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脂溶性维生素对家畜繁殖力的影响

2016-04-05董世梅

兽医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繁殖力母畜生殖

董世梅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职教中心,河北张家口 075100)

浅析脂溶性维生素对家畜繁殖力的影响

董世梅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职教中心,河北张家口 075100)

维生素尽管需要量很小,却是维持母畜健康、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成分,且在母畜的繁殖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营养调控的角度阐述了脂溶性维生素对家畜繁殖力的影响。

繁殖力;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繁殖力是养羊业的重要综合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它统括了发情率、配种率、受胎率、产羔率和羔羊成活率等指标[1-2]。高繁殖力不仅能快速增加群体数量,提高养羊经济效益。而且能加快羊群周转,缩短世代间隔和加速育种进程[3]。在养羊生产实践中,制约繁殖力的因素较多,其中营养是最关键且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

在未来绿色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营养调控技术可能是取代传统生殖调控技术的最佳候选者之一。生产实践和大量研究表明,生殖与生长、营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4-5]。我国中医理论有“食药同源”之说,古人在养生之道中十分推崇膳食调理。可以说,营养调控技术有着科学而源远流长的理论依据。

1 营养调控技术的提出

传统的生殖调控技术是以直接干预生殖内分泌过程为特征的技术总汇,它的核心内容是生殖激素或类似物的运用[6]。传统的激素调控技术发展至今,多数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应用激素及其类似物的调控技术也有明显的缺点:首先,多数激素制剂是家畜免疫系统的额外刺激源,干扰了正常的免疫功能,给机体带来巨大的负担,另外一个突出缺陷就是非蛋白质类似物的残留给人畜带来的健康问题。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全球面临的共同主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动物福利的议题亦提上了日程。因此,传统的激素调控技术所面临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小,一些新型生殖调控技术将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之。

2 养调控技术的特点

其特点概括为:(1)营养调控技术属于绿色技术,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激素调控技术所具有的缺点,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2)目前营养调控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很薄弱,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很不成熟;(3)营养调控技术的短期运用效果不及传统的激素调控技术明显;(4)营养调控家畜生殖过程不象激素调控技术那样局限于发情周期,而是着眼于几个繁殖周期甚至整个繁殖年限;(5)营养调控方案比激素调控方案复杂,更精细,会依不同遗传背景、不同年龄、不同体况、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生产目的、不同生产水平、不同圈舍环境条件而异;(6)营养调控实践表明,饲养管理粗糙、繁殖效率较低的畜群,营养调控的短期效果相对明显,相反则要在较长时间后方能表现出来;(7)从国外制定营养调控方案的经验来看,对于携带了高产基因型的个体,制定调控方案时应重点从基础代谢功能着手,对于生产水平较低的个体应重点从生殖过程本身着手;(8)实践表明,动物生殖系统会对某一长期高水平供应的营养物质产生“疲态”,交替使用不同的营养调控方案其实际效果会更好。

3 维生素对母畜繁殖力的影响

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进展到目前为止,国外畜牧工作者已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常见的营养成分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实际运用[7-8]。

维生素是对一种或多种动物的健康、生长、繁殖和生活必需的有机物质。虽然它在食物中的含量少,但必须有这种物质,因为它们既不能在身体内合成,又不能在体内充分储存。每种维生素履行着特殊的生理功能,同时,一种维生素不能代替或起到另一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尽管需要量很小,却是维持母畜健康、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成分,且在母畜的繁殖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给母猪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可提高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保证胎儿和出生后仔猪发育良好。对几种功能研究得比较清楚的维生素对母畜繁殖力影响做简单介绍。

3.1 维生素A

VA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研究结果表明,VA对动物繁殖和免疫细胞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Chew等,1987)[9]。近年研究还发现,VA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参与蛋白质合成,维持骨骼正常生长代谢。此外,VA影响细胞分化和组织生长,VA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据资料报道母畜缺乏VA,则出现发情异常,不易受孕;妊娠母畜缺乏VA,则胎儿发育不良,出现死胎、流产、胎儿畸形和难产、胎盘滞留等(李伟,1998;田允波,1996)[10]。公畜则睾丸和附睾发生退化,精液数量和质量下降,严重时出现睾丸硬化。前苏联学者研究认为,应用VA制剂可以治疗和预防胎衣停滞、卵巢囊肿、卵巢功能减退及长期不发情等疾病,而且效果较好。NRC(1998)推荐妊娠母羊每千克日粮5000~8000IU VA。

