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37年国共两党西湖秘密谈判内幕

2016-04-06仲向平

党的生活 2016年3期
关键词:张冲潘汉年恩来

□仲向平



1937年国共两党西湖秘密谈判内幕

□仲向平

1937年3月下旬的一天,一辆黑色轿车由北往南急驰在沪杭公路上,车内坐着两位气质不凡的中年人。一位长得浓眉大眼,英俊潇洒;一位戴着金丝眼镜,儒雅文静。此刻,这两位肩负特殊使命的神秘人物,凝视着窗外已泛青绿的纵横阡陌,陷入回忆之中……

穿针引线,潘汉年初会张淮南

一年前,也是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上海《申报》忽然刊出一条醒目的“寻人启事”。被寻者名叫“伍豪”,启事请他务必在5月5日去北四川路新亚饭店与落款者一晤,谓有要事相商。

“伍豪”是周恩来早年在“白区”(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化名。那么,究竟是谁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寻找周恩来呢?

此人正是国民党“中统”特务干将张冲。张冲,字淮南,浙江乐清人。

《申报》的“寻人启事”登出后,张冲便派人在约定的时间昼夜等候。几经曲折,在香港九龙酒店,化名“叔安”的潘汉年和假名“黄毅”的张冲终于见面了。

“是你?”两人均略一惊诧,旋即恢复常态,握手致意,心照不宣。对眼前的这位“叔安”,张冲太了解了——他先是郭沫若、李一氓挂帅的“创造社的小伙计”,后又以中共中央宣传部代表的身份筹备了著名的“左联”,被戏誉为“小开”;再接替陈赓,担任中共中央特科二科科长,专事情报、侦察及反谍工作;作为主要对手,自己和他几经生死存亡的激烈交锋,曾多次对他实施抓捕而始终未果……时下,他又和自己一样,摇身一变,同时受命,互为谈判对手,这不是极富戏剧性的一幕吗?这也许说明,国共两党难以调和的政治立场是可以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他与自己不也随之转换了角色、变更了使命吗?

潘汉年和张冲这两位“江南才子”,虽然是国共两党的情报干将,但都属于务实的“识时务者”。见面后,双方一同乘船北上,在上海、南京又多次洽谈合作事项,取得了一定谅解。

此时,“潘张会谈”已经成为国共两党自十年内战后多渠道、多层次秘密接触中最为直接的高层渠道了。随后,潘汉年于1936年8月9日秘密回到陕北,向中共中央汇报了与张冲晤谈的有关情况。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分别会见了潘汉年。两天后,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根据形势变化,毛泽东建议将中共“抗日反蒋”的总方针及时改为“逼蒋抗日”。

风云突变,蒋介石言诺周恩来

1936年12月12日,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爆发。应命随驾以备咨询的张冲,作为蒋介石的随行人员也被扣押于西安的西京招待所,失去自由。此刻,南京以宋子文为代表的亲美反日派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寝食难安。“第一夫人”宋美龄则处变不惊,舌战群臣,力排众议。她先是厉声斥责何应钦,制止轰炸西安,随即又拨通上海宋庆龄处的电话:“二姐吗?我是小妹。事情非常棘手,我想是中共插手,唆使张、杨干的。”

宋庆龄回答:“不会的,中共光明磊落,我是了解的。你勿急,让我再了解一下,我也在想办法。”宋庆龄放下电话,立即约见潘汉年。

很快,潘汉年沟通了国共双方的联络,将双方的意图和要求互为转告,并使宋子文、宋美龄得以先后飞赴西安。

而在“主战场”西安,中共全权代表周恩来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才干,斡旋于矛盾各方,终于促成了亲美派、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共的三方会谈,达成了释蒋抗日的协议。

1936年12月24日晚,蒋介石一见周恩来,一股难言之情涌上心头:“恩来,你来了,你还是黄埔的好同志。我以领袖人格担保,决不再打内战,以后你可来南京与我谈。”

“西安事变”后,一个新的使命立刻摆在周恩来的面前——同国民党正式谈判。

本来,在西安,蒋介石已亲口向周恩来许下联共抗日的诺言,并邀周恩来赴南京谈判。但在张学良送蒋被扣以后,蒋介石的诺言是否可信,已使人感到怀疑。于是,1937年1月5日和6日,毛泽东连发电报,指出:“此时则无人能证明恩来去宁(南京)后,不为张学良第二。”因此,“恩来此时绝对不应离开西安”,应该欢迎“张君(即张冲)到西安与恩来同志协商”。

在家庭和工作场所测量VOCs的方法的改进及成本下降和易于进行测试将意味着可以监测入住后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并且是不可避免的与对健康的影响相关联。

