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千金方》中常见剂型的“合和”方法谈传统工艺

2016-04-05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重庆40002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膏剂汤剂剂型

郭 敏(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重庆 400020)

从《千金方》中常见剂型的“合和”方法谈传统工艺

郭 敏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重庆 400020)

传统工艺是近年来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汇,《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条文中提出,中药制剂申报中利用传统工艺配制且该处方在本医疗机构具有5年及5年以上使用历史的中药制剂可免主要药效学研究、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可免临床研究方案和总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到:仅利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即可配制。

何为传统工艺?各地各人对此理解不一,笔者最近在读《千金方》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想如下。

1 《千金方》中传统工艺剂型

《千金方》集唐代以前的医学大成,此书收载了包括散剂、汤剂、丸剂、煎剂、酒剂、膏剂、丹、煮散、吮剂、乳剂、药粥、糖浆剂、含嗽剂、鲜汁、外用浴汤、外用散剂、熨剂、涂剂、摩剂、点眼剂、面脂、面膏、染发膏、染发水、吸入烟剂、洗发水、药豆以及澡豆等剂型39种。

2 《千金方》中汤剂的生产工艺

2.1 溶剂种类

水。《千金方》中汤剂的煎煮用溶剂中最常用的为水。

酒。《千金方》中酒的应用很多,不仅仅是用于酒剂,汤剂中也多用酒煎煮,并且冷浸、热提均在使用。如独活汤,以“酒一斗半,渍三日”;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方中单用一味丹参,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

酒水混合。《千金方》中常见用酒和水合煎,且酒与水的比例每方不同,如朴硝荡胞汤中酒水各半合煮;艾叶汤中酒3升,水一斗煮;芍药汤中水5升,清酒4升合煮等。此为古人经验所得,相当于现代制剂中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

苦酒、酢浆、醋、醋酢浆、浆水。《千金方》中治胎死腹中方,熟真朱,榆白皮以苦酒3升煮取;黄连汤,以酢浆煮取;地榆、知母以“醋三升治极浓”;蜀椒、牡蛎以醋酢浆水煮取;莽草、猪椒附根皮以浆水煮取。何为苦酒,何为酢浆,何为浆水,从古至今说法不一。东汉学者刘熙所著《释名·释饮食》中解释说:“苦酒,淳毒甚者,酢苦也。”宋陈鼓年《广韵》云:“酢浆也,醋也。”清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中说:“浆水即淘米泔水,久贮味酸为佳”。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酸,相当于现代制剂中用酸水提取。

金水、银水。金银,味辛,性平,有毒。入心肺二经,主安心神,定惊悸,镇癫狂,除邪热。《千金方》中生金牛黄汤中用生金、熟金或金器以水煮取;治妊娠胎动去血,腰腹痛方中,水一斗半,煮银二斤,取六升,去银内药煎取。

米汤。胶蜡汤,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内药。

鸡汤、羊肉汤、鱼汤、猪肾汤等各种动物肉或动物内脏汤。乌雌鸡汤方,以水煮鸡,去鸡下药;羊肉黄芪汤,以水煮羊肉,去肉下药;鲤鱼汤,以水煮鱼,澄清,内药;猪肾方,以水煮肾,去肾内药。等等。

《千金方》中的这些提取溶剂,金水、银水已经被淘汰,米汤和各种肉汤煎煮药物已经演化成现代的药膳,现代制剂中还留下水、乙醇。故个人认为,所谓的传统工艺中提取溶剂水和乙醇均可。

2.2 煎煮工艺

《千金方》中的煎煮方法中有用单一溶剂提取,包括只用水煎煮,只用酒煎煮,只用酒水合煮,只用酢浆、苦酒、银水、米汤、肉汤等单一溶液煎煮;也有用几种溶剂一起使用的,如大补中当归汤,先以酒一斗,渍药一宿,明旦以水一斗合煮。

《千金方》中的煎煮方法中常用的为分段煎,系根据药物的性质决定药物的煎煮顺序及煎煮方法,一般质地疏松、易煎煮的药物煎煮顺序靠前。如竹根汤,先煎甘竹根,去渣后加入小麦、大枣煮至“麦熟三四沸”,内甘草、麦门冬,汤成去渣;如独活紫汤,先“以酒浸独活,去渣待用;别熬大豆极焦,使烟出,以独活酒沃之。”

《千金方》中的煎煮方法中还有许多特殊处理方法。①易溶于水的或稍加热可溶化为液体的胶、蜡、蜜、芒硝等烊化。②本身为液体状态的药材兑入,如马通汤,先煎煮药材,去渣后加入马通汁。如新鲜使用的地黄汁、土瓜根汁等均是直接加入。③先煎,如石膏汤,以水先煮麻黄,去上沫,内余药煮取。④难溶于水的药材研粉冲服,如五石汤、三石汤等,将五石或三石粉碎成末,余药煎煮,兑入服用。⑤贵重药材研粉冲服,如香豉汤,香豉煎煮后内“成末鹿角”。⑥有些只能粉末入药的药物,研粉冲服,如甘遂。

