙事可以提供框架和意义帮助青少年基于广阔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关系中理解自己的角色,促使个体的自我或认同获得发展,这也更为符合青少年社会化的一般规律。

(四)利用话语情境协助青少年自我的内在对话与发展

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可以透过言语表达形成和被影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以及故事的续写等话语建构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着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轨迹。受社会建构理论启发,叙事治疗以个人经历为蓝本、以故事创作为媒介,让案主在故事创作中进入个人的、精神的过程——内在的自我对话,实现了从关注实体自我到对话自我的辅导视角准变。叙事治疗创意性强,适合青少年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对自身成长轨迹更勇于探索的特质。个人的成长故事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脉络呈现,与青少年一起进行的叙事治疗对话中,并不要求按照既定的对话思路或地图展开,对话更像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其中的经历和发展过程是由青少年和社工一起完成,甚至青少年在后期可以表现出生命阶段所特有的创造性和探索生活的勇气,这也正是叙事治疗中希望带出的效果。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叙事治疗的应用形式及技巧

与其他心理治疗范式不同,叙事治疗的运用模式与操作技巧更为灵活与多样,呈现出助人工作的艺术化特点。在当今社会资讯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者将叙事治疗应用于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的尝试中拓展着其应用形式和操作技巧,丰富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经验。

(一)隐喻故事的应用

问题外化与重构技巧是叙事治疗应用最广泛的技巧,使用隐喻命名问题、改写故事架构可以实现将问题与个体之间形成分离、避免案主直面问题时产生的阻抗心理。隐喻是透过言说另一事物来替代或表达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可以让案主将难以直接说出或面对的人、事或情境轻松地自我表达,保证了治疗谈话中交流的畅通。不同年龄的孩子对自身问题的隐喻外化接受性都显示出非常好的效果,如一个被诊断为多动症、喜欢骑车的六岁男孩,在工作者的启发下,将多动症引起的各种失控行为与自己的关系比喻为没带刹车的自行车,并顺利地一起探讨如何确保每天出门时刹车都正常工作的各种措施,且在生活中获得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协助——在出现失控行为之前有人可以提醒他“启动刹车应急预案”。孩子与环境的游戏式互动避免了多动症这一问题标签化给孩子可能带来的负面暗示效应,同时处理问题过程也成为让孩子与人际环境产生良性互动的正向成长经历。经过一段时间的隐喻叙事治疗干预,教师和家长反馈孩子在校和家庭中失控行为明显减少,评价其自控意识和能力也有显著提升。问题的表述即反应个体内在的态度与行动目标。在如何协助青少年选择最适合的个人问题隐喻时,迈克尔·怀特指出协助孩子设定个人决定时通常会优先选择申述比喻而避免竞争性比喻的使用,如想要解决失控行为的孩子可能会说“消灭他们”、“教育他们”等竞争性比喻。就上面的儿童个案而言,治疗师可以引导将治疗的重点放在不是消灭问题而是“重新获得自我生活的控制感”(自己决定是否带刹车)正向努力目标,赋予孩子应对自身问题的更多主动性与力量感。

(二)书信与写作治疗

叙事治疗的本质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语言表达,治疗性信件、自传、日记、主题性书写等写作治疗方式同面谈一样可以成为叙事治疗的新途径。与普通意义上的信件不同,治疗性书信是由青少年与治疗师在面谈之外所进行的继续话语沟通,是辅导室外继续进行的治疗。面谈之后,青少年可以通过书信及写作的方式继续展开对个人生活的解构同时实现故事和新的生活意义的建构。案例研究表明,治疗性书信与写作对青少年个案的问题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互联网社交媒体日益盛行的今天,有研究者发现微博等社交平台提供了个人生活叙事交流机会,增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和谐平衡发展。治疗师可以协助青少年拓展自己生活重构的书写平台,如引导青少年案主利用qq空间、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平台展开个人生活故事的书写。在叙事治疗强化新故事环节的理念是外人见证,他人的反应对案主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书写平台提供了线上时空青少年与生活中重要他人的互动,可以看作是实现新故事强化治疗效果的新途径。

(三)青少年小组工作中叙事治疗的运用

团体情境下的小组工作活动开展是最受欢迎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形式,有研究者提出团体工作中运用叙事治疗在很多情境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团体的宽松人际氛围中,成员可以透过故事获得他人的倾听和肯定,激发其自信心和自我接受、自我改变的动力。同时,叙事治疗团体更符合中国群体文化背景,在中国有着更积极的效果。与传统的小组工作中的故事讲述不同,在青少年叙事取向的小组活动中,治疗师应当注意对团体中个人故事的解构与重构,利用团体的内在动力和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在自我反思和创作的基础上,通过新故事的重构真正实现个人生活意义的重新发现。

参考文献:

[1]黄锐.论叙事治疗模式的形成及其运用[J].社会工作,2009,(4):27-29.

[2]林盛.解读叙事心理治疗的三部曲[J]心理与健康,2010,(2):48-49.

[3]迈克尔·怀特.叙事疗法实践地图[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9):18.

[4]施铁如.写作的心理治疗与辅导:功能、远离及其应用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116-121.

[5]赵兆.叙事治疗信件在青少年学习困难个案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5,(6):74-77.

[6]林盛,林琳.叙事信的力量:解读台湾叙事治疗的书信疗法[J].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1,(3):21-22.

[7]黄华.微博的叙事本质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建构[J].福建教育,2014,(7):6.

[8]单文晓.试论叙事治疗及其在社工领域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4,(21).

[9]陈红莉.叙事治疗在团体工作中的运用与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1,(1):114-116.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