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克时艰看脊梁——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强化党支部建设助力企业改革脱困纪事

2016-03-31董志强任红禧

党的生活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司党委煤矿职工

□董志强 项 南 本刊记者/任红禧



共克时艰看脊梁——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强化党支部建设助力企业改革脱困纪事

□董志强项南本刊记者/任红禧

“‘七煤’正在经历生死考验,老桂这样的‘傻子’越多越好!”

“转岗分流是改革的需要,留下的和离开的,都是‘七媒’最可爱的人!”

“咱放下的是架子,得到的是岗位;拿起的是扫帚,赢得的是尊严;奉献的是自己,闯出的是生路。”

丙申初至,积雪未消。对处于困境之中的“七煤”而言,此时刚刚熬过步入低迷期后的第四个寒冬。

“七煤”,一个在黑龙江省响当当的国企名号,尽管重组后全称已经变更为“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但当地人仍习惯沿袭这个简称。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骄傲、值得怀念的称谓——有着5.3万职工的“七煤”,57年间累计产煤3.5亿吨,共实现利税100亿元,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令人无奈的是,自2012年5月开始,在席卷全球的能源企业危机浪潮中,“七煤”也未能幸免。在经济效益“断崖式下跌”过程中,“降薪压支”成为常态,“转岗分流”势在必行。

不过,当我们走进尚处困难期的“七煤”时,虽然谈及的话题难免有些沉重,但想象中的凋敝和飘摇并未出现。在各矿区、各岗位,生产依旧井然有序,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随处可见。“七煤”,士气仍在,激情依然。

改革脱困,首先要稳定军心。那么,“七煤”是靠什么来凝心聚力的呢?让我们通过几个侧面管窥一二。

坚守:困难当前需要奋不顾身的“傻子”

2016年1月21日,下午四点半,按规定,地面工作人员已到下班时间。而在新铁煤矿机修厂的车间里,工人们仍在为修补井下作业所需的工具而紧张忙碌着,丝毫没有收工的打算。

事实上,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一年后,这个拥有3700多名职工的煤矿即将大幅度“瘦身减产”,除480人留守外,其余人员都将转岗分流。即便如此,大家的工作态度仍然一如既往。

对于士气稳定的原因,机修厂党支部书记徐善彬是这样看的:“干部们在干,党员们在拼,这种带动作用确保了全体职工干劲不减。”

“干部做给党员看,党员带着群众干,这是凝聚人心的法宝。”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范英文认为,越是这个时候,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越要凸显。党员心齐,群众的心才不会散。

企业日子再紧,但有些事儿,公司党委依然“不差钱”。比如,年终对先进职工的表彰,对职工子女升学的资助。再比如,通过捐款、自筹募得137.2万元困难职工帮扶基金,公司党委做出“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吃不饱饭,不让一名困难职工穿不暖衣,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的承诺。

作为曾受到中央宣传部关注、中央组织部表彰的国企,“七煤”党委历来重视党建,公司现有党员1.3万名,几乎每4名职工就有1名党员。

困难当前,公司党委的态度更加旗帜鲜明:一线建支部的好传统不能丢,凡是党员人数达到3名的采掘段队都要成立党支部。2012年以来,虽然段队总数不断减少,但段队党支部的数量却由168个增加到283个。

对此,龙湖煤矿党委书记才文远的理解是:“就像革命战争年代的‘支部建在连上’,一线建支部,队伍便有了核心力量。”

“跪着采煤,站着做人”是“七煤”一线工人特别是一线党员的真实写照。在“七煤”,平均煤层厚度为860毫米,最薄处只有600多毫米,只能“跪着”甚至“趴着”采煤。每次从井下采煤上来,工人全身上下只有牙齿是白的。此外,“七煤”采掘面普遍位于地下四五百米,最深处近千米,越往下地质环境越复杂,安全隐患也越大,而在作业一线、“零点班”上打头阵的基本都是党员。

新建煤矿开拓一区00003掘进队的党员桂殿友,是一位有着近30年工龄的老职工,他在“零点班”上已经连续干了6年。一次,正在施工的回风巷遇到顶板岩层破碎,上方的岩石层“哗哗”往下冒水、掉石头,此时最佳的处理方案就是赶紧用U型钢棚子支住顶板岩石。危急关头,桂殿友大喊了一嗓子:“我是党员,我先上!”在他的带领下,工友们奋战4个小时,架起了3座钢棚,排除了险情,保障了生产安全。

升井后,时任开拓一区党总支书记的高振宇激动地说:“多少年没听到这句话了,要不是在现场,我都不敢相信有人喊出这句话。真是好样的!”

