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源头治理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6-04-05李佑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投入品源头兽药

李佑平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农业局,四川 宜宾 644000)



抓好源头治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李佑平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农业局,四川 宜宾 644000)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渐成为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突出社会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农产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具体措施,力争探索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为最终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安全隐患,让大家“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奠定良好基础。

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渐成为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突出社会问题。解决好“餐桌”上的安全隐患,让大家不仅吃得好、吃得香,还要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是每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本文谨就生产源头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及有效治理提出个人观点,以求抛砖引玉,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同仁一道,共同寻求进一步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办法。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衍生物。在传统农业生产条件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相对较少。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正处在由“乱”到“治”的转换期,一些质量安全问题正集中表现出来。

1.1种植业产品农残超标

国家已禁止使用38种高毒农药,限定19种农药使用范围。但由于低毒农药见效慢、使用成本高,故一些生产者仍喜欢在蔬菜等作物上使用高毒农药或超范围使用限用农药,甚至采取“一家两制”生产经营行为。再加上农药制假售假方式不断翻新,手段更加隐蔽,部分企业仍在常用农药中非法添加禁限用高毒农药和未经登记农药的成分。

1.2养殖业产品非法添加

一些生产经营者受利益驱动,诚信缺失,非法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比如水产品使用孔雀石绿等。为防治动物疫病,部分养殖户过量使用抗生素,导致兽药残留超标。同时,私屠滥宰的黑窝点依然存在,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非法收购、屠宰、加工、销售病死猪,并通过地下利益链条流入市场,查处难度非常大。

1.3产地环境污染

过去,为了保吃饭、保供给,不得不过度开发农业资源,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大大超出国际平均水平,导致土壤、水源残留物超标。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特别是地方工业“三废”违规排放,致使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上述问题虽是局部发生,总体可控,但控制不好就可能酿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农业农村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生产经营方式息息相关,解决质量问题比解决数量问题更复杂、更艰巨。

2.1生产组织化水平低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散、乱,数量庞大,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加之很多农民缺乏科学种养知识,容易出现投入品滥用、乱用问题;有的生产者没有严格执行农药间隔期或兽药休药期。

2.2基层监管能力弱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特别是基层监管能力尤其薄弱,普遍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监管链条未全面延伸到乡镇、村社。

2.3消费习惯影响生产行为

中国人饮食习惯讲究“鲜活、多样”,一些人对“色香味”盲目追求,总想吃上“新奇”农产品,冬天能吃夏天产的,活鸡、活猪、活鱼长途贩运、现宰现吃,导致运输途中出现非法添加行为和疫病传播等。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键在源头治理

生产源头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搞好源头治理工作,就能抓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牛鼻子”。采取科学的对策和有力的措施,就能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从而显著地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现代农业健康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3.1抓住源头,推动质量安全“管出来”

3.1.1加强投入品专项整治以高毒农药、违禁兽药为重点,强化农药、兽药监督管理。要大力规范农资市场,积极推行连锁经营模式,开展农资经营规范化建设,严格农资经营户执行农资商品质量准入,建立进销货台帐,履行服务职责;要积极培育农资行业协会,建立农资经营户诚信档案;要加强对农资经营行为、诚信状况、售后服务等的监管,探索建立监管人员片区责任制和定期巡查制,加强对涉嫌违法农药、兽药的执法抽检,及时销毁高毒禁用药物;要继续加大农资打假力度,强化大案要案曝光力度,对非法添加高毒农药或违禁兽药、屡次抽检不合格、违法添加、假冒伪劣、滥用乱用等违法行为,要严厉查处。

3.1.2加大投入品使用监管加强农资经销商培训,督促其履行向购买者说明正确使用方法的法定义务;加强对生产主体的宣传培训,引导购买者主动索证索票,严格按标准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兽药。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健康养殖等技术,减少投入品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3.1.3加大产地环境治理加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加强工矿企业周边、大中城市郊区、重要农产品产地等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监测,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对农业主产区和重要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尤其是蔬菜、水果等生鲜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要采取切实保护措施,确保其土壤、水源、空气质量不受污染。对土壤本底值有害重金属超标和因城市、医院、交通等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要采取科学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治和改造,使之达到质量安全标准;无法进行有效改造的地区,要禁止进行食用农产品生产,有关部门要帮助和督促其改种非食用农作物或变更土地用途。

3.2抓住源头,推动质量安全“产出来”

3.2.1完善标准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加强标准制修订。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协作,着力将节本降耗、新型肥药、加工储运等方面的农业技术和成果纳入标准。市县级要切实将标准细化为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操作手册或明白纸,并针对当地产业发展实际,进行集成组装或编制区域性地方标准,保证生产有标可依。

3.2.2加大生产主体培育力度要通过培养各级各类标准化人才,加大标准化示范,以基地强县和粮食生产大县为重点,整建制推进标准化。要加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力度,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项目。指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提供、农产品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协助金融保险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保险服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不断完善标准化生产和规范管理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推动作用。

3.2.3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结合基地建设内容制定和完善相关作物的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标准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大幅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完善基地投入品管理制度,建立进出库档案,确保不购买、不使用禁限用农药。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的“四统一”服务。建立生产档案制度,注重收获、储运、加工等环节和关键点信息收集,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完善基地产品检测和准出制度,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采收、不出售。

4 结束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投入品生产、农资经营销售、农产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涉及各级政府、监管执法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只有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筹下,调集相关监管执法部门齐抓共管,协调行动,精准掌握源头动向,有力打击和消除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源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农产品质量安全毒瘤,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健康农产品。

猜你喜欢

投入品源头兽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成立20余载,水产投入品3.0时代,这家动保企业凭何成为养殖户的“首选热爱”?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试谈水产养殖投入品制售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农业农村部的监管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源头治理
常回源头看看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