2.3 煎煮次数、加液体量和煎煮时间

《千金方》中汤剂的煎煮时间是通过加的液体量来控制的,每方不同,一般只煎煮1次。对煎煮次数有特殊要求的不多,只有“治疗产后恶血不除,四体并恶方”中“续骨木……此木得三遍煮”。

3 《千金方》中丸剂的生产工艺

《千金方》中丸剂的生产工艺常见的是将药材全部粉碎,用蜜混合。其中也根据药物的性质有一些特殊工艺。

鲜汁的加入方法。《千金方》中常用鲜汁入药,在丸剂生产中使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作为粘合剂加入,如蓝青丸方,“……末之,以蓝青汁和,微火煎,丸如杏仁大……”。另一种是与某些药材混合,干燥后再粉碎,如黄连丸,用地黄汁浸黄连,“出暴之,燥,复内之,令汁尽,干之捣末”。

油脂含量高及不易粉碎的药物如杏仁、麻子仁、巴豆、大枣等“研如脂”,再与其他粉末混合。

髓、酥的加入方法为加水熬为浓汤加入。如羌活补髓丸。

贵重药材、矿物类药材单独粉碎加入。如耆婆万病丸中“牛黄、麝香、犀角、朱砂、雄黄……”别研。

《千金方》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丸剂,为药材提取后成丸。如巴豆丸,以巴豆仁清酒煮至“大熟,合酒微火煎令可丸”。这种丸剂与下文中的内服煎剂生产工艺几乎一样。

4 《千金方》中煎剂、膏剂的生产工艺

《千金方》中煎剂、膏剂根据其用途均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

4.1 内服煎剂和膏剂的生产工艺

现代制剂中常将煎剂和膏剂合二为一成为煎膏剂,但在《千金方》中二者是分开的,它们的用料和生产工艺有一些区别。

如小鹿角煎,煎煮方法同汤剂。天门冬大煎、地黄小煎,煎煮程度“令可丸”。同样是煎剂,前者要求的浓度低,后者要求的浓度高,这是古人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与药物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煎剂中还可加蜜,如射干煎方,水煮取后下蜜煎取。可加胶,如黄连煎方,以水煮取,“去滓,下阿胶,更煎取烊”。

膏剂中则多加入猪脂,如润脾膏,“诸药苦酒淹一宿,临煎下生地黄汁,与猪膏共煎取膏鸣,水气尽去滓,取细细含之”。还可加入蜜、酥如通声膏方。

4.2 外用煎剂和膏剂的生产工艺

《千金方》中外用煎剂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如敷目的大枣煎汤,煎煮方法同汤剂。

《千金方》中第22卷介绍丁肿痈疽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的剂型为外用膏剂,根据药物性质和疾病的不同,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药材全部粉碎后调和。药材粉碎后,按病人、病症、使用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溶剂和药材混合使用。常用的调和溶剂包括水、水提取的药汁、鲜汁、捣烂的大蒜、醋、人乳汁、猪脂、蜡、松脂等。

药材提取后加猪脂成膏。如丹参膏方,12味药物全部以醋提取,可以浸渍,也可以煎煮,然后“猪脂煎令醋气歇,慢火煎之,去滓”。如青羊脂膏,药物以水煎煮后再加猪脂煎。

药材加猪脂、松脂、乌麻油等煎炸后成膏。如食恶肉膏,以猪脂煎大黄、川芎、莽草、珍珠、雄黄等九味六沸,去滓,内矾石末,搅匀;如松脂膏,将药材与松脂、猪脂一起煎煮,去滓,如乌麻膏,生乌麻油、黄丹、蜡三味,微火煎生乌麻油,下黄丹,下蜡“令沫消,药成”,这是传统黑膏药的生产工艺。

5 讨 论

古代医家治病,在疾病的性质以及种类、药物性质、剂型和疗效之间的关系上一直在不停的摸索,最开始全用汤剂,后来又全用散剂,《千金方》的贡献在于“撮合诸家之法而为合和一篇”,孙思邈提出“凡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汤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之”,故此列出了多种药物和剂型的“合和”方法[2]。

现代人一般将中药传统剂型等同于丸、散、膏、丹四大剂型,将中药传统提取工艺等同于水煎煮提取,通过学习《千金方》,了解到中药传统剂型的多样性,中药提取溶剂的种类丰富,中药在不同剂型中的处理方法各异,笔者认为这些提取溶剂和生产方法在现代制剂生产中仍旧继续使用的均可算做传统工艺。

[1]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 更生.《千金方》方剂学成就初探[J].陕西中医,1989,10(9):426-428.

R282.4 [文献标识码]B

1004-2814(2016)07-0742-02

2016-02-24

猜你喜欢

膏剂汤剂剂型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放度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雄黄乳膏剂的处方组成
不同剂型药物需要注意用法区别
紫杉醇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