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柏塬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

2016-04-06薛联隆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保护现状生物多样性对策

薛联隆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陕西 太白 721600)



黄柏塬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

薛联隆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陕西 太白 721600)

摘要:丰富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系统,作为秦岭大熊猫“兴隆岭区域种群”和“牛尾河区域种群”遗传物质交流重要廊道的地理区位,奠定了黄柏塬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秦岭山地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地位。保护区自2006年成立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保护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对现阶段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保护管理提出意见。

关键词:黄柏塬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对策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1],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其他生物,丰富多样的生物及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环境基础。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增大,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挑战[2]。

秦岭山脉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物地理地貌特征,孕育了丰富完善的生物多样性,它是我国陆地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3]。1965年起,为了有效保护秦岭山地生物多样性,我国先后建立了太白山、佛坪、周至、牛背梁、老县城、长青自然保护区,就地开展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完善秦岭保护区群的保护功能,200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了陕西黄柏塬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太白县境内,地理坐标在东经107°31′16″~107°42′30″,北纬33°42′02″~33°54′05″之间,总面积21 865 hm2。东与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接壤,东南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界,南与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西与陕西牛尾河自然保护区毗邻,北与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

1黄柏塬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

1.1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边缘,具有明显的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质,加之地形和海拔的影响,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及生物群落环境。按照《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和依据,本区植被共有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16个植被亚型或群组,50个群系[4]。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依次为:落叶阔叶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亚高山灌丛草甸。

1.2物种多样性

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3科466属1109种,其中有国家I、II级保护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Rehd)、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 Balf.f.et W.W.Sm.)、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 Van Tieghem)、大果青杄(Picea neoveitchii Mast)、太白红杉(Larix chinenbib Beissn)、连香树(Cercidipyllum japonicum Sieb.et Zucc)、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 Oliv)、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 Rupr)等38种;有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太白贝母(Frilillaria taipaiensis P.Y.Li)、秦岭花楸(Sorbus tsinglingensis T.L.Tang)、秦岭乌头(Aconitum liouii W.T.Wang)、星叶草(Circaeaster agrestis Maxim)等13种;蕨类植物22科41属84种;苔藓植物48科88属157种;已知真菌191种,其中食用菌103种,药用菌45种。

区内有野生脊椎动物346种,占陕西省脊椎动物总数的46.82%。其中兽类81种,两栖类13种,爬行类25种,鸟类217种,鱼类10种;昆虫2832种。区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 Thomas)、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等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mupinensis Heude)、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Milne-Edward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血雉(Tthaginis cruentus David)、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等36种;

1.3遗传多样性

本区位于东洋界、古北界以及华北、华中、西南、青藏高原等多种植物区系成分的交汇区域,生物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具有丰富的遗传基因多样性,在植物演化过程中,就高等植物而言,达到变种、亚种水平的变异就有数十种之多,基因水平的变异更是不计其数;同时,该区域又是秦岭大熊猫“牛尾河区域种群”和“兴隆岭区域种群”的重要连接地带,是两大秦岭大熊猫区域种群进行遗传基因交流的重要区域,在丰富秦岭大熊猫不同区域种群遗传多样性、促使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快速恢复和复壮,以及缓解其所处濒危状态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4]。

2黄柏塬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机构虽然成立,但体制不顺,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保护区发展

黄柏塬自然保护区是在天然林禁伐以后,依托陕西省太白林业局的森林资源建立起来的。由于种种原因,成立以后,未有效落实管理计划,落实人员,落实经费。仅仅依托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项目部分资金,“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以原有企业机制运行。基础设施陈旧,基层保护站点建设不到位,防火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巡护检测仪器器材短缺,野生动物救助能力不够,保护区公众环境教育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职工办公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2.2人员虽然很充足,但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科研技术落后

保护区现有人员由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原来从事森林经营的职工和管理人员转产而来,其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工作性质要求,特别是在巡护、监测、科研等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较高的岗位,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同时,管护设备短缺落后,手段原始单一,已严重影响野外基础信息数据的收集。

2.3栖息地虽然有所恢复,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但威胁森林生态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

