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猪圆环病毒感染的防控问题

2016-03-27万遂如

养猪 2016年3期
关键词:圆环活疫苗毒株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吉林长春130122)

关于猪圆环病毒感染的防控问题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吉林长春130122)

目前,圆环病毒感染已经遍布于世界各国的养猪场,成为全球性疫病之一。我国自2000年从猪群中检出本病以来,猪群中已广泛存在圆环病毒感染,给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文就当前我国猪场发生圆环病毒感染的流行状况、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有关防控问题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 圆环病毒呈现多基因态势,出现基因重组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已知的一种哺乳动物最小的无囊膜、二十面体、环状单股的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平均为17 nm,基因组大小为1 766 nt、1 768 nt、1 767 nt。近几年来研究发现,PCV2呈现多种基因型,目前已知PCV2有PCV2a、PCV2b、PCV2C、PCV2D、PCV2F等5个亚型血清型。各个基因型以及各个分离株之间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6%,而PCV2与PCV1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则小于80%。当前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圆环病毒主要毒株是PCV2b亚型毒株,占总分离毒株的95%以上,毒力很强,致病力很高。我国的PCV2b分为两个亚群,即PCV2b-1A/B、PCV2b-1C。当前猪群中以PCV2b-1C亚群为优势流行毒株(即变异毒株)。自2010年以来,世界各地先后报道已发现PCV2毒株之间出现了基因重组,有PCV2与PCV1之间的自然重组毒株,有PCV2a与PCV2b在猪体内发生的自然重组毒株,也分离到PCV2D和PCV2C的新基因型毒株等。2011年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野猪体内检出了PCV2与PCV1基因重组毒株,证实圆环病毒病可在家猪与野猪之间传播。有关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分离的PCV2基因型存在一定的差异,病毒基因型呈现地方分布特征。我国河南省猪群中流行的PCV2毒株与欧洲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山东与甘肃等地猪群中流行的PCV2毒株与中国台湾的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广东猪群中流行的PCV2毒株与丹麦和法国的流行毒株亲缘关系相近,新疆主要流行毒株为PCV2a,但国内多数地区猪群中流行的PCV2毒株与北美洲地区的流行毒株非常相近。

2 圆环病毒感染流行态势

猪是圆环病毒2型的天然宿主,各种年龄、不同品种和性别的猪都可感染,但不一定都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也就是说猪只感染了PCV2,不等于猪群就发生了圆环病毒病。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带毒猪只可通过粪尿、呼吸道及精液向外排出病毒,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种公猪感染病毒后5 d可从精液中检出病毒,间歇排毒达51 d(PCV2a)和81 d(PCV2b),通过交配传播;妊娠母猪可经胎盘垂直将病毒传给胎儿。目前全国猪场普遍存在圆环病毒感染,猪群中检出PCV2抗体阳性率高达91.7%,但不同地区、不同的猪场发病率与死亡率差别很大。目前我国猪场发病多见于保育仔猪,常于断奶后1周内发生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和仔猪腹泻,发病率为30%~90%,死亡率为10%~50%;其次是哺乳仔猪出生后发生先天性震颤(CT)及腹泻等;肥育猪多见发生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及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母猪繁殖障碍等。由于PCV2感染后可引起猪只免疫抑制,使其免疫力与抗病力低下,故在外界因子及应激因素的作用下,临床上常见PCV2与猪瘟病毒(CSFV)、蓝耳病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细小病毒(PPV)、流感病毒及病毒性腹泻等共感染,并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及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因为共感染的这些病毒与PCV2存在协同致病作用,同时继发感染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又可促进PCV2的复制,对诱发本病与加重疫病的严重性具有重要作用。据有关研究证实,PCV2与PRRSV共感染,可促进PRRSV在巨噬细胞内的繁殖,抑制抗病因子INF-γ的表达。感染PCV2的猪只接种PRV疫苗时,其抗体产生延迟,表明PCV2感染可抑制PRV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PCV2与PPV共感染时也存在协同致病作用,因为这两种病毒共同刺激TNF-α(前炎性细胞因子)和IL-10的大量表述,抑制了TNF-γ的表达,表明PPV对PMWS发病有增强作用。

