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工会职能发挥的理论与实践

2016-03-28单晶晶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工会干部工会组织教职工

单晶晶

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工会职能发挥的理论与实践

单晶晶

高校工会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和高校改革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高校综合改革的新时期,工会在组织制度、工作效果及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普遍存在一些影响职能发挥的问题。通过分析,本文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高校工会工作机制;发挥职能作用,提升高校工会工作实效;注重结构优化,锤炼高校工会干部队伍等解决之策。

高校工会;职能;发挥;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高等教育和高校加快推进“深水区”改革的必然要求。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国家对高校编制管理、财政拨款等体制正在逐步改革,各高校在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推进下,纷纷开展以评价为切入点、以人事改革为突破口的综合改革。新一轮改革力图在全员聘用基础上,探索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强化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彻底打破终身制、打破“铁饭碗”。改革使高校原有的人事关系、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改革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和教职工的“娘家人”,高校工会如何代表大家利益,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真正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骨干力量,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一、当前高校工会职能发挥的现状

高校工会是学校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又是教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同时也肩负着提高教职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四有”教师队伍,动员和组织教职工参加学校建设改革,代表和组织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责任,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高校改革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在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各高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促进工会在职工教育、学校建设、民主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取得了一些较好成绩[1]。尤其是高校工会在完善学校“两代会”(教代会、工代会)制度,推动“两代会”在引导教职工建功立业、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成高校普遍建立了工会的二级组织,建设“职工之家”、召开基层“两代会”,并形成了有效的运行规则,使教职工能够在院、系组织中,充分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为学校推进两级管理、实现基层民主、构建和谐校园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工会的这些工作与高校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与广大教职工的殷切期望,有的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深化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下,人事关系、利益格局调整所引发的潜在矛盾,使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发挥教育、建设、参与、维护等职能的作用更加凸显,而从目前高校工会组织运行普遍状态来看,工会基本职能的定位和发挥,尤其是维护职能仍需不断改进与提升。

二、高校工会职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保障不完善,制度建设缺失

目前,《工会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劳动合同法》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等法律法规,是高校工会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法理依据,推进了高校依法治校、教职工有效参与的进程。但在实践层面,由于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针对高校工会特点的具体规定,仅依靠过于粗线条的法律框架,难以在工会组织行使具体权利的保障上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大多数高校也没有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相关制度或办法,在遇到劳动人事纠纷、教职工利益维护、决策民主参与等具体问题或矛盾时,往往因制度缺失、管理不规范等,使工会普遍处于尴尬境地,时常发生角色“错位”“缺位”“越位”现象。

(二)职能发挥不到位,维权意识薄弱

在我国高校长期形成的单一治理结构中,工会大多定位于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型”、“福利型”组织[1],游离于学校中心工作之外,职能发挥的力度非常不够。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对工会组织的定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尤其是领导层,有的可能仅认为工会就是搞文体活动、发职工福利、象征性地提意见和建议等,对工会发挥职能作用、履行职能方式的认识不足、研究不足、创新不足。尤其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缺失,使工会没有发挥应有的维权作用。教职工也没有把工会当作真正的“职工之家”,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少有人会第一时间想到通过工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干部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工会普遍存在着干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年龄老化和青黄不接等现象,干部队伍建设后继乏人。有的学校对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缺少必要的规划,大多从临近退休干部中选调工会领导,通过非在编的合同制聘用方式安排工作人员,使工会干部队伍往往成为一个由临退正式领导和少数临聘工作人员,加上多数兼职人员组成的业余工作团队。造成工会干部队伍本身专业性不足,缺乏做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能力和耐心,同时对工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热爱、不安心工会工作,开拓进取精神和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干部队伍建设不够、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工会组织应有职能的发挥。

三、积极发挥高校工会职能的对策

在高校和教职工关系中,学校处于强者的地位,教职工处于弱势地位,建设并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不仅有利于体现教职工的利益和意志,发挥教职工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学校深入推进改革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尤其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职工平等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高校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解决利益冲突、维护职工权益、推进民主进程,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职能发挥空间。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高校工会工作机制