保护区成立以前,该区域曾经开展过商业采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抗逆性降低较为明显,野生动植物资源快速消失。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后,通过近20年的休养生息,区内森林植被和森林环境得到了一定恢复和改善,野生珍稀动植物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偏僻的社区地理位置,落后的社区经济,以及“靠山吃山”陈旧观念,导致社区群众对自然资源依赖仍然十分严重。取暖、生活用材以及割漆、采挖中草药资源、割扫把,甚至于零星盗伐和偷猎等破坏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及种群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户外活动异军突起,非法“驴友”入区增多,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加大,大声喧哗、随地便溺、乱扔垃圾,都必将对脆弱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产生影响,也对野生动植物生存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2.4社区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保护与发展矛盾仍然突出,协调管理难度大

虽然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通过支持和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社区经济有所提高。但是,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相关方利益未得到有效平衡,保护区周边集体林地、农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不断增加,黄柏塬美丽乡村建设蜚声国内,农家乐兴起,保护区周边森林旅游人员剧增,导致保护管理难度加大。

3黄柏塬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3.1健全机构,理顺体制,为保护区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尽早落实编制、落实待遇、落实专项保护资金,促使保护区进行事业化管理。通过落实编制,确员定岗,明确管护责任主体;通过落实工资待遇,有效解决管护人员生活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的现实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基层保护工作;通过落实专项保护资金,为正常开展保护站点建设、改善职工生活办公条件、完善防扑火能力建设以及购置科学研究器材等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保护区应该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健全优化管护机构,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实施绩效管理,合理开展保护。

3.2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保护区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优化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吸引相关科学技术人员及大中专院校优秀毕业生积极投身保护区巡护、监测、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同时,加强内部职工专业技能培养,不断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内部项目带动、开展技术研讨、聘请专家指导以及兄弟保护区交流等方式,尽快提高其业务素质,以适应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

3.3广泛宣传教育,提高社区保护认识

创新宣传方式,更新宣传内容,广泛开展社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保护意识。在宣传方式方法上,要不断突破和创新,更多采用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提醒、QQ群等现代多媒体手段;在宣传内容上,应该由简单的自然法规宣传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生存重要性、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宣传过度,逐步形成保护共识,促进保护工作。

3.4加强资源保护,确保生物多样性安全

不断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严格巡护检查,增强自身防扑火能力建设,切实杜绝林区发生森林火灾,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造成损害;同时,要通过项目支持、教育引导等方式,鼓励社区村民节材改灶、发展经济,减少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对违规用材、乱采滥挖以及“驴友”非法入区等行为,依法进行处理;要联合森林公安,对乱占林地、乱捕滥猎等严重危害森林资源安全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资源安全。

3.5开展科研合作,提高科研水平

克服自身劣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有效开展区内森林资源调查,生态环境因子调查以及动植物变化趋势研究,为有效开展保护提供科技服务。

3.6适度利用资源,增强自养能力

积极顺应发展形势,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合理有序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加强规划,在资源承载量允许的范围内,在保护区实验区以“生态认知、生态体验、生态教育”为目的,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增加经济收入,弥补经费不足。同时,促进就业,带动社区经济发展,缓解管理压力。

3.7健全联防体系,形成保护合力

黄柏塬保护区虽然成立较晚,但它在秦岭保护区群中地理位置特殊,保护和科研价值重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与周边保护区联系与沟通,学习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资源与信息共享,逐步形成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兄弟单位密切配合,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联防联护体系,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参 考 文 献:

[1]黄丽娜,李文宾,廉振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9,(5):2217-2219.

[2]王群.森林经营与生物多样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66-67.

[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4]党坤良,李登武,张怀科,等.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收稿日期:2016-03-18

作者简介:薛联隆(1970- ),男,陕西扶风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资源保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Q 95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6)03-0064-03

Current Status of and Countermeasures to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in Huangbaiyuan Nature Reserve

XUE Lian-long

(TaibaiForestryBureau,Taibai,Shaanxi721600)

Abstract:Huangbaiyuan Nature Reserve,due to being rich and perfect in biodiversity and important corridors for Giant Panda genetic communicating between Xinglongling population and Niuweihe population has made its important status established in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in Qinling Mountains region.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Huangbaiyuan Nature Reserve in 2006,great achievement has been made through unremitting efforts.The paper analyzed the threatening factors to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in future.Suggestions for promotion were put forward too.

Key words:Huangbaiyuan Nature Reserve;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status; strategy

猜你喜欢

保护现状生物多样性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探讨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