“有人说我真行,可也有人说我太傻。但我觉得,作为党员就应该先上,没啥含糊的。”老桂说。

对于有人说桂殿友是“傻子”,新建煤矿第三采区党总支书记周志感慨:“‘七煤’正在经历生死考验,这样的‘傻子’越多越好!”

在“七煤”,类似的榜样还有很多:2013年,龙湖煤矿综合采区掘进工作面出现岩石破碎带,70205掘进队党员桑福军带人连续奋战两天三宿;2016年1月6日,新建煤矿第五采区工作面顶板岩层出现破裂,行政区长徐希海带人连续奋战48小时……

危险面前,这些“傻子”就是定心丸。

“断臂”:选择离开也是服从改革的安排

2016年1月下旬的一个午后,新铁煤矿党委政工部副部长高尚忠从公司大楼里捧出一大摞档案,驾着私家车拉回单位。几经精简,他所在的办公楼早已人去楼空。在过去近一个月里,高尚忠目送着朝夕相处的同事们陆续离开,常常想起《士兵突击》中那个七连营房的守望者——许三多,也更能理解那份孤独的滋味。他知道,等送完大伙儿,或许自己就该离开了。

一线党员就是主心骨

就在一线工人坚守奉献的时候,首批转岗分流人员正在离开或准备离开,而这批人多数来自地面机关。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龙煤集团2014年煤炭产量仅为行业龙头企业神华集团的10%,而在岗职工却与神华数量相当。所以,分流富余人员、解决人力资源错配问题的改革势在必行,既有“断臂求生”的悲壮,又有左右为难的纠结,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做好人的工作。

此前,为了降低沉重的人力成本,“七煤”按龙煤集团的统一要求实行了工资调整,并对机关单位进行竞聘式“精简重组”。

按龙煤集团统一部署,除井下工人外,其余职工只有1500元的月薪,公司高管也不例外。扣除“五险一金”后,很多人拿到手的不过数百元。而一线工人的工资则不降反涨——2015年,采掘工人月均工资4675元,比上年月增加281元。

对这种待遇安排,“七煤”职工鲜有怨言,因为公司党委大会讲、小会说,把形势任务宣传到班组、落实到人头,干部做党员工作,党员做职工工作,从而统一了干群思想,增强了解困信心,“全力保一线”的共识已经形成。

几乎同步,公司两级机关开始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实行初次精简。在此过程中,很多党员服从改革大局,主动离开岗位。2015年,主动选择内退、竞聘落选的副总师以上党员干部就有217人。面对岗位变化,他们没有怨言,没有一个“找的、闹的和告的”。

不久,更高规格、更大动作的人事改革开始了。

2015年12月中旬,一份《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人员安置政策指导意见》下发到“七煤”。这份由省政府下达的文件显示,“七煤”此次获得5500个新岗位。其中,省农垦总局提供2000个岗位,省森工总局和省林业厅各提供1000个岗位,七台河市政府提供1500个公益性岗位。

可以想见,省委省政府为之做出的努力。

从当前情况看,转岗分流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很多人却犹豫难决,除了对工作身份、收入前景等种种忧虑,还有复杂的情感因素——很多人一家两三代、哥儿几个都在矿区,生于斯、长于斯,用一位老矿工的话说:“差不多连血都是黑的了。”

难题面前,挺身而出的依然是党员。再过3年,公司热电厂热工维修车间的党员职工杜晓伟就要退休了,从个人利益讲,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离开。在车间动员会上,一时无人表态,杜晓伟心里明白,大家还在观望。于是,他果断站出来带头签了字,一下带动6名职工做出了转岗选择。

在热电厂,第一个报名离开的中层干部是总务科副科长潘庆春。他的想法是:虽然我一个人离开意义不大,但是,几千人的离开一定能减轻企业负担。潘庆春动情地说:“如果有一天‘七煤’好起来了,那我们这些人就没有白下来!”