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应该成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工会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为群众服务,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是要解决好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按照现代民主法制方式去开展群众工作,把工会这个群众工作“平台”建好、用好,使工会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更符合职工群众意愿,真正成为广大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2]。因此,高校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尊重工会代表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定地位和重要作用。高校党委要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将工会工作和教职工民生问题纳入中心工作范围,及时研究制订工会工作的相关制度,解决工会工作中重大问题,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创造更好条件,保障工会切实代表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发挥应有职能作用,赢得信任与支持。高校工会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加强职能研究,细化建设制度,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机制,代表和维护好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处理好与学校党政的关系,避免角色“错位”、“缺位”、“越位”。要坚持和完善“两代会”制度,细化代表选举、巡视督查、校务公开、重大方案听证等制度,畅通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渠道,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注重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从政策、制度上实现对教职工权益的维护。

(二)发挥职能作用,提升高校工会工作实效

面对综合改革的新形势,高校工会应紧紧围绕学校党委中心工作,立足基本职能,突出权益维护,在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上下功夫,力争使党的群众工作有特色、有力度、有创新、受欢迎。一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注意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和意见,及时关注民生问题,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中,为学校改革发展出谋划策。二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通过细致有效的工作方法,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促进教职工与学校之间互信、互动。尤其是涉及个别人利益时,工会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及时消除矛盾和误解,努力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三要构建教职工维权机制。积极促成教职工权益申诉委员会,对学校改革发展中遇到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要求接受教职工的权益申诉,及时与人事等部门保持必要的协调与沟通,促进问题的妥善处理,推进高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进程。四要着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3]。和谐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凝聚力、吸引力和软实力的集中展现。工会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创新群众工作方式,积极开展教职工创建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不断提升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焕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激情。五要向更深层次、教职工更需要的角色拓展工会工作领域,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不能局限于“活动型、福利型工会”,要更加注重工会工作的精神引领、特色创新和实践效果,在工作对象、内容、方式及措施上深入研究、找寻亮点,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实效,做到所有教职工中去,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更加符合群众意愿,切忌形式化、庸俗化。要鼓励和支持基层工会根据教职工队伍特点,灵活性开展特色活动,吸引大家广泛参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注重结构优化,锤炼高校工会干部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工会干部的素质能力、角色意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职能的发挥,影响着工会组织桥梁与纽带作用的效果。高校党委要热情关心、严格要求、重视培养工会干部,把工会干部列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有序安排、着力培养。工会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群众组织为标准,加快组织架构改革、干部人事改革、教育培训改革和干部能力提升等,提高工会组织战斗力[4]。要代表教职工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从源头上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教学技能竞赛、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全面发挥工会的维护、教育、参与和建设等职能。要依照制度和法规制订工作计划,明确范围、规范流程,完善措施、履行职责,在强化规范性和主动性中不断提升履责效果。工会干部要自觉增强持续学习意识、角色定位意识和规范履责意识[5],深入群众、提升能力,在群众工作实践中不断锤炼、检验。尤其新形势下,教职工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只有持续学习、不断提升履责能力,才能在参与民主管理时赢得话语权,在维护职工权益时赢得主动权。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维护和谐、追求发展”思想,倾听呼声、反映诉求,争当高校党委的群众联系人和教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新常态背景下,作为群众性组织,高校工会必须紧紧围绕学校党委中心工作,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主线,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以群众特色活动为平台,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强化职能建设,优化制度环境,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维权意识与能力,才能不断推动高校群众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

[1] 汪灿德.论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7).

[2] 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3/c_117844453.htm

[3] 杨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4).

[4] 张琦,陈琦.高校现阶段工会的理论定位与职能要求[J].学习月刊,2008(12).

[5] 张明毅.工会干部要增强三种意识[N].工人日报,2013-07-11.

责任编辑:李应青

G647

A

1673-1794(2016)06-0088-03

单晶晶,滁州学院工会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和工会理论(安徽 滁州 239000)。

滁州学院科研启动项目(2014qd095)

2016-10-12

猜你喜欢

工会干部工会组织教职工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上级工会要为工会干部撑腰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