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水盆景制作方法

2016-04-07敏,

四川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山石石料盆景

刘 敏, 梁 武

(乐山市城市绿化维护管理所, 四川乐山 614000)



浅谈山水盆景制作方法

刘敏, 梁武

(乐山市城市绿化维护管理所, 四川乐山 614000)

山水盆景的制作原则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更不失于自然。要使山水盆景把自然景观凝于盆钵之内,首先必须要经过充分的艺术构思,确定主题,然后按照山石的天然形态,取其全部或局部适宜造型的石料,配置成假山,并以植物及必要配件进行配置。将奇峰异峦、高峡飞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浓缩到盆中,盛放在几案上,俨如一幅立体山水画,使人如临碧波绿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间,意趣盎然。运用缩山移水之功法,产生“立数寸作千人仞,横咫尺作百里之回”的艺术效果。

山水盆景;石料;散点石;构图;制作

山水盆景是以观赏岩石为主的一类盆景,根据材料表现的景观主题有很多类型,但是这些类型的区别的地域性不强,所以流派差别不明显。笔者多年以来一直喜好于山水盆景的制作,在此特就山水盆景的制作方法与同仁们进行探讨和商榷。

1 石料的选择

制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国地大物博,山石的种类繁多,常用的山石约有三十多种,基本上可分为松质和硬质两大类。松质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质的则质地坚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质或硬质山石,制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须具有天然纹理、色彩以及形态自然等特点。石料选择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因石立意”,即在仅有一块或几块石料的情况下,根据现有的石料进行创作,表现主题。“因石立意”要充分发挥石料的长处,避其短处,把具有自然纹理和丘堑、外形美观的一面作正面,形态较差的一面作背面。“因石立意”所表现的意境常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业余盆景爱好者因石料较少,多为“因石立意”,然后再进行创作。另一种是“因意选石”,在石料较多的情况下,多采用此种方法。如在游览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之后,深为祖国壮丽河山所激发,或读一首好的诗词而受到启迪,有了创作的欲望,然后根据立意去挑选石料。例如,欲制作表现雪山情景的山水盆景,最好选用浮石、宣城石或珍珠岩等材料,以便很好地反映冰天雪地的山峦风光。在大堆石料中挑选山石时,首先要挑选好主峰的石料,然后再挑选与主峰形态、色泽、纹理、质地相协调的石料。在选石时,注意挑选具有“瘦、漏、透、皱” 色泽、纹理、质地尽量一致的山石,以便生动地表现山峰的各种形态。常用山石材料有一下几类:

1.1软石类

(1)砂积石。是泥沙和碳酸钙凝聚沉积而成,多呈土黄、红褐色,质地不均匀,含碳酸钙多的部位较坚硬,含泥沙多的部位较疏松。砂积石易于加工,吸水性强,适于雕刻大中型盆景,可造出山、崖、坡、嵴、峰等多种景观,加之青苔和小植物的生长,很富有生气。其缺点是石感不强,易破损。主产山东、安徽、浙江、广西等地。

(2)芦管石。 乳黄、乳白至红褐色,系石灰岩内流出含重碳酸钙的地下水,在草秆、树枝表面沉积、凝结而成,常与砂积石同生一处。芦管石有粗细两种:粗者如竹秆,细者如麦秆。石形不规则,常见有芦管状、草秆状、杂骨状等,因其高低错落,只要稍作加工,可产生奇峰异洞效果。

1.2硬质石类

(1)斧劈石。为页岩的一种,主要含有石灰质及炭质,是经过长期沉积而形成。颜色有灰黑、灰白、青黑、浅棕色变化,以浅灰不含杂质者最佳。斧劈石质地较坚硬,脆性强,吸水性能较差,难用于生长青苔,但纹理刚直,适用于制作大中型盆景,表现雄伟挺拔、高耸峻峭的险峰峭壁,雄姿焕发,别有韵味。主产江苏武进。

(2)龟纹石。别名风化石,是石灰岩的一种。成因是石灰岩的裸岩长期受光、温、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表层风化形成交叉的裂纹,颜色有灰黄、灰白、褐黄、淡红等色,石质较硬,雕凿加工困难。在盆景制作中,用于表现江上奇峰、江中石渚,以及海岛、海岸,形象逼真。主产重庆及北京等地。

(3)太湖石。别名湖石,是石灰岩在淡水中长期受湖水冲刷、溶蚀而成。有灰白、浅灰、灰黑等色,以纯白色为最佳。石料质地坚硬,稍有脆性,一般利用天然形态,不作雕凿。石头线条柔曲圆浑,石面皱纹起伏回转,还有许多奇态异形的洞穴,洞窝层层相套,玲珑剔透。太湖石多为大型石头,能作盆景的都是小块,产出较少。太湖石主产江苏太湖、安徽巢湖及其它石灰岩地区。

