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系、结构与惯习:场域理论对于学术失范的诠释

2016-04-01陈磊

高教探索 2016年2期
关键词:关系结构

陈磊

摘 要: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对于学术失范的诠释可以将其置于一个更为全景化和动态性的实践体系,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机制。学术失范首先反映了学术场域与社会世界的错位关系,学术场域中的各种结构性压力是造成学术失范的重要力量,学术行动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策略选择的斗争中形成了失衡的学术实践的惯习,进而促成了学术失范的实现。为防范学术失范,就要缓和社会世界对于学术场域的冲击,营造有利于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而学术行动者则要担负起促进学术健康发展的重任。

关键词:学术失范;场域理论;关系;结构;惯习

近期,出版商Springer宣布撤销64篇发表在旗下期刊的论文[1],多名我国学者的论文牵涉其中;北京某学者不正当公开发表了共同的研究成果[2],等等。这些看似偶然性的事件再次引起了学术界对于学术道德与规范的讨论。学术共同体的底线屡次被打破,学术越轨行为甚至可能导致的、更广范围的学术失范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为弘扬学术正气,防治学术失范,学术界及管理部门多种措施并举,一方面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以期矫正学术界日益严重的不正之风,避免学术场域出现严重的失范态势,维护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本文从场域理论的视角来诠释学术失范,将其置于一个更为全景化和动态性的实践体系,分析其产生的宏观背景、结构动力和主体因素,希望能为阐释和防治学术失范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解。

一、学术失范的场域理论意涵

场域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实践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场域”、“资本”和“惯习”三大概念,为诠释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更为动力学和建构性的理论框架。在布尔迪厄看来,场域理论研究要从(位置)关系、结构和惯习入手,适用到学术场域,就是要关注:存在失范的学术场域处于权力场域的哪个位置,即学术场域与其他社会场域关系如何?失范的学术场域存在什么样的结构?在失范的学术场域中,行动者如何通过塑造惯习来适应?“关系”、“结构”和“惯习”是如何影响到学术场域的逻辑和规则,进而引起学术失范的?

学术场域作为社会世界的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它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场域一样,为浸淫其中的行动者提供了一个竞争和合谋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行动者根据场域的逻辑和规则,策略性地利用自身的符号资本(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与他人竞争,以期取得利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行动者塑造自身的惯习来为参与场域竞争而培养“游戏的感觉”;然而,利益诉求的行动者并不是一味的争夺,他们也会为共同的利益而产生合谋——这就是场域运作的逻辑。但是学术场域具有独特的实践逻辑和规则,以学术声誉为主的符号资本是场域斗争的关键,这就使得学术场域的实践和行动区别于其他社会场域,因而行动者在进行场域斗争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便被打上了学术场域的烙印。

个体偶发性学术越轨行为并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学术失范,因为它仅仅代表学术场域中的个别行动者的“越轨”行动,但是其却会导致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学术失范:行动者的越轨行为已经成为场域实践的基本形式,这一方面表现为学术场域运行逻辑和规则体系的扭曲,学术声誉已经不再成为纯粹的符号资本;另一方面,行动者策略性地塑造了“失范”的“游戏的感觉”来实现场域竞争的利益最大化,导致其与场域逻辑和规则的互动在扭曲地进行着,从而加剧了学术场域的失范行动。

二、关系、结构与惯习:场域理论对于学术失范的诠释

学术失范是学术场域的一种扭曲的结构性变迁,这意味着维护学术场域运行的基本逻辑规则体系被打破,原有状态下的结构性力量已经无法发挥原有的规制力,导致场域既存规则和机制的迅速边缘化,“失范”的力量迅速成长起来,并壮大为学术场域的结构性压力,最终影响了行动者惯习的塑造;学术失范也意味着学术场域的主体性迷失,学术实践的行动者在结构性压力之下适应并形成对于学术“游戏的感觉”,随着学术场域逻辑与规则的嬗变,行动者的惯习逐渐适应性地重塑,主体性逐渐迷失于场域变迁的动荡之中,学术实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越来越受到社会世界的挑战。

学术失范是学术场域与行动者互动建构的结果,结构性压力和行动者自身并不能单方面导致场域既有逻辑体系的崩溃,两者的冲突与合谋在场域中时时刻刻存在,惯习作为沟通结构与主体性的重要纽带促成了两者的互动建构,最终改变了场域既有逻辑和规则体系——从学术场域的既有逻辑被早期“越轨”行为挑战,到场域变迁的结构性压力逐渐重构,继而形成束缚学术实践的新的张力结构;从学术行动者的尝试性“背叛”受到学术场域的挞伐到面对学术失范的绝大多数沉默——学术失范最终演化为学术场域的现实秩序。

(一)关系错位:社会世界对学术场域的冲击

学术场域是社会世界的重要组成,就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场域一样,由于很难确定场域效应消失的边界,所以场域视野中的社会世界是错综复杂的。对于学术失范而言,其所涉及的范围和带来的影响也远远超出学术活动本身,而借助场域理论能够剖析学术场域与社会世界的复杂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影响到学术场域与社会世界的互动进而造成了学术失范的场域现实。布尔迪厄指出场域理论研究的第一个层面应该是相对场域也就是我们所研究的学术场域与社会世界的关系。在研究学术实践时,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视域仅仅局限在学术场域,尤其是面对“学术失范”的社会系统性挑战,更不能偏于社会世界的一隅,忽略社会场域的繁复,而不去关注学术场域与社会世界的各种关系。

学术场域是以生产、传播和存储知识为主要社会实践的,这是学术场域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源泉,知识不仅仅是学术场域的主要产品,同样也是学术场域的主要消费品,高度的“自给自足”使得学术场域自主性很强,尤其是在以“是非逻辑”为基础的科学场域。在早期学术场域,知识探索完全是由学术先驱的“闲情逸致”驱动,生产、传播和存储知识的“工艺”和“设备”也仅仅是学术智者的私有财产,对知识的高度控制是学术实践者的排他性权利,高度自主化使得学术实践很少受到社会世界的干涉。随着学术场域的分化,知识分类越来越细,知识探索也日益专业化,原先的小作坊式的知识生成方式被大规模合作化的知识生成系统所取代,知识创新从闲情逸致转变为职业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充足的经费支持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然而这些条件已经远远超出学术场域的供给能力,学术实践对资本的需求不得不求助于外部力量的介入。

猜你喜欢

关系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基于BIM的结构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