“转岗分流是改革的需要,留下的和离开的,都是‘七煤’最可爱的人!”公司党委委员、党委工作部部长范广义认为,无论去留,大家都是在为这个共同的家做奉献。

闯路:奉献的是自己,闯出的是生路

除了坚守和离开,还有一条充满艰辛和风险的路——闯市场。对“七煤”这类工种单一的老牌国企而言,很多人对创业异常谨慎。

以桃山煤矿为例,2013年企业效益明显下滑,当时有人提出创业动议,但因顾虑太多而搁浅。直到2014年,煤矿面临关停,在前所未有的压力下,桃山煤矿党委决定放手一搏。

为了降低创业风险,桃山煤矿选择了一个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物业。当时,恰好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七台河市棚改搬迁小区建成,因为都是动迁的贫困家庭,物业费低,一般物业公司不愿接手。

2014年10月,桃山如意物业公司注册成功;当年年底,竞标成功。

然而,创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却是“人荒”。桃山煤矿当时的年产量虽然已经萎缩到60万吨,但还能维持生产,很多职工对企业感情深,不愿轻易放弃。另外,一旦创业失败,就彻底下岗变成“小白人儿”了。所以,职工的创业积极性不高。

面对这种情况,时任桃山煤矿党委书记栾兆和第一个站出来,带着30多名党员干部开始踏上创业之路。

公司组建之初,真的是一穷二白。没有启动资金,大家从亲友处凑了19万元;没有办公桌椅,大家就去煤矿淘旧桌椅;人手不够,栾兆和带头拿起扫帚、套上工作马甲……这个昔日管理着近6000名职工的大矿党委书记,和普通职工一样扫大街、清楼道。栾兆和常对大家讲:“咱放下的是架子,得到的是岗位;拿起的是扫帚,赢得的是尊严;奉献的是自己,闯出的是生路。弯下腰,低下头,没啥了不起的,干好活儿才有出路。”

如今,拥有近80名员工的桃山如意物业公司已名声在外。在七台河市委的一次会议上,市委领导用了近5分钟对其物业服务进行表扬:“全小区没有一张小广告,市领导暗访时听到的全是好评。”

桃山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吴利东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通过扩大市场,解决更多职工的就业问题。

在“七煤”,同样值得一赞的创业者代表还有新兴煤矿原直属七井井长、党支部书记李向臣。

2012年年底,李向臣所在井口资源枯竭、开采时限到期。2013年7月,上级研究决定,将李向臣提拔到新采区担任行政区长,100多名职工一并前往新区报到。

可移交会刚开完,5个矿工就找到李向臣:“向臣啊,我们几个都是五级伤残,也下不了井了,你看咋整?”

看着这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弟兄,李向臣做了一个决定:“我带哥儿几个留下创业,其他人按原计划转移。”

李向臣先是建了个小酒坊,又在废弃的矿井地面上开荒种田、搞养殖。拿了一辈子铁镐的手转而拿起锄头种田,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凭着一股韧劲,李向臣咬牙坚持了下来。如今的小酒厂初具规模,70亩荒地喜获丰收,上千只家禽养殖也初见效益。2015年,李向臣保证了工人的开支;2016年,他的目标是扩大规模、争取增收。

在新兴煤矿党委书记董自生看来,今天从“七煤”走出去的创业者们,和当年“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一样,都是一场壮行,都是在为留下的人积攒口粮、保留火种,等待最后的胜利。

截至2016年2月初,“七煤”公司转行创业人数达到1355人,开支人数同比减少6160人,工资总额减少1.9亿元。

在矿区,一同下过井便算是有了“过命的交情”,“心连着心,命连着命”,情同手足。在新兴煤矿八采区,一位名叫黄明的党员职工说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这儿就是我们的家,家要是没了,天就塌了,我们就无家可归了。我们真心希望能爬过这个坎儿。企业好,我们才能好。”

显然,在“七煤”经营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多年务实严抓的基层党建彰显了作为。正因为打牢了基层阵地,才确保了在困难形势下、复杂局面中,解困发展信心没降,干部职工干劲没减,生产经营秩序没乱。硬仗面前,“七煤”人坚信,省委省政府没有放弃,集团公司没有放弃,干部职工没有放弃,只要齐心合力,一定能共克时艰。

凤凰涅槃,蝶变重生。相信“七煤”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改革脱困的攻坚战!

[编辑:任红禧电子信箱:renhong.xi@163.com]

猜你喜欢

公司党委煤矿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发挥公司党委核心作用和全体党员模范作用大力提升干部员工凝聚力战斗力
中盐新疆公司党委组织参观自治区反腐倡廉教育展览活动
晋东公司党委、冲压器材厂党支部等先进集体及个人受特能集团党建会表彰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党委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