维生素A是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通称,仅存在于动物性饲料中,VA为维持母畜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

维生素A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分化和增殖或通过特定的基因转录而直接影响胚胎发育。所有这些作用,都可能影响妊娠的建立和维持。据报道,母猪缺乏VA时,导致性周期紊乱、流产或死胎、弱胎、畸形胎或瞎眼猪。相反,若补饲VA,则可提高其生殖力。给青年母猪喂含VA2.4~4.8mg/kg的日粮,可提高配种后25成活率。研究表明,给缺乏VA的母猪饲喂或注射VA或β-萝卜素后,其窝产仔数比对照组增多0.7~1.6头,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4~15%,并且提高妊娠母猪的VA供给量,还可增加窝重。VA缺乏公鸡可引起性腺和性上皮细胞病变,使种鸡繁殖功能紊乱,繁殖性能丧失,精子活力下降,种蛋受精率降低,受精蛋孵化率下降,同时血蛋的发生率上升[11]。

3.2 维生素D

VD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效应,主要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作用。VD与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共同组成体内钙代谢的主要调节系统。特别是对维持血钙平衡,VD起着关键作用。减少血钙可延迟子宫退化和增加难产、胎衣不下和子宫脱出,还可造成继发性低血钙症,导致产后瘫痪。高钙抑制P、Mg、Zn、Cu和其它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造成缺乏症影响繁殖功能(罗海玲,2005)。钙也可通过睾丸、肾上腺和卵巢类固醇的生物合成来影响繁殖。NRC规定妊娠母羊每日所需VD300~900IU。胎盘中钙结合蛋白可调节 VD对骨骼的作用。母体和胎体内VD代谢的调节系统可能是独立的,因而VD对生殖机能的影响是复杂的。70代许多研究证明VD参与大鼠繁殖和泌乳、可明显提高受胎率、窝产仔数及断奶前成活率,夏季比冬季效果更明显。

VD需要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日粮钙磷含量、比例及形式,脂肪酸含量、是否接受阳光照射等。值得非常重视的是高水平的VA可诱发VD缺乏,母畜采食高量的VA应注意VD的供给。

3.3 维生素K

维生素K有K1、K2、K3三个系列,K1 天然存在于绿色植物中,K2 由微生物合成,K3为人工合成品。VK是合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7、9、10所必需。此外有证据表明,Vk依赖性蛋白和多肽与钙代谢和多肽缺乏有关。抗生素的使用增加 VK的需要量,母猪如能吃到粪,则可减少补加量。

3.4 维生素E

VE又称生育酚,在VE发现的最初,就知道它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有明显影响。Cline等(1974)发现,公羊日粮中添加VE能提高公羊射精量、精液浓度、精子活力并达到提高母羊受胎率和产羔率的效果。VE与雌性哺乳动物的繁殖性能有着密切关系,可刺激垂体前叶的功能活动,促进分泌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调节性腺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如增强卵巢的生理机能,使卵泡增加和黄体细胞增大并使孕酮的作用增强,防止流产,提高产仔数,降低幼仔断奶前死亡率。Thams等用470只母羊测定在妊娠后期21d饲喂VE对羔羊死亡率的影响,发现补饲VE的母羊所生的羔羊的死亡率比未补VE的低了约50%且前者在产羔季节早期羔羊断奶重比后者所生的重2.6kg(龚利敏等,1998)[12]。NRC(1985)饲养标准建议:50~60 kg母羊在妊娠前期每天需VE18~20IU,妊娠后期26~27 IU。

