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2016-04-05刘震坤

兽医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修蹄腐蹄病蹄部

刘震坤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浅谈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刘震坤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影响奶牛的运动和产奶量,常导致奶牛淘汰,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奶牛腐蹄病的病因、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旨在为畜牧工作者提供参考。

奶牛;腐蹄病;病因;防治

腐蹄病又称坏死性蹄皮炎或指(趾)间坏死杆菌病,是牛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传染病,以跛行、冠带、指(趾)间皮肤的肿胀和炎症为特征。以后蹄多发,主要由细菌混合感染引起,在饲养管理不当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1 病因

奶牛腐蹄病的病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环境因素、营养性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1.1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是奶牛腐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坏死梭杆菌是从患蹄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在环境中、瘤胃和牛的粪便中普遍存在,在土壤中存活时间可以长达10个月,能产生毒素引起感染组织坏死(腐烂)。坏死梭杆菌还常和其他细菌合并感染,

1.2 环境因素

牛蹄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牛发生腐蹄病。春夏季节雨水较多,特别是南方的梅雨季节,气候炎热潮湿,牛舍内多粪尿,未能及时清理,有害微生物不断繁殖,引起蹄底组织炎症。

1.3 饲料因素

奶牛泌乳是机体代谢旺盛的过程,当饲料和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蛋白质和维生素不足时,机体不能满足产奶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动用骨骼、血液和其他组织中的钙、蛋白质和维生素。如果动用了蹄角质的钙磷盐,影响代谢平衡,致使骨蹄疏松软化。当饲料中缺乏锌、碘、铜、锰等矿物质时,奶牛的体质下降,对病原的抵抗力下降,易于感染腐蹄病。

1.4 管理因素

饲养场一直未开展奶牛修蹄、护蹄工作,许多变形蹄和病变蹄未能及时处理,使蹄部变形、损伤,导致该病。奶牛长时间缺乏运动,造成蹄组织血液淤积、回流不畅,影响蹄组织的正常代谢,致使蹄部抗病能力下降而易发病。

1.5 遗传因素

奶牛的体形和品种也与腐蹄病的发生有关,品种不同对蹄病的易感性也不同。此外,蹄变形与公牛的遗传性也有关系,如果公牛有先天性蹄变形,则后代也易患该病。

2 临床症状

腐蹄病牛因病情轻重不同,产奶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严重者引起泌乳停止。腐蹄病牛因蹄部疼痛,都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严重病例患牛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病牛初期蹄间裂从后部腐烂,趾间皮肤潮红肿胀,多蹄发病时因站立和行走困难,常卧地不起,长时间可引起褥疮。中期患蹄从蹄冠、蹄球至整个蹄底部腐烂分解,引起蹄冠蜂窝组织炎,病变进一步侵害可使系部、球部、腱、腱鞘、韧带、骨和关节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化脓坏死炎症。重者可引起蹄痂角质分离,甚至整个蹄痂脱落。随着病情的恶化,蹄冠、蹄底出现溃烂、空洞等,病变组织坏死,恶臭,蹄部疼痛而导致病牛运动障碍。严重者卧地不起,逐渐消瘦,继而出现贫血等循环障碍,最后因心脏衰竭而死亡。

3 治疗

腐蹄病牛的治疗常常是要从清理蹄部开始,然后进行药物治疗。

3.1 清理蹄部

首先应将病牛单独隔离饲养于清洁干燥的圈舍。将患蹄修理平整,找出腐败部位,用小刀由腐败部位的角质部向内深挖,直至有灰黑色脓汁流出(腐败部位较深时,用镊子夹取消毒棉球深部涂擦,一定要将腐败物及脓汁全部清理出)后,用0.1%高锰酸钾水冲洗干净后,涂抹红霉素软膏,包扎蹄部。

3.2 治疗

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的病例,用全身性抗菌药治疗,主要是磺胺类和抗生素药物。急性腐蹄病应先消除炎症,临床上常用二甲嘧啶用0.12g、kg,1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2次,连续治疗3~5d。青霉素250万单位,1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持续治疗3~5d。

4 预防

4.1 加强环境卫生

牛场的环境卫生质量应符合国家的要求。奶牛场应设管理和生活区、生产和饲养区,生产辅助区、畜粪堆贮区和病牛隔离区,各区应相互独立分隔,生活区与其他各区应相距50m以上,并位于地势高的上风口。畜粪堆贮和病牛隔离区应位于地势低的下风口处。运送饲料和生奶的道路与装运牛粪的道路应分设,并尽可能减少交叉点。保持牛舍、地面、运动场的清洁和干燥,每周全场消毒、灭虫1次。

4.2 合理配制饲料

保持日粮中营养的全价和矿物质的充分与平衡;精粗料比例适宜,精饲料干物质占日粮干物质的比例最好不超过50%。增加钙、磷、镁、钾等矿物质饲料的饲喂量,钙、磷按100kg体重给6g和4.5g的维持需要,1kg的标准乳给4.5g钙和3g磷的产乳需要,钾可增加到日粮干物质的1.3~1.5%,钠0.5%,镁0.3%。

4.3 保证充足运动量

牛舍运动场宽广,不积水,每栋牛舍宜设一个红砖地运动场和一个泥地运动场,泥地运动场土质必须坚实。保证奶牛充足的运动量。

4.4 加强护蹄和修蹄

加强牛蹄卫生管理,保持牛蹄干燥和清洁。夏秋季每周用5%硫酸铜溶液浴蹄1次,冬春季每2周浴蹄1次。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对全场成年母牛进行修蹄1次;日常发现蹄变形的病牛也应及时修蹄。

4.5 育种选择

育种时注意选择肢蹄性状,对蹄的背部长度、斜长、蹄踵长及四肢位置同时进行选择效果最佳。此外,在使用公牛时必须注意对蹄质的影响,禁用有肢蹄遗传缺陷的公牛的冻精配种。

5 小结

腐蹄病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疾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在生产实践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牧场的管理水平,建立一套有效的奶牛蹄部护理制度。发病后及时的治疗,并且防止复发,尽可能的减少对牧场生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道龙.耕牛腐蹄病的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1999,26(9):32-34.

[2] 刘德宪,张修品.怎样预防牛的蹄部疾病[J].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1984,(10):11-12.

[3] 宋继忠.微量元素与家畜肢蹄疾病[J].中国兽医科技,1989,(4):16.

[4] 王亚伟.奶牛蹄部变形和腐蹄病的防治[J].北方牧业,2012,(24):25.

猜你喜欢

修蹄腐蹄病蹄部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奶牛场变形蹄及蹄病数据分析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藏羊传染性腐蹄病防治
羊腐蹄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浅谈绒山羊的疾病防治
规模化奶牛场蹄病的预防措施
对母猪修蹄可延长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