3 关于感染圆环病毒2型猪群中检出的新病毒

自2011年以来,全国各地的猪场先后在感染圆环病毒2型的猪群中检出猪博卡病毒(PBOV),感染阳性率为38.4%;猪细环病毒(TTsuV),感染阳性率为36.4%;猪科布病毒(Kobuvirus),感染阳性率为60%。研究表明,这些新检出的病毒常与圆环病毒2型共感染,结果证实这些新出现的病毒对圆环病毒2型感染发病与加重病情具有促进和协同致病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帮凶,致使病情复杂化,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更大的危害。

4 PCV2感染的诊断问题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只能作出初步诊断,确诊一定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可采取病料检测病毒抗原,采用PCR、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等直接检测病料中的PCV2核酸或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可采用基因工程表达的PCV2重组蛋白作抗原的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检测技术进行,此法可避免PCV2与PCV1出现的抗原交叉反应,能完全区分PCV2和PCV1感染。

由于临床上常见多种病原体共感染与继发感染,因此在检测PCV2的同时,还应检测其他病原体,如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细小病毒、副猪嗜血杆菌及链球菌等,以便进行综合诊断。

5 防控措施

5.1 免疫预防

PCV2的主要保护性抗原为ORF2表达的Cap蛋白,临床上使用的亚单位疫苗就是将Cap蛋白的基因插入昆虫杆状病毒或大肠杆菌质粒或酵母中,通过细胞培养或者大肠杆菌繁殖而高效表达PCV2衣壳蛋白(Cap蛋白,即抗原),制成灭活疫苗;还有PCV2全病毒灭活疫苗。不同的PCV2如PCV2a、PCV2b等的ORF2序列相对保守,因而PCV2a基因型疫苗和PCV2b基因型疫苗之间具有很强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但同型毒株与同型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要高于异型毒株。PCV2疫苗免疫猪只既可诱导体液免疫,又可诱导细胞免疫,但需要有良好的疫苗佐剂,一般情况下,没有良好的佐剂,灭活疫苗基本上不会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实践证实,疫苗接种后不能完全消除机体内的PCV2,只能减少PCV2在体内的数量,有效降低PMWS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

目前,国内有3种自立研发的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用于猪群的免疫预防,其中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用LG毒株生产的PCV2灭活疫苗、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用SH毒株生产的PCV2灭活疫苗和北京大北农集团用DBN-SX07毒株生产的PCV2灭活疫苗等,免疫原性好,产生免疫应答快,免疫效果佳,可结合猪场实际选用。

5.1.1 圆环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程序仔猪:14日龄首免,间隔3周后2免,每次每头肌内注射1头份。后备种猪:第1次发情配种前40 d免疫1次,间隔3周后加强免疫1次,每次每头肌内注射2头份。生产母猪: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内注射2头份。

疫苗免疫接种后14~20 d产生免疫抗体,40 d左右抗体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保护率可达90%。

5.1.2 使用疫苗免疫接种注意问题使用疫苗免疫接种时一定要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如猪用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4或者MHC-Ⅱ类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等免疫增强剂。接种疫苗时同时注射免疫增强剂,仔猪每头0.5 mL,中、大猪每头1 mL,疫苗与免疫增强剂分别肌内注射,不要混合使用。免疫增强剂可有效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抗体产生快、抗体含量高、均匀度好,可明显增加疫苗的免疫保护力。目前我国选用主要流行毒株PCV2b生产的灭活疫苗,病毒抗原效价高、免疫保护力好、使用安全,但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用来源于PCV2a生产的疫苗不能提供在PCV2、PRRSV、PRV或PPV共感染情况下针对PCV2b毒株及PCV2a/2b毒株感染的完全保护力。猪只感染圆环病毒后常引起免疫抑制,降低蓝耳病弱毒活疫苗和猪瘟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还可降低动物对伪狂犬病疫苗的再次免疫应答。因此,当一个猪场同时存在PCV2a和PCV2b感染时,要认真选择相应疫苗实施免疫接种,否则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第23届国际猪兽医学会大会(IPVS)上,许多研究报告表明,母源抗体对仔猪免疫PCV2疫苗不会产生明显的干扰作用。一般猪场仔猪10日龄母源抗体最高,30日龄开始急速下降,6周龄左右母源抗体消失。如果等到母源抗体消失接种疫苗,可能出现较长的免疫空白期,对保育仔猪不安全。在做好PCV2疫苗免疫的同时,猪场还应按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及喘气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对防止PCV2感染猪群引发PMWS是非常有效的。