(4)钟乳石。生成于石灰岩溶洞中,石形变化丰富,常见的形状有钟乳状、帘状、笋状等,颜色有淡黄、灰白、白色等变化。质地较硬,稍有吸水性,性脆,不宜作雕凿加工,难于长青苔。在山水盆景中,适于作成险峰峭壁,塑造桂林山水,用白色钟乳石也可表现雪景,别有韵味。主产安徽、浙江、贵州、广东、广西石灰岩山地的溶洞中。

(5)千层石。属水成岩,黑灰色,其中夹有层层浅灰色。质重而硬,吸水差,可略加敲打整形。可加工组合为远山、断崖、江岸等景观。主产江苏太湖一带。

(6)砂片石。是河床下面的砂岩经过长期流水冲刷、侵蚀而形成,一种青色,俗称青砂片。另一种锈黄色,俗称黄砂片。砂片石具有深浅不同的沟、槽、凹、凸,或石内呈长方形洞道,表面纹理以直线为多。砂片石峰芒挺秀,表现力丰富,可用于峰、崖、峦、峡、涧、岛屿等自然景观的造型。砂片石虽属硬质石料,但能够吸水,可生长青苔,还可进行一定程度的雕凿加工。主产四川西部古河道和河床中。

(7)灵壁石,又名磐石。有黑、浅灰、赭绿等,或五彩杂色。石料质地坚硬,叩击时音色清脆悦耳。灵壁石不吸水,不易加工,也不可雕凿。因其产于安徽灵壁县而得名。形态与英石相似,但皴纹较少。以作清供,或作桩景配石。

制作山水盆景常用工具 :工作台、切石机、锉、钢丝刷、锤子、凿子、毛笔、油漆刀、小刮刀。

2 石料的加工

对选择的石料适合加工松质石料,凿洞和雕琢石纹。用水泥拼接山石,水泥胶接山石前,必须用刷子将交接口刷净,胶接后,把在外围的水泥轻轻刷去。为了使拼接口的色泽与拼接的石料相似,使拼石后不留痕迹,多用墨法或色粉与水泥调拌。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无人工的痕迹,雕琢不能过于呆板,而要生动流畅,要简洁有韵而不能繁杂失度。具体加工的方法有锯截、雕琢、胶接和衬石4种。

山石的布局:山水盆景是运用移天缩地、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根据“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原则来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为主,成功的石山必须是既具形态美和雄伟的山势,又有皱、瘦、透、漏之妙。“皱”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纹理,皱褶得有规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块稍长,顶端较宽有棱角,不宜臃肿;“透”就是指石块里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沟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够通气排水。在选择石料制作盆景时,主要是要根据石的特点来确定主题。如修直挺拔、悬崖峭壁的,可用来制作险峰;扁长形状的,可用来表现连绵不断的山峦;皱、瘦、透、漏皆备的,不但可作峰、洲、岛、土、山,还可作孤石欣赏。如何利用石的自然形态进行布局、组拼安装,下面3种方法可供参考。

(1)孤峰式。孤石俗称孤峰,在盆内的安置一块较大的石峰,这样形成一峰起于水面上的景致,以此孤石自身独特形态为主观赏石,此景蕴含深远,主题集中。这种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具有独特形态的孤石为佳。题材如:梦笔生花、擎天一柱、一览众山小等。

(2)开合式。在盆内设置两块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对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于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于盆的中央,这样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衬,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异,宾主分明。两石隔水相望,遥相呼应,既对立又统一,既简练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实性。题材如:梦回江南、两岸猿声等。

(3)群置式。这种石山如“众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内山石由多个纹理一致的石山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须摆设在重要的位置上,其体积、高度要占绝对的优势,在拼接山石时,主景要突出,宾主有别。如制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选其中一块最高大的石块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后的位置,其余各石,围绕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较前的地方。这样山石层叠,穿插联络,丘壑森严,深厚自然,一幅层峦竞秀、清水涟漪的立体山水画犹置眼前。题材如:锦绣河山、石林、崇山峻岭等。

3 散点石在山水盆景中的运用

散点石,是一种散而有致的以群体形式放置在山水盆景的水面空白空间中的陪衬体,其本身具有构成意义上的“点”的性质,是一种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当人们的视线集中于它时,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一种扩张感,因此,它本身就能起到占据空间和划分空间作用。 散点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盆景中主、客山体的陪衬物。盆景的特点是小中见大,但无论多大的盆景,其主、客山峰的体量都是有限的,为了使人们在欣赏时,心理上产生一种“一峰则太华千寻”的感觉,就必须用一些低小的陪衬物来突出主峰和客蜂,使它显得比实际的存在要大得多,增大它的体积感,散点石在这方面起了极好的衬托作用。

(2)作为山足水面空白空间的划分物。 盆景是三度空间造型,它不可能像山水画那样让山悬浮在半空中,下面用云或其它一些什么省略而去。盆中山石必须生根座牢。当我们把主体和客体的山石在盆盎中立定的时候,剩下的空白空间就需要细致处理了。盆景界行话说,“峰好立,足子难处理”,就是指这一道工序。而散点石的摆布,就是对山足水面空白空间的处理和划分。散点石的布置若得当,则山足水面就能被合理划分,富于变化。