这样,1937年2月9日,国共双方在西安举行了第一次正式会谈。中共代表是周恩来、叶剑英,国民党代表为顾祝同、贺衷寒。其间,张冲也携带蒋介石的意见赶赴西安加入会谈,并成为国民党方面的主谈者。

11993377年33月,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在杭州

西安会谈起初较为顺利,达成了一些协议,但到最后将要签署协议时,蒋介石出尔反尔,指使贺衷寒推翻了协议。由此,谈判收效甚微。经双方多次秘密磋商,蒋介石电约“恩来兄22日至25日到沪再约地相晤”,随后决定在杭州会晤。这就促成了周恩来与蒋介石在杭州西子湖畔的直接谈判,史称“西湖会谈”。

分久必合,共产党大义促合作

1937年3月下旬,位于西湖湖滨的“澄庐”别墅迎来了蒋介石夫妇。周恩来和潘汉年的轿车也抵达西湖。张冲安排他们下榻于昭庆寺旁的“柏庐”别墅。

一切安排妥当后,张冲告知周恩来:“委员长的意思,明天上午就开始会谈,地点是烟霞洞。”

次日清晨,车抵烟霞岭,周恩来和潘汉年脚踩石阶青苔,耳闻鸟鸣莺啼,如约准时登临烟霞洞。张冲趋步迎上,把他们引进洞旁烟霞寺内。

入屋落座,蒋介石心绪颇佳:“中共有民族意识、革命精神,是新生力量。‘西安事变’后全国的和平运动影响很好。”紧接着,他话锋一转,“但你们要检讨过去的决定,不必谈与国民党合作,而是与我合作,永远合作。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都好商量。”

凭着多年的了解,机敏的周恩来一下就洞悉了蒋介石的内心,明白他的真实意图在于“领袖问题”。周恩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我们拥护委员长的原则是站在民族解放、民主自由和民生改善的共同奋斗的立场上的,决不能容忍投降改编之诬蔑。如果委员长决心抗日,中共一定竭诚合作,决不谋取一党之私利。”

但周恩来又严正申明:“我们承认委员长是全国抗日领袖,并不意味着我们丧失作为一个政党的独立性,如果说抗日是合作的基础,那独立则是我们的原则。”

“这个……再谈,再谈。”蒋介石敷衍道。

周恩来还提出了中共的六项具体要求。

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几经交锋。中共为民族大业计,又做了些让步;蒋介石也迫于全国抗日浪潮的高涨和为向各方有个交代,采纳了周恩来的意见,提出要商量一个永久的合作办法。

周恩来问:“委员长有什么具体设想?”

蒋介石推诿道:“我正在疗养身体,还没有具体办法,你回延安先商量。”不过,他许诺说,“即使永久合作的办法尚未肯定,我也决不再打你们!”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至此,国共双方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取得了一定的谅解。对此,中共中央肯定这次会谈“结果尚好”。

礼尚往来,西子湖又添“新佳话”

就在“西湖会谈”将要结束之时,潘汉年收到了共产国际发自莫斯科的一份急电(注:潘汉年是共产国际代表)。

次日,3月27日,是宋美龄的生日。周恩来和潘汉年给宋美龄送去一束鲜花,并给蒋介石带去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委员长,我们已收到共产国际的电报,苏联内务部已查到蒋经国先生的下落,并批准他立即返回中国。”

蒋介石惊喜交加,动了真情。他感激地说:“恩来,你是中共最有理智、也最有人情味的同志。关于释放政治犯的问题,请你们先开一张名单过来,查实后分批释放。”见此情景,首倡此事的张冲站在一旁舒心地笑了。

蒋介石又嘱咐张冲:“淮南,你尽快编制一套密码,交恩来带回延安,以便今后直接联络。”

3月底,周恩来、潘汉年要离杭返沪,张冲为他们设宴饯行。

此次来杭,正值“窈窕西湖三十里,柳丝含烟拂湖水”时节。周、潘虽然在西子湖逗留多日,但因谈判的紧张和艰苦,一直无暇顾及湖光山色。所以,临行前他们欣然应邀前往楼外楼菜馆,在二楼选了个僻静的位置,吃了一餐家乡饭。

几十年后,周恩来重登此楼,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感慨不已。这可能也是他在全国解放后九上楼外楼的原因之一吧。

(摘自《杭州政协》,有删节)

[编辑:薛万博电子信箱:xuewanbo@163.com]

猜你喜欢

张冲潘汉年恩来
Extraordinary mechanical performance in charged carbyn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ir isomers in the atmosphere
树杈上的小绒球
给恩来爷爷的一封信
《救美记》
继母七年如一日照料植物人继子
张冲作品欣赏
传播恩来精神 贵在言行一致
潘汉年含冤洣江揭秘
作为当年的审判人员,我们有一种负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