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大学生诚信意识培育探析

2016-03-31袁吉萍

考试周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

袁吉萍

摘 要: 诚信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现阶段,极少数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迷失,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是一项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意识迷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育措施。

关键词: 民族大学生 责任意识 培育措施

“诚”,根据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解释,是“真实无妄之谓”。“信”根据宋代理学家程颐的解释,是“以实之谓信”。诚信的基本含义是指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各成员视诚信为为人处世基本的行为规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厚重的文明积淀,已传承数千年,一直延续到今天。现阶段,我国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诚信品质在新的时代又赋予新的含义。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振兴民族的艰巨重任。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与否。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诚信教育,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状况,整体看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思想上追求上进,有较强的使命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把诚实守信当做人生的格言去笃信、去遵守。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加之西方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迷失,因此,对大学生存在的各种诚信缺失行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在大学阶段,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但是就是在这个方面某些大学生表现出诚信意识的缺失。其一,少数大学生考试舞弊。大学里的学业考试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通过考试老师才知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权威的搜索工具百度里,键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字眼,可以看到数以万计项查询结果。这说明大学生考试作弊比较普遍,已经成为现阶段人们关注的事情。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说明这部分大学生平时学习不扎实,考试时心里没底,一门心思只想通过作弊蒙混过关。其二,在学术上剽窃他人的学习成果。完成大学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大学阶段学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布置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训练。少数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抄袭他人成果、伪造实验数据、剽窃论文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一部分大学生在经济事务方面的诚信缺失。其一,部分大学生不按时偿还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这种资助方式帮助了一大批贫寒学子完成大学学业,受助者本应该在完成学业后及时还款,但是高校存在令助学贷款尴尬的现象: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贷款不守信用,不及时还款。个别人甚至隐瞒自己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以逃避还贷。其二,部分大学生拖欠学费。现阶段,大学生拖欠学费现象比较多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一般情况下,家长是给足学生的学费和一般性开资的,为什么还有不少学生拖欠学费呢?经过调查发现,将学费挪作他用是大学生拖欠学费的重要原因,极个别大学生往往把应交的学费挪用于购置电脑、手机等消费项目中,家长往往不知情,蒙在鼓里。国家《教育法》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因此按时缴纳学费,既是学生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又是学生诚实守信的底线。

最后,是择业行为的诚信缺失。其一,简历造假。个人简历是求职者发给招聘单位一份简要介绍,包含求职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求职者的自我评价、工作经历、学习经历、求职愿望、对这份工作的简要理解等,因此,简历必须实事求是地撰写。大学生完成学业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寻找工作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实事求是地编制自己的简历,但是一小部分学生在编制简历时弄虚作假,不切实际地包装自己,失去应有的诚信。如有的大学生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拷贝他人的荣誉证书。有的大学生虚构工作经历,明明只是一个学生会的普通干事,却把自己包装成为学生会主席,明明只是某项社会活动的一个普通参与者,却把自己说成组织者,甚至杜撰社会组织,自封为这个组织的主席、秘书长。其二,所签就业合同不履约。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正确分析分析自身条件和就业形势,往往年草率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一旦发现有更好的就业选择,往往背信弃义,撕毁协议,另择高枝。毕业生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做法不可避免地给用人单位造成伤害,严重损害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二、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的原因探析

多种因素造成少数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其中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又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不良影响。一是不良的社会氛围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重要影响。其一,在社会政治领域,一小撮政府官员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搞行业不正之风。这部分政府官员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党员干部的形象,同时败坏社会风气。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社会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往往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诚信意识缺失。其二,在社会经济领域,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时间不长,法律体系不完善,因此给少数人的投机行为提供了机会。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中出现不少制假贩假、拖欠债务、偷逃税费、商业欺诈等失信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扰乱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而且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往往使得少数大学生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不诚信的行为。二是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形成。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依赖完备社会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法制建设的不完备往往使得不遵守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人没有得到应有惩罚,失信成本过低,使诚信缺失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然而在制度与法律的漏洞面前,在对诚信缺失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情况下,谁都不诚信的‘低成本使大学生不关心诚信,讲诚信的‘低利润使某些大学生不屑于诚信,最终导致诚信缺失的泛滥成灾”[1](P22)。

