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

2016-04-05陈安茹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甘孜州生态经济

陈安茹

(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环生系,四川 康定 626001)



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

陈安茹

(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环生系,四川 康定 626001)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改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选取典型的生态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穷落后而发展潜力巨大的民族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现状和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地探索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资源、改善当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甘孜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设计及建设思路。

甘孜州;循环经济;生态农业

位于四川省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个地理位置独特的民族地区,也是全中国建国以来成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州。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全州总面积153870km2,约占四川省总面积的1/3,同时也是我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山峰高耸、河谷幽深,大雪山和沙鲁里山纵贯全境,广阔的面积和复杂的地貌,形成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州内土地肥沃,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经济林木区,为发展农、林、牧及副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初步估算,全州水资源年经流量为641.8亿m3,水力发电的蕴藏量约3700万KW,而今水利利用仅为年经流量的0.4%,水力资源开发仅占0.06%。开发利用水资源造福当地人民,潜力巨大。珍稀的特产动物、药用植物和名贵药材较多,都被评为全国上等。从丰富的矿产资源、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来讲,甘孜州可以说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州内还有众多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蜀山之巅”的贡嘎山、贡嘎冰川、泸定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康定跑马山和木格措、泸定铁索桥等,都是已开发的著名风景旅游区,除此之外,州内还有许多县、乡镇,尤其是不少村寨留存了许多古老的石砌碉楼,展示着古代藏羌人的迁徙和流向,藏族文化古城德格印经院,拥有比较丰富和完整的藏文书版。甘孜州还是个以藏族为主体,藏、汉、彝、羌、回等22个民族的聚居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甘孜州德格与西藏拉萨、甘南夏河并称为藏区的三大古文化中心,是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朴厚重的民俗风情、流派纷呈的藏戏、风格各异的锅庄、弦子和踢踏舞蹈,独树一帜的藏族绘画和雕塑,神奇奥妙的藏传佛教等,为甘孜州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也被世界人民所关注。此外,甘孜州植物资源丰富,以农牧业生产为主。据2015年统计,全州粮食年产量242182t,油菜籽年产量创新高达到12617t,蔬菜年产量达到209291t。全州药用植物约1580种,占全省40%,已通过鉴定的约830种,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的优势,年收购量可达300万kg。而当地出产的川贝、虫草、天麻、大黄、秦艽、羌活、黄芪、党参、当归、大黄、川赤芍、雪莲花、半夏等中药材,早已享誉中外,非常畅销,名贵特产麝香和鹿茸更是品质优良。

而近年来,我国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一直存在,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也日益增大。发展中的甘孜州经历着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运而生,其中所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正是使甘孜州摆脱目前经济发展模式困境的最好途径。州委、州政府也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逐步总结出了一个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经济发展思路,并提出“资源开发型”经济发展战略暨“农牧稳州、旅游兴州、电矿富州、科教强州、文化扬州”。

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简言之,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而循环经济更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根本上消解了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自从本世纪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种先进的模型选择,正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众所周知,从一种线型的发展模式(即单向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向网络式的多重环圈发展模式(即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进化,在发展理念上是一次革命性变革,实施起来其难度相当之巨大。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政府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

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得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政府工作重点。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内蒙、宁夏等省市区还召开了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全国多数地区研究制定了节约能源条例、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办法等循环经济相关法规,并积极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安徽、山东、重庆等16个省市还出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纲要、条例或政府决定。而我州也做了大量工作和具体安排,比如在甘委办[20156]25号文件《甘孜州100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100万亩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中详细提出全州要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高原现代特色生态农牧业,打造出全州东部环贡嘎现代农业经济圈、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南部特色农业走廊“一圈一带一走廊”的产业布局。可见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在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蓬勃发展的热潮。

尽管我们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积极发展,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法律法规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按照全国、全州的整体部署安排,无论是第一、第二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都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客观科学、事实就是的态度,深入分析我州农业经济发展的外部机遇和自身优势,抓住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契机,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打造以”农林牧业、旅游业、能源业“为核心支柱产业,优势矿产冶金业为补充、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为辅助的差异化地区经济发展结构体系,力争把我州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第一州。

[1]陆建新.生态能源开发——四川甘孜州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石[J].上海农业科技,2005(6):98-99.

[2]甘孜州地方志办公室.甘孜州年鉴[z].2011,10,8.

[3]陈洁.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 [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4,05.15 .

[4]谭立勤.四川省甘孜州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初论[J].经济地理,2001(2):155-158,176.

[5]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1,06.01.

[6]霍艳丽.生态经济建设: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11,10:63-66.

[7]陈鹰.浅论“十二五”期间甘孜州经济发展战略[J].特区经济,2011,02:200-202.

[8]段毅君.甘孜州南部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J].四川民院学报,2011,02(1):60-66.

[9]陈立萌.民族地区发展循环农业初探——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2(8):12-15.

[10]陈忠义.试论甘孜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契合定位和现实路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6):66-70.

[11]甘孜州州委办公室.甘孜州100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100万亩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z].2016,3.

2016-05-29

四川省教育厅2016年自科项目“四川大渡河流域果用仙人掌的商品化处理研究”。

陈安茹(1979-),女,讲师,主要从事农学、园艺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甘孜州生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生态养生”娱晚年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