5.2 药物保健预防

方案1:清开灵粉(黄芩、黄连、石膏、水牛角、地黄、连翘、知母、甘草、桔梗、淡竹叶、牡丹皮等)1 000 g、排疫肽(5种高免球蛋白)300 g、抗菌肽200 g、白细胞介素-4 300 g,拌入1 t料中,连续饲喂12 d。

方案2:银翘散(金银花、连翘、甘草、桔梗、荆芥、淡竹叶等)1 000 g、转移因子500 g、干扰素800 g、溶菌酶400 g,拌入1 t料中,连续饲喂12 d。

方案3:双黄连浸膏粉(金银花、黄芩、连翘等)500 g对水1 200 L、电解质多维800 g、干扰素800 g、细菌素200 g,对水1 t,连续饮用12 d。

仔猪断奶前3 d开始使用方案3,连续饮水12 d;保育猪转群进入肥育期开始使用上述方案中任一方案;生产母猪于产前1周开始使用方案1或方案2,连续使用14 d。上述方案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作用,可有效预防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与肾病综合征、腹泻、肺炎、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呼吸道病及多种细菌继发感染,并提高免疫力与抗病力等。

5.3 猪场要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猪群一律要分群隔离饲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彻底地无害化处理猪场的粪水及各种污染物,保护好饲养环境;定期灭鼠、杀虫、驱虫;坚持消毒制度,猪舍内每周消毒1次,外环境每月消毒1次,人员与物品进入生产区随时消毒;用具与器械使用完后应彻底消毒。因PCV2对常规消毒剂抵抗力很强,因此消毒时要选用优质的广谱消毒剂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如8%戊二醛溶液、二氯异氰脲酸钠粉、1∶1 000百毒杀、1∶400抗毒威、1∶200农福等消毒剂,具有杀菌广谱、药效持久、杀灭力强、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

5.4 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降低各种应激因素

仔猪发生PMWS与断奶应激、环境应激、营养应激等密切相关。因此,产房内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保育舍的饲养密度也不能过大。圈内要清洁卫生,干净干燥,潮湿环境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却不利于猪只健康生长,易造成疫病的发生与传播。猪舍要做好通风、换气,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

5.5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提高猪群的营养水平

猪群中要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一定要饲喂营养全价、科学搭配、氨基酸平衡的饲粮。由于PCV2感染后可导致猪群免疫抑制,免疫力低下,营养是影响PMWS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提高猪群饲粮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等水平,确保猪只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并提高其采食量,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猪只的发病率和造成的损失。

5.6 猪场不能混养其他动物

养猪场只准养猪,不要饲养其他动物。不同动物混养,易造成疫病的相互传播,危害猪群的安全与健康。如犬、猫与家禽等在养猪场饲养,可传播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细小病毒及腹泻病毒等,易引起这些疫病及呼吸道疾病等的发生。

5.7 引进种猪一定要严格检疫,防止带入传染源

目前我国猪场普遍存在PCV2感染,猪群中PCV2抗体阳性率高达91.7%。通过引种及猪只的流动带入传染源,可导致PCV2在各地猪场传播。因此,引进种猪时要进行产地检疫,到猪场后还应隔离检疫1个月。凡是检出PCV2感染阳性者一律不准作为种猪使用,以防造成PCV2在猪场的发生与流行。

(编辑:柳青)

S858.285.3

A

1002-1957(2016)03-0093-03

2015-12-21

万遂如(1938-),男,江西南昌人,教授,主要从事家畜传染病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现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圆环活疫苗毒株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加权全能量最小的圆环形变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一例鸭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水痘疫苗经皮内及皮下途径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
巧剪圆环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复方黄芪对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