其次,是不适当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最初的启蒙教育,父母是儿童的最初的老师,父母的道德观念深刻地影响子女道德观念的形成,孩子会潜移默化地接受父母信奉的道德理念。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深刻地影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育。现阶段,一些父母奉行实用主义的思想观念,认为决定孩子将来前途的关键是考上重点大学,只要考上好大学,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就能过上好日子,至于孩子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是虚的。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一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校成绩,考试分数高低成了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高分低能,学习功利化,畸形发展,思想品德不可能完美,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形成不诚信的陋习。

再次,是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原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只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外因,大学生自身素质是内因,是必须重点分析的因素。其一,大学生道德评判水平不高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九岁至二十三岁,这一阶段,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在这段时间,道德认识水平不高,思辨与分析选择能力不强,由于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他们往往“将一些消极社会现象当做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了他们对社会诚信的评判,遵奉‘存在就是合理的,‘只要能实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等实用主义的信条,忘记了高尚的精神生活和人生目标,为诚信道德的缺失埋下隐患”[1](P24)。其二,大学生道德意志不强是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重要因素。要做诚信的人,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道德评判是属于“知”,要践履它就是“行”,中国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先生主张“知行合一”。大多数大学生是能够清楚地分辨是非,知道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的。“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意志品质不坚定,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往往也比较欠缺”[1](P25)。

三、大学生诚信意识培育措施研究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育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因为造成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所以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育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要构建一个诚信的社会大环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一是要营造诚信的社会舆论氛围。政府要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及有关法律如《民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要营造一种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得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并内化为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二是要塑造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构建诚社会信体系,构建诚信政府是关键。其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民主决策。各级政府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在搞好经济调控、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特别要强化其公共服务职能,党员干部、公务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其二,强化政府官员的诚信意识。要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政府部门要切实培养政府官员的诚信观念、与法制意识。

其次,培育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反省,让诚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自律意识与自我教育,指出:“我十分坚信,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P344)自我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树立良好的自律意识,将道德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品质。要培育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可以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反省的教育思路。儒家经典《论语》指出:“吾日三省吾身。”道德反省,一般是指道德主体对自己以往道德过失与缺陷的觉悟与悔恨,通过省思,为道德主体将要开始的行为准备新的罗盘,激励道德主体采用新的道德行为去补救已经发生的道德过失,并进一步激励道德主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构建坚定的诚信道德信念,达到道德哲学家康德所的说那种境界:“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3](P144)

最后,发挥高等学校在培育大学生诚信意识的重要阵地的功能,在思想上、社会实践中、与制度保证等维度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的培育。要培育好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高等学校无疑处于责无旁贷的主阵地地位。各级高校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在培育大学生学生的诚信意识中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马列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是大学对大学生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大学“两课”讲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做高尚的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4](P429)。二是要引导大学生积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培育践行诚信意识。社会实践是培育大学生在诚信意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一个人诚信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知到践行的内化过程,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解决知行统一的问题。列宁指出:“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相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5](P58)三是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必须有完备的信用体系做保证和相应的奖罚制度做后盾。其一,高等学校必须为每个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该档案应当如实记载大学生在学习上、经济事务与择业方面的信用和信誉的信息。其二,同时制定相应的赏罚措施,对诚信者进行褒扬,对失信者进行惩罚,使得“诚信受益,不诚信受罚”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大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自我诚信意识。

参考文献:

[1]高云志.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5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德]康德著,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研究成果(课题号12FDY007)。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基于微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研究
广播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强化党刊责任意识 坚守理论宣传阵地
浅谈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
法治理念视域下的责任意识培育
责任意识造就模范养老机构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