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场变形蹄及蹄病数据分析

2020-12-23崔文昊孙德孝曹杰

中国奶牛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牛舍皮炎牧场

崔文昊,孙德孝,曹杰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2.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76)

蹄病是造成奶牛跛行并影响牧场效益的重要疾病之一,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障碍[1]。奶牛蹄病发病率及流行率差异很大,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畜舍设施、饲养模式、饲养数量、环境卫生、饲养密度、单产、兽医及牧场管理者决策等。欧洲地区的蹄病发病率在4%~55%不等,若按兽医治疗病例数计算,蹄病年发病率约为25%。我国奶牛蹄病发病率为15%,淘汰率占总淘汰率的15%~18%,部分地区蹄病发病率可达30%以上[2,3]。定期全群预防性修蹄,与牧场兽医日常跛行牛修蹄和干奶前修蹄一起,构成了矩阵式修蹄防线。

牧场管理者熟知蹄病发病情况对蹄病防控措施的设计和实施非常重要,并能显著降低蹄病的发病风险[4]。目前中国拥有全球70%的万头牧场,而新西兰平均牧场存栏250头,欧洲仅为25头。国内牧场由于规模大、地域差异等影响,在蹄病发病规律上可能与国外牧场存在很大差异。本调查分析了国内奶牛场集中预防性修蹄过程中的变形蹄与蹄病数据,确定各省区蹄病发病特征及严重程度,以期为分区域制定牧场蹄病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信息来源

数据来源于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所涉及牛场分布在9个省、市、自治区,牧场规模800~1.8万头,全群存栏8.5万头。2018年3月前预防性修蹄由牛场兽医自行完成,2018年3月开始组织专业修蹄队完成巡回修蹄工作。

1.2 数据统计及分析

统计修蹄队集中修蹄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型变形蹄及蹄病数据,兽医日常修蹄数据不在此次统计范围。2018年完成24个场共计24 470头奶牛集中修蹄(成母牛存栏33 906头);2019年完成28个场共计18 341头奶牛集中修蹄(成母牛存栏43 128头,试验期间牧场涉及搬迁、合并等,28个牧场包含了2018年统计的24个牧场)。

将各牧场预防性修蹄中记录的变形蹄及蹄病数据进行分析,以成母牛头数为基础计算发病率,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表1 蹄病与变形蹄发病率及蹄病分类统计 单位:%,头

2.1 变形蹄与蹄病总体发病情况

2018年修蹄涉及成母牛33 906头,变形蹄发病率6.02%,蹄病发病率10.02%。3 399头蹄病牛中,蹄皮炎2 704头,占蹄病牛的79.56%;蹄底溃疡、蹄尖溃疡、白线病发病牛454头,占比13.36%;指(趾)间皮炎、指(趾)间皮肤增殖发病牛173头,占比5.1%;蹄叶炎发病牛68头,仅占蹄病牛的2%(表1)。

2019年修蹄涉及成母牛43 128头,变形蹄发病率为7.75%,与2018年相比有所上升。蹄病牛共计2 355头,发病率为5.46%,与2018年相比明显降低。从各类型蹄病的分布情况看,蹄皮炎占比80.25%,与2018年比例变动不大。蹄底溃疡、指(趾)间皮炎等蹄病发病率与2018年基本持平。仅有7头牛出现蹄叶炎,比例进一步降低,表明蹄叶炎已不是这些牧场的主要蹄病。此外,修蹄过程中在4个场发现了5头腐蹄病的病牛,经过及时隔离和治疗后,未造成扩散和传染(表1)。

2.2 不同省份奶牛场变形蹄与蹄病发病情况分析

从变形蹄与蹄病发病率看,2018年蹄病发病率高于变形蹄发病率(分别为10.02%和6.02%)。一般认为变形蹄是蹄病的基础,每年两次集中修蹄主要是解决变形蹄问题,从而降低蹄病发病率。2018年数据表明,此前牧场兽医自行组织的预防性修蹄在效果上有一定偏差,虽然将变形蹄做了集中修整,但并没有降低蹄病发病率。而2019年蹄病发病率低于变形蹄发病率,同时蹄病发病率显著降低,也体现了专业修蹄队集中修蹄的效果。

