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运动安全视角辨析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29陈晓冬甄子会何秋文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方法

陈晓冬,甄子会,何秋文

(1.黑龙江科技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2.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吉林长春 130023)



以运动安全视角辨析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晓冬1,甄子会1,何秋文2

(1.黑龙江科技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2.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吉林长春 130023)

[摘要]从运动安全角度分析了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学校体育是以倡导、发展广大群众体育运动为核心,着力落实《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增加体育课程中运动安全的学习内容,加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度,探索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运动安全;学校体育;方法

针对学生体质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为核心的全民健身。针对学校体育的突出问题,本文从运动安全的角度探析影响学校体育实施效果及学生体质连续多年下降的原因。

1学校体育体现出来的问题

1.1体育思想弱化

频发的校园运动伤害事故将给学校体育的正常进行蒙上阴影,对学校、家长、学生参与学校体育运动积极性造成打击。为了确保学校体育的安全性,很多学校都取消了具有风险的课程,课外的体育锻炼及运动会内容都做了修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见了一个“低级化”、“幼稚化”、“放任化”的学校体育工作现状[1]。

1.2体育地位弱化

我国在制定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对运动目标、具体内容和要求做了细化,保证了学校体育能够在科学的指导下有效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从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及目标的设定来看,学校体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应发挥其育体、育智、育心等多方面作用,其所拥有的地位极其重要。然而从现实来看,我国学校体育虽严格贯穿小、中、大学整个教育过程中,其地位在学校教育中已属鸡肋,其发挥的作用更是被人所诟病。究其原因有二:(1)学校体育安全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学校不愿纠缠于各种运动风险事故中;(2)针对城镇化的进展,城市土地的稀缺,运动场地设施的投入与回报形成反差。

1.3政策执行力弱化

学校体育政策是调节学校体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政策决策科学合理,能有效地降低政策制定的失误率,但政策的执行力下降,使政策的既定目标无法完成。通过调查研究,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条款众多,但是很多条款都是指导性的语言,并未细化解决学校体育问题的方式方法,对责权利划分不明确,学校领导对重要的学校体育文件不熟悉、不研读。同时,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体育师资配备、经费投入和行政问责方面的困境。

1.4伤害事故责任划归存在难点

运动伤害事故归责问题是困扰学校、教师的一个难题,在实际事故处理中归责问题存在以下难点:(1)很多事件中难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难以划分责任,从而引发责任承担的问题。(2)由于诸多因素引发的体育伤害事故致使难以划分责任。由诸多因素引发的体育伤害事故处理过程极其复杂,各方都认为他方承担的责任应该更多,即使在法院宣判之后,各方往往会提起上诉,然后法院重新判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3)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可能会曲解伤害事故的事实真相。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出现后会吸引媒体追踪报道,学校担心报道会对学校的公众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宁愿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即使在学校教师没有责任的情况下也承担赔偿责任,这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

2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

2.1发展群众基础,传播体育精神

当今社会充满了竞争和挑战,人们紧张情绪加大,造成了身心疾病的发生和蔓延,身体健康状况普遍下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与日俱增,在群众体育活动中人们会感受体育运动的价值,认识到体育运动存在风险,并提高自身应对险情的技能。应急避险技能以及相应的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在原始先民的儿童体育游戏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提高。应急避险技能作为人类生物性发展的前提,应是人类体育发展中的首要内容,它是生命安全诉求之本[2]。只有更多的家长体会了体育的作用,认识了体育价值,才能更好地鼓励和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孩子在学校体育运动中出现的运动伤害事故时也能给予学校和教师一定的理解。同时孩子也能在课余时间参与到家长的体育运动中去,这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减少运动损伤都非常有益。

2.2落实“办法”、探寻立法,为学校体育发展护航

对于学校运动伤害事故,很多结果是学校天价赔偿或诉诸法律。然而法律也没有明确的条文对运动伤害事故进行规定,只有参考其它法律条文进行判决,其程序分反复杂。这样既降低了家长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学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动力。2015年5月出台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文件中对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的防控原则、适用范围、风险防控的管理要求、监督机制及处理原则和报告制度等都作了详细的说明。文件内容的学习应该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同步进行,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明确其中的责权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立法,明确校园运动伤害事故争端处理原则。只有在“办法”和“法律”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保险机构的经济保障共同护航下,使学校体育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和锻炼。

2.3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提高避险、自救能力

课程内容可参考爱尔兰的课程标准,小学6年级共设7个阶段,围绕符合动作经验但具有一定难度与挑战的、可实现的,着眼于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围绕田径、舞蹈、体操、游戏、户外活动和水上项目6类展开教学内容[3]。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适当增加户外自救、安全知识等内容,把运动遇险识别、防护、自救等内容结合相应的体育项目进行分阶段教学。根据年级确定相应的运动安全知识技能学习内容,安全学习要贯穿整个学校体育教育过程,做到重点内容单独学、反复学,一般内容结合其他内容学习。在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基础上要求掌握体育比赛、活动日常体育锻炼的安全常识,并学会主动规避运动风险。

2.4拓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的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保险和社会保障、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经费补偿、高校设立专门的体育伤害事故基金等途径解决相关赔偿问题。保险是解决体育伤害事故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很多国家采取的方法。目前,有关体育伤害事故的保险相对滞后。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1)完善保险行业的竞争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强保险公司的自身建设,选择有竞争优势的保险公司,拓展体育伤害事故的保险种类。(2)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险种。按不同年龄的个体特征,对安全隐患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设立不同险种;设立不同年级学段的险种,根据学生没有收入和学生经济差异大这一特点,设立不同价格的险种。(3)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和保险教育,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提高了学生对保险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

2.5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格局

学校体育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场馆资源,促进和调动家庭因素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学校体育要兼顾社会、家庭、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5者利益。学校体育的终极利益指向是学生,因此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一体化格局,使全社会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对体育运动的充分理解和高度认识的基础上,学校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3结语

(1)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深刻体验体育运动文化内涵,清晰认识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两者间的联系,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学会有效的运动避险技能。深刻理解规避运动风险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和提升生活质量。

(2)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格局,充分认识学校发展不是孤立的个体,群众体育的发展和普及在发展学校体育事业中起到是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的发布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和相关法律的有效落实和执行,能有效地保证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的良性发展。尽管可能存在问责细则没有进一步体现、有些规定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不适、以及与现有相关立法的衔接等问题,但可在今后的实施中进一步完善。

(4)清晰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细化解决学校体育问题的方式方法,对责权利的明确划分,学校领导对重要的学校体育文件的理解与研读的重要性。以及解决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时的体育师资配备,经费投入和行政问责方面的困难。是保证相关体育政策文件的有效执行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学校体育良性发展的主动力。

[参考文献]

[1]黄爱峰,王健.学校体育发展的10大问题省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95-99,121.

[2]王帆,杨雪芹,牟少华,等.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J].体育学刊,2012(1):78-81.

[3]李佑发,马晓.我国与英国、爱尔兰、新西兰三国体育课程标准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5(4):60-65.

[收稿日期]2015-01-17

[基金项目]2012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大学生运动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研究”(12C045);2013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学校体育风险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13D073)。

[作者简介]陈晓冬(1978- ),男,讲师,硕士,从事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6-0088-03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方法
学习方法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