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2016-04-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00010庄志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药药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00010)庄志宏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又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和药学其它学科的桥梁,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但由于中药学内容涉及的面广,中药数量众多,一药又有多种功用,内容比较复杂,容易混淆,难以记忆,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认为要提高中药学的教学效果,授课老师要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精选授课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辅助教学,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教带学,教学互动,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1]。

1 课前准备

教育的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一种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1.1 学生预习 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起到辅导作用,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下次课要上清热解毒药物,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等知识,可布置学生回去查询中药标本词典来认识这些药物,也可以上网搜索相关图片,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带着查询好的资料来上课,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 备课 上好一堂课的首要基础是备好课,备课就是要备内容、备方法、备学生。这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不仅要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和文献备好一堂课的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备好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思考和想法。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科书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而学生就会觉得教师按部就班,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最后导致厌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查阅相关的大量资料,做好足量的准备让学生了解药物的最新动向以免误导学生[2]。备课越仔细越充分,课堂讲解就越顺畅,才可能实现高效课堂。

2 课堂教学

2.1 兴趣引导,激发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性能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起着沟通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作用。而且它又是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的依据。药性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即使辩证立法准确无误,如果药性把握不准,把寒证误用寒性药,热证误用热性药,不但不治病,而且还致病,甚至带来生命危险。例如:民间常用艾叶治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症,如果属虚寒性的,则效果可观,如果属血热妄行类的,则有极大危险性,因为艾叶是温性的,越用出血量越多,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恶果,这就是人们只知艾叶有止血的作用,而不知疾病有寒热,药性也有寒热的结果。这样讲授学生听之有趣,知之有用,积极性高,为学好这门课程奠定了心理基础。

2.2 采集标本,构成表象 即通过感觉知觉,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构成正确的表象。表象的深刻、丰富与否,对于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具有重要意义[3]。

2.2.1 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具 有的学院植物园内种有杜仲、木瓜、槐树等药材,因陋就简,带领学生现场教学,并讲明观察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对杜仲、木瓜、槐树的观看,加强对其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的记忆。其他则尽可能地利用挂图、幻灯、多媒体教学,也可以用无色玻璃瓶装些中药饮片,尽可能达到直观教学。这样既打破了一张嘴、一支笔和一块黑板的常规教学法,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2.2 灵活地采集药物标本 我们地处平原,地理位置决定了生长的药用植物不多。但也生长一些药用植物,例如:蒲公英、地黄、马齿苋、车前草等,根据季节到田野里去采集,指导学生自制标本,开展竞赛并进行展览。这样既有助于学校勤俭办学,又有利于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

2.3 充分理解教材,教法灵活多样 学生理解教材,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具体思维方法。总论是各论的概括,也是各论中每味药物理论的指导,各论是总论的具体化。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学好总论,继而在各论讲解中尽可能运用总论的性味、归经。

2.4 比较、对比分析法 比较是用以区分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逻辑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人们的认识往往是从比较开始的,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确定了这一事物的共同点之后,才能对事物取得一定的认识,才能认识事物与它事物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中药教学中运用此法。

通过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能加深理解记忆,更好地掌握药物功效应用。《中药学》各论中,首先要对同一章节功效应用相似的药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如解表药中发散风寒的麻黄与桂枝,二药均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证相须配用,但麻黄发汗力强,只能用于风寒表实证,桂枝发汗力弱,风寒表实证、风寒表虚证均可用。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又能温经通脉、通阳化气。以此类推,同一章节功效相似常作对比的药物还有:荆芥与防风,桑叶与菊花、葛根、柴胡、升麻,石膏与知母、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与连翘,大青叶与板蓝根。

2.5 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改实践与探讨 注意语言及典故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高职校内的部分学生最初在选择专业时纯属服从家长意愿,他们缺乏学习热情,尤其对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有些学生感到枯燥无趣,上课难以集中精力听讲,课后更视作业为沉重负担。此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

3 分析

《中药学》是中医院校的骨干学科,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被列为中医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考试课。学习《中药学》的目的首先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各种常用中药的一般性能、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以便在临床上能熟练地运用药物来防病治病,保健延年;其次学好中药基本理论还可启发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药的理论知识来探索研究拓展中药的新功用、新用法,以便更好地、更充分地发挥中药的价值,为人类的保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再次,还可以开辟中药的新用途,比如,运用中医药的理论开拓中药在美容领域的应用市场,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从根本上来解决延缓衰老,保持年青,美化容颜的问题,又可以杜绝化学美容产品产生毒副作用的弊端。但是,要学好《中药学》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4 结论

结合传统中药学教学方法,开展多方位的现代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高素质,多方法,多手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延续中药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教学,播放教学光盘,课外辨识药材,提高学生识记能力。并强调素质教育,加强中药实验教学的改革。采用对比研究方法,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从培养目标、教学手段、效果评价、考试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可构建“一中心、二特色、三模块、四要素”的合理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医药创新型人才服务。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药药物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