从地域分析看,黑龙江、吉林两个牧场的蹄病发病率最高,黑龙江牧场2018年的蹄病发病率为38.55%,2019年下降至16.42%;吉林牧场2018年的蹄病发病率为28.18%,2019年上升至30.35%。其原因与牧场牛舍管理及两个地区寒冷干燥的气候相关:黑龙江牧场为2017年接管的租赁牧场,奶厅及牛舍条件不完善,清粪有一定困难,因此各类疾病如乳房炎等短时间内均有高发。经过修蹄及管理措施调整,2019年虽蹄皮炎大幅度下降,但出现110头指(趾)间皮炎和指(趾)间皮肤增殖病牛,表明仍存在牛蹄指(趾)间隙过大和粪尿浸泡等影响,仍需提升清粪及浴蹄等工作。云南牧场2018年蹄病发病率为17.33%,变形蹄发病率为12.77%,可能与该地区气候湿度大、牛只从北京长途运输转场应激有关。河南牧场蹄病发病率最低,2018年全年蹄病发病率仅为3.17%,2019年全年蹄病发病率下降至1.04%,根据牧场实地情况分析,低发病率与该牧场拥有环境较好的运动场有关;而该牧场2019年变形蹄发病率明显升高,应加强干奶期修蹄并增加泌乳100d时的集中修蹄,降低变形蹄影响。内蒙古、天津、北京地区牛场蹄病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5.48%降至3.51%,10.47%降至4.6%,7.26%降至3.69%。这三个地区牛场的硬件改造和浴蹄管理提升,降低了蹄病发病率(表2)。

表2 不同省区牧场蹄病与变形蹄发病情况分析

蹄病类型方面,除河南地区的牧场外,其他调查牧场两年蹄病均以蹄皮炎为主,黑龙江地区2018年发病率最高,达36.87%。蹄病发病率最低的河南,连续两年的蹄病均以蹄底溃疡与蹄尖溃疡为主,分别占蹄病总发病率的60.76%及96%,且2019年变形蹄发病率出现明显升高,与牛舍内环境潮湿蹄底过度浸泡导致的蹄底角质过软有关,应从固化蹄壳等方面加以改善。河北、山东的蹄底溃疡、蹄尖溃疡发病率也较高,2019年分别占蹄病总发病率的19.18及22.92%,与这两个地区牧场卧床采用牛粪大通铺、部分区域存在污泥有关(表2)。

3 讨论

3.1 地区气候因素及牛舍微气候对奶牛蹄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据报道,英国及欧洲蹄病年发病率为15%~29%,北美地区为20%~55%,南美地区为2%~55%,而墨西哥及中东地区蹄病年发病率仅有8%[1,5]。温带气候的集约化牧场,如中国和欧洲地区,夏秋季节的蹄病发病率会因热应激而升高,同时喷淋造成的牛舍湿度增加也有影响,使牛舍内部的微气候控制更加困难。奶牛蹄部是一个能吸收水分的结构,因此容易受到温度和湿度影响,蹄病发病率和发病类型都会随气候变化而出现显著差异。

本次调查涉及的牧场大多数集中在中国北方地区,但蹄病发病率及类型也呈现一定的差异。黑龙江、吉林等地区蹄皮炎严重高发,与气候寒冷导致的冬季牛舍内清粪困难所引起的粪泥大量蓄积相关,增加了蹄皮炎的传播风险。此外黑龙江等北部地区气温位于零度以下时间较长,蹄浴液易冻结凝固,给浴蹄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使得蹄皮炎成为该地区的主要蹄病类型。因此,建议东北地区牧场采用泡沫浴蹄或干粉浴蹄,以降低蹄皮炎的感染压力。河南牧场中蹄病整体发病率不高,且以蹄底溃疡为蹄病的主要发病类型,这与牛场牛舍内环境潮湿、夏季高湿并且喷淋时地面排水不及时加剧牛舍地面潮湿有关。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有类似问题的牧场在泌乳100d时增加一次预防性修蹄,并在夏季热应激过后用7%硫酸铜连续浴蹄15d,达到恢复蹄形、固化蹄壳的目的,从而降低蹄底溃疡发病率。

