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4-07倪江利黄文娟苏磊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倪江利 黄文娟 苏磊

摘要:部分高校转型为地方型、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关系着专业建设,大学物理改革也迫在眉睫。大学物理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少,与专业知识相脱节,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基础差,积极性不高等现象。通过优化教学大纲,结合专业需求,联系生活现象,提高课堂趣味,实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物理 教学改革 应用技术型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直接融入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深度融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的发展道路。

目前,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适应新潮流,其中安徽大学在专业设置中,将一些专业设置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自己未来的发展。我校也在积极地寻求改革之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模式,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为目标,培养出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良好岗位适应性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物理学是高新技术的基础与源泉。大学的物理学课不仅是学习科技知识的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在我校有12个工科专业开设了大学物理课程,成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基础。为适应学校的转型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学物理的改革显得刻不容缓。

1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强调了物理知识的完整性,注重基础知识、理论推导等,忽略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教师普遍认为课时不足,无法完成普通物理学的课程。目前我校使用的是马文蔚教授编的《大学物理教程》,完整地给出了大学物理的系统理论,对经典的定理、定律都作了精辟的描述,而相关的物理学史和前沿科学却涉及甚少,对理论的应用与当代高新技术联系不紧密,与现代生活脱节。我校开设的大学物理总课时数为96学时,无法完成全部内容,因此,根据各个专业所需的内容开设不同的章节。

2改革的措施与结果

2.1针对专业需求,修订教学大纲

生源是民办高校生存之本,理工科专业中出现了文理兼收,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中学物理基础较差,对大学物理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修订教学大纲,提高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

我校共有三个院开设了工科专业,其中交通工程学院开设有交通工程、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到大学物理主要是运动学、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刚体转动、热力学基础等章节,与开设的工程力学等课程衔接;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开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大学物理中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磁场和电磁感应为主要内容,与开设的电磁学和电磁波等课程衔接;计算机工程学院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专业,以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磁场、电磁感应和光学为主要内容,与开设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衔接。针对不同专业需要的不同物理知识,修订相应的教学大纲,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大学物理对专业课的作用。

2.2制作精品课件,加强科技创新

我校开设的是非物理专业,因为没有考研的动力、没有升学的压力,加上中学物理基础差、高数也不好、物理理论性强,所以大多数对物理没兴趣。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生动地给人感性认识,能有效的辅助教学。目前,高校的教师更多关注科研,对课件制作更多的是简单的复制教案,起不到辅助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是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感性刺激,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是来源于自然,也应该应用于自然。讲述动量时,举例:枪让人害怕,那是因为子弹可怕,可怕的是子弹本身吗?引入: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轿车被山上玩耍的小孩扔出的小石子砸穿前挡风玻璃砸中后排的乘客,而且击穿了肺部导致当场死亡。将这个新闻制作成flash动画,学生有直观的感觉。思考:一个小石子为何也具备如此大的威力?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从物理走入生活,来认识生活中现象。

关注物理学的发展,引进前沿科学,通过物理科普知识展、物理科技创新比赛等,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发生的新闻,在讲解知识的同时,阐述发生在身边现象。

2.3弱化结果,注重过程

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应用,而不应该一纸定终身,让学生产生因为考试而学习,出现厌倦的情绪。学生学习过程中,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制订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综合考评

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我校的大学物理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0×50% (50分)+闭卷成绩100×50%(50分),平时成绩中分为出勤、作业、课堂讨论、科技创新、随堂测验等形式,其中出勤与作业各占40分,其它共20分。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弱,部分工科专业文理兼收,物理基础相差较大。改革后,学生感觉到更公平,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期末总成绩考核充满信心。在大学物理经过改革之后,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一个班级在两学期开设的课程相比较,整体的成绩有所提高,不及格的人数在下降,而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均在提高。

3结论

在当前的形式下,探索转型之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对大学物理的改革,不断更新内容、改进方法,扎扎实实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服务于专业课程,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项云霞.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初探[J].聊城大学学报,2004,17(3):93-95.

[2]李明.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探讨[J].大学物理,2005,24(12):48-50.

[3]史友进,孙厚谦.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6):69-72.

[4]王长春.关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8,22(3):117-119+145.

[5]全桂英.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5(3):129-132.

[6]杨爽,许琰,吴闯.应用型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380-383.

[7]朱世德,向安平,陈敏.《大学物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3,18(3):310-313.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面向模具行业需求的模具专业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内涵研究
新建本科高校Java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旅游管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企业需求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