研究表明,维生素E与性机能有密切关系,它通过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激素调节性机能。VE能增加卵巢机能,使卵泡黄体细胞增加。缺乏VE时公鸡睾丸变性萎缩,精子运动异常,甚至不能产生精子[13]。VE还有防止VA氧化分解作用,它能促进VA的吸收[14],有利于VA在肝脏的贮存以及胡萝卜素向VA的转化,使动物能有效地利用VA。VE影响生殖机能的最明显机理是氧化作用,它保护生物膜免受氧化降解。除此之外VE可能还间接地参与PGs的合成。PGs在代谢过程中生成过氧化物基团,而VE可与之结合。妊娠母猪日粮中补加VE可提高产仔数,并可降低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

动物缺乏VE时,卵巢机能下降,性周期异常,不能受精,胚胎发育异常或出现死胎。怀孕母猪缺乏VE,胚胎死亡率较高,哺乳母猪则显示肌肉不协调。在繁殖母猪中VE和硒严重缺乏时,能引起胎儿消溶现象。

VE需要量受日粮中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硒、不饱和脂肪酸、含硫氨基酸、视黄醇、抗氧化剂、胆碱以及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硒可以防治猪的VE缺乏症,当其在饲粮中含量高时,VE的需要量减少。含硫氨基酸具有防止肝坏死的作用,当饲粮中含硫氨基酸含量高时,可减少VE需要。

4 展望

有关家畜繁殖力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较为肤浅,主要研究模式是探讨单一营养成分对生殖系统的作用,鲜见营养组合影响繁殖力的报道,而且目前绝大多数资料都集中在母猪的生殖调控这一方面。和多数实用技术一样,该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成功应用的前提须有一套完整 的理论体系予以支持。但是,现阶段营养调控理论不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不能全面指导营养调控技术的成功开发与利用。许多营养成分对繁殖性能的作用性质在其它试验中不能稳定地重复是补充和完善营养调控理论体系的阻碍因素之一。因此,建议在研究营养对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时有必要模仿药物试验的研究方法,即按遗传型、年龄、体况、生理周期等客观因素建立特定的动物模型可以避免不同猪群和生产场中试验结果不能重复的弊端,从而有力地推动营养调控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成为传统生殖调控技术的有力替代者。

勿庸置疑,阐明各营养成分及营养组合对家畜繁殖生理的作用机制(包括细胞、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将是今后的一段时期内的研究重点。我们相信,营养调控技术会随着调控理论的逐步扩充和完善而成为传统生殖调控技术的有力替代者。

[1] 杨利国.动物繁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冯维祺.科学养羊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3] 王刚,叶瑞卿,毛华明.营养调控对山羊繁殖力的影响[J].中同畜牧兽医,2006,33(6):3-5.

[4] D.L.Foster,etal. Effect of restricted nutrition on puberty in the lamb[J].Endocrinology,1985,(116):375-381.

[5] J,O.Jansson,et al. Influence of gonadal steroids on age-and sexrelated secretary patterns of growth hormone in the rat[J]. Endocrinology,1984,(114):1287-1294.

[6] 王元兴.动物繁殖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

[7] J.E. Pettigrew,et al. Nutrition and female reproduction[J].Pig News Info,1996,(12):559-562.

[8] M.Bomnneau. Regulation of pig growth by somatotropic hormones:I secretion and mode of action[J].Pig News Info,1991,(12):29-37.

[9] Chew BP. Vitamin Aand β-Carotene in host defense[J]. J Dairy Sci,1987,19(3):2732-2743.

[10] 李伟.孔雀VA缺乏诱发支原体感染而致五只孔雀死亡[J].中国兽医杂志,1998,24(8):30.

[11] 任善茂,陶勇.维生素对母畜繁殖力的影响.饲料博览,2001,(3):12-15.

[12] 龚利敏.畜禽维生素E的需要量及其最适应量[J].饲料研究,1998,(7):15-19.

[13] 郑桂红.维生素E和维生素C对固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3.

[14] Blomhoff R,et al. Vitamin A metabolism:New perspectives on absorption,transport and storage[J]. Physiol. Rev,1991,(71):951-990.

猜你喜欢

繁殖力母畜生殖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头足类鞘亚纲繁殖力研究进展
湖南沅水下游繁殖期内繁殖力和卵径的变化研究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通过营养改善母猪繁殖力的要点
母畜子宫脱出的诊治
浅析维生素对母畜繁殖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