3.2 蹄皮炎是北方牧场蹄病控制的主要方向

奶牛养殖集约化开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蹄叶炎都是蹄病的防控重点。随着饲养水平的提高和牛舍条件的改变,北方牧场蹄叶炎发病率已降至极低水平(两年仅发现75头病牛)。南方开放式牛舍牧场蹄叶炎仍有季节性高发,而恒温牛舍的牧场蹄叶炎发病率较低。腐蹄病虽影响严重,但近几年国内仅有个别牧场发生。从此次调查看,除个别地区牧场外,大部分北方牧场蹄病以蹄皮炎为主,2年集中修蹄过程中的发病率分别达到7.97%和4.38%。考虑到集中修蹄不会逐头牛进行检查,仅将出现跛行或变形蹄的牛只进行保定修蹄,牧场蹄皮炎的真实发病率应该更高。蹄皮炎在世界的绝大多数地区都表现出地方性流行,可适应并出现在各种奶牛饲养模式和体系中。据调查法国有16%的牛蹄患蹄皮炎,70%的牛群中都出现蹄皮炎的流行[6]。一旦牛群中出现蹄皮炎病牛,将会很快在牛群中蔓延开来,很难完全清除。除环境控制和及时修蹄治疗外,定期浴蹄对控制蹄皮炎和其他导致跛行的传染性蹄病非常重要,对控制指(趾)间皮肤增殖等蹄病也有帮助。硫酸铜和百里香粉类浴蹄对蹄皮炎均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没有蹄皮炎发生的地区和牧场,防范蹄皮炎的输入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新引进牛只时需要确认是否有蹄皮炎。

3.3 定期专业化预防性修蹄的重要性

牛蹄是由蹄壳、真皮、骨骼韧带构成的悬挂系统等三部分组成。蹄壳表面角质以5mm每月的速度缓慢生长。奶牛蹄尖、外侧指(趾)及蹄底的过度增长都可能导致变形蹄。蹄尖过度增长会导致蹄部与地面的着力位置及着力角度发生改变,使奶牛体重更多地负载于蹄底后部及蹄踵处。蹄尖逐渐远离地面使得磨损变少,进一步加剧变形蹄的严重程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只有正确科学的修蹄操作才可中断并逆转该循环[1]。此外,长期异常的蹄部承重会造成蹄部韧带及屈肌肌腱松弛,导致蹄骨下沉继而压迫并刺激蹄垫及真皮层,从而出现蹄底挫伤并有可能进一步导致蹄底角质病变,大幅提高发生蹄底溃疡及蹄踵溃疡的风险。疏松病变角质失去抵御外部细菌穿过蹄壳的能力,发生蹄部深层感染的概率大幅上升。同时,压迫刺激导致的疼痛会加剧奶牛步态及承重异常,形成恶性循环[1]。蹄骨下沉也会提高白线病及蹄尖溃疡的风险。因此,定期科学的全群奶牛预防性修蹄,对降低蹄病发病风险极其重要。

Chapinal等人对43头泌乳牛修蹄前后的相关行为学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修蹄后奶牛负重相比修蹄前更为平衡、行走速度更慢、躺卧时间变长且步态评分下降[7]。Hertem等人比较了奶牛修蹄前后的跛行评分及颈部活动频率,发现修蹄当日群体跛行评分显著上升,但在一周后显著下降,颈部活动频率显著增加[8]。本次修蹄数据分析提示,专业修蹄队定期集中修蹄后,各场蹄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专业修蹄团队可大幅增加牧场内修蹄的效率,同时与牧场兽医相比,专业修蹄团队对于变形蹄的修蹄准确性更佳,对于蹄病的诊断及治疗更为准确,因此可显著降低蹄病发病率,提高蹄病治疗效果,减少蹄病带来的相关损失[9,10]。目前,欧美等奶牛主要养殖区域的牧场,均采用专业修蹄公司对牧场蹄病进行管理和控制,建议我国规模化奶牛场也采取专业修蹄管理,结合牧场兽医定期浴蹄和蹄病发病牛的及时修蹄,降低蹄病对生产的影响。

4 结论

经过两年集中修蹄过程中采集的数据分析显示,蹄皮炎连续两年的发病率分别为7.97%和4.38%,约占蹄病总发病率的80%,是国内北方牧场最为突出的蹄病问题。牧场应加强修蹄并选择针对蹄皮炎有效的蹄浴方案,降低其对生产的影响。对少数牛舍因潮湿问题造成蹄底角质过软,表现变形蹄、蹄底溃疡高发时,可从牛舍清粪排水、增加修蹄频率、调整固化蹄壳的浴蹄方案等方面加以改善。与牧场自行操作相比,专业修蹄队每年两次集中修蹄,可提升变形蹄修蹄效果,降低蹄病发病率。

猜你喜欢

牛舍皮炎牧场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海上牧场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临床特征与疗效观察
潮湿环境对肉牛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
叮当牧场
夏日需防凉席导致的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