4 山水盆景的立面构图形式

(1)直立式。 山石纵轴及其皴纹线基本上与盆面垂直,山体形象呈直立状态。应用这种形式宜将峰嵴线处理成大起大落的起伏变化,以获得生动效果。直立式是最常见的山体构图形式,适合 与偏重式、开合式、散置式、独峰式及重叠式等多种平面布局形式结合应用。

(2)倾斜式。山石纵轴及其皴纹线与盆面呈55°左右的夹角,山体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倾斜式常与偏重 式布局结合应用,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盆内所有山峰都朝同一方向倾斜,具有较强的动势。另一种是盆内主体山峰倾斜,隔江的客体山峰直立。后一种形式应注意客体山峰不应过高,使其仅为主峰的1/4左右为宜,若客峰过高会失去景物的统一性。

(3)悬崖式。主山高耸,其上部向一侧伸出做悬垂状,下部虚空,山形常表现为上大下小,重心高而偏向一侧。给人以挺拔险峻之感。应用悬崖式应注意险中求稳,其方法之一是加长与悬垂部分同方向的山脚,使总体上形成不规则的“C”字形;其方法之二是加强悬垂主峰背后次峰的重量以取得平衡。悬崖式常与偏重式、开合式、散置式结合使用,以悬崖式作主峰,客体山峰一般应低于主峰高度的1/3,以衬托主峰的险峻雄奇。

(4)山峦式。山峰不高,但山与山相互连结构成山脉,如波状起伏。主峰高一般是盆长的1/5左右。山峦式最适合与重叠式布局结合应用,也可与开合式结合应用,表现一派远山景象。

(5)象形式。山石的体形、轮廓大致象某种物象。或是象人物,或是象动物。象形式可以增加山水盆景的趣味性。采用象形式时,应注意对物象的摹仿,不能过于逼真,太逼真则无想象余地,会显得庸俗。对物象的摹仿应在“似与不似之间”。

5 盆景的造型技艺

5.1锯截

锯截是截去山石的一部分。锯截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去粗取精,去除石料中不符合构图要求的部分而选留构图需要部分,其二是将山石底部锯平,以增大山石底部与盆面的接触面积,使山石在盆内摆放平稳。

5.2雕凿

轮廓雕凿和皴纹的雕凿。使山体形象丰满、生动。

5.3组合

组合是将加工好的山石按构图设计组花成完整山水景象体系的过程。组合是对构图设计的实际立体再现。组合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效果对已有的构图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通过对山石摆放位置的不断调整,最终达到符合意境表达的景观效果。 组合的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小石拚合成大石,二是把若干山石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景象体系。

5.4胶合

胶合是将组合好的山石粘合固定的过程。胶合方法主要有水泥胶合和环氧树脂胶合。分为石间胶合和石底胶合。

5.5修饰

(1)加工痕迹处理。 加工痕迹主要是锯截痕、雕凿痕、水泥污迹等,这些痕迹在加工过程中就应清除。胶合完成后,若还有明显的加工痕迹,应再进行打磨、烟熏等处理。

(2)山石染色。软石可用绿球藻染色。

6 配种植物与配置小景

山水盆景的石山制作完毕以后,还要着手种植一些草木,以叶细枝矮为好,不同景观配不同的植物。如孤峰式景观,可选用技干较为苍老粗壮植物;群峰壁立,可选用丛林繁茂的组合型配植;平缓山坡,点缀配植矮小植物。同时可运用烘托、点缀、穿插、飞出、重叠、密植等手法来具体操作,但要注意一般配植规律比例中的“丈山尺树”的规律,总的说来还是以“起、承、转、结、合”的构成原则配植为好。在配置植物的同时,再配置一些人物、小鸟、亭台、房屋、小桥、小船等,用以点缀,使石山变幻无穷,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

总之,山水盆景是以山石为构体,是祖国大好河山、丘壑林泉、山山水水的艺术再现,是大自然锦绣风光的缩影,具有高雅优美的意境。容量大,结构更复杂,内容更丰富。跟山水画联系更密切,比树桩盆景更具有诗情画意。

[1]王志英, 潘传瑞. 盆景造型艺术[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马文其.山水盆景制作及欣赏[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刘敏(1968~),女,本科,工程师,从事园林绿化和假山盆景创作工作;梁武(1969~),男,本科,工程师,从事园林绿化和假山盆景创作工作。

TU986.48

B

[定稿日期]2016-07-08

猜你喜欢

山石石料盆景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全山石
微型盆景欣赏(二)
微型盆景欣赏(一)
微型盆景欣赏(一)
植物“粘”上石料——用植物胶水与石料制作环保耐火钵的研究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