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一辈子,就要泡在老歌里了

2016-03-29毕小璇

青岛画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音像店张惠妹音乐节目

毕小璇

口述:爱乐人的诉说

流行音乐大行其道这许多年,好听的歌给予我们太多珍贵的回忆,萦绕在脑子、耳畔,伴着人生中的各个人生历程,或年少懵懂,或青葱岁月,或爱情故事,或喜怒哀乐。当我们需要倾诉时,我们愿意去听一首对味的歌,当我们想要痛哭时,我们选择听一曲忧伤的老派情歌,当我们恰逢人生低谷时,我们点击播放励志的曲目。音乐有一种力量,非其他所有。生活因为有音乐而不同,好音乐就像是一块巧克力,每一块都给我们不同凡响的体验。

我是非音乐科班、非主持科班,却在青岛音乐体育广播做了10年的音乐节目主持人,30岁出走美国一年,践行梦想,上了研究生,充实自己。2016年,我迎来了新的挑战——在全新上线的“875经典音乐调频”进行歌库管理的工作,也许这一辈子,我就要这么泡在老歌里了吧。

我的音乐故事是从小时候开始的。大概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爸爸买了一套硕大的组合音响,磁带、单碟CD、黑胶都可以放,还有两个木质的音响足有1米多高。这是我音乐的启蒙。记得妈妈买的第一张是合集,里面有刘欢的《弯弯的月亮》,还有陈淑桦的《滚滚红尘》,印象中我妈妈总是重复听这两首。

从那时开始,我的绝大部分零用钱都用在买磁带和CD上。每天放学回家,都会习惯性的打开音响听歌,买了新的碟子也会叫小伙伴到家里边听边讨论。记得刚开始,CD非常贵,一盘都要60多块钱。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喜欢一个歌手,是陶 ,R&B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很新鲜的体验。1997年,他的第一张同名专辑,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首都很喜欢,有大家熟知的《飞机场的10:30》,也有并不怎么流行的《流沙》。那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带着耳机溜达,有幸父母支持我的爱好,给我买随身听,然后是便携式的CD机,并不是家里有多富裕,但难得他们支持,也算是误打误撞成就了我今天的工作吧。

2000年,我买下了音像小店里为数不多的第一张周杰伦的磁带,买的时候我其实很不屑,在新闻里看到19岁的新一代R&B小天王“庆生”,看了听不清歌词的《星晴》的音乐录影带,我便直接冲到音像店里买,还把歌曲的名字说成是“星愿”。周杰伦当时穿一身屎黄,顶着怪怪头,吊儿郎当飘在半空中的造型实在不大帅气,类似印第安老斑鸠这一类的奇葩歌曲在当时已属另类。

但是,我的“不屑”在听了二十多遍之后变成了“非常喜欢”,我更喜欢《范特西》之前的那两张专辑,我觉得那是真的周杰伦,让更多人熟知他的中国风也并不是不爱,但总觉得带点无奈吧。

我的中学时代,放学后最爱的事,就是泡在音像店扒拉碟,扒拉一些没听过的歌手的新专辑,顺子的第一张、戴佩妮的第一张、无印良品的第一张,张惠妹的第一张、许茹芸的第一张,好多的第一张都是在音像店老板的不畅销框里扒出来的,那时候的我对“四大天王”十分没兴趣,总觉得听他们并不酷。我当时一边听张惠妹的《一想到你呀》,一边在床上跳个没完;那时候,周传雄还叫小刚;无印良品最后一张《分手纪念》循环了一个月;周华健的《小天堂》我买了两张送朋友做礼物;东京爱情故事看了11遍,用中文写下日文的谐音一遍遍跟唱……那么多与音乐有关的往事,历历在目。与音乐相伴的日子让我喜爱独处,一边听歌,一边在心里编故事,在脑袋里演电影,从来不觉得孤寂。

这份热爱延续到了工作以后,最初的10年,我一直在做音乐节目主持人,担任 915音乐畅行早间3个小时的直播岗位,2016年刚刚退到幕后,我现在在做的是“875经典音乐调频”的曲库管理和策略上单,我很享受单独与音乐相处的时光,让我想起小时候,只有我自己在,安静、惬意、放松,找到一首久违的老歌,我会开心不已,几首歌曲的完美衔接让我忍不住一遍遍去听,去想象听到的人们会是怎样的感受。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像店张惠妹音乐节目
2012-2021年间关于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研究综述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与创新
好好开始,好好告别
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传播分析
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传播分析
浅析音乐节目《金曲捞》差异化传播策略
暴露年龄的磊编
街角的音像店
张惠妹挽“新欢”夜逛798
张惠妹:抵制风波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