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2016-03-25刘园

考试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偏食饮食习惯饮食

刘园

近年来,一些幼儿由于父母的溺爱,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等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在饮食上出现挑食、偏食、边玩边吃、总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从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一生的发展。

一、幼儿常见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

(一)幼儿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就是挑爱吃的食物吃,喜欢吃就暴饮暴食,不喜欢就一口也不吃,偏食会给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实践发现,幼儿在家中偏食的现象明显多于在幼儿园内。很多幼儿在吃点心的时间里很开心,能够很快吃完,有时候遇到自己喜欢吃的,还有请求可不可以再吃一点。在中午的正餐时间里,当他们在洗完手回到座位时,看到自己面前的饭菜时,只要菜里有自己不喜欢吃的,那他就会吃得很慢,或者把它们都挑出来,甚至有的幼儿会拒绝吃饭。

(二)幼儿进餐时不集中,边吃边玩。

不管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里,都有一些孩子喜欢一边玩或者发呆一边吃饭,他们往往在吃饭时会含住吃饭的勺子不吃饭,当你喊他时他才会嚼两下又去玩。还有一些幼儿是由大人喂饭的,他们也会在大人喂完一口饭之后,含在嘴里不咀嚼,要不观望四周,要不到处抓东西玩。

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产生的原因

针对以上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家庭因素。

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大多数都是因为父母平时的教育方式。比如有些父母为了让幼儿加快吃饭的速度,会规定他们吃完饭的时间,这样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吃不饱,就会使得幼儿挨饿。部分家长在生活中有些时候不恰当地利用食物奖励幼儿,反而造成儿童饮食观念的偏差,从而导致偏食。如一些家长把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如肯德基、甜食等当做对幼儿的奖赏,导致幼儿觉得奖赏的食品是好的,而生活中常见和常吃的反而是一般,在观念上产生偏差,进而养成偏食习惯。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还有一些家庭家长本身存在饮食习惯不良的问题,如家长本身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不注意卫生、挑食,这样的饮食习惯十有八九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幼儿的饮食陋习越来越多,难以纠正,极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

(二)幼儿园教师不当的饮食组织和管理。

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仅是因为父母时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幼儿园对幼儿饮食不恰当的组织和管理引起的。如有些教师过于注意和强调幼儿的每一餐饮食,在幼儿确实表现出不愿进食或者进食慢的状态时,往往强迫幼儿进食,当面指责幼儿,没有顾及幼儿自己的情绪,使幼儿产生逆反心态而加重厌食程度。

三、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策略

(一)幼儿园采取多种方法有效组织幼儿饮食。

1.示范法。根据幼儿“喜欢模仿大人”、“爱被大人表扬”的特点,为他们树立榜样。比如有的幼儿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吃鸡蛋都特别慢,故意掉鸡蛋。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可以根据他平时的喜好——变成大力士的人保护妈妈,让幼儿知道吃了鸡蛋可以变得更有力气,另一方面可以装作很馋的样子故意说:“好香啊,老师要把它吃光光变成大力士,不让你变成大力士保护妈妈了。”只要作出很想吃的样子,幼儿就会愿意进食。

2.“打预防针”的方法。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有抵触情绪,比如糖蒜头,面对这种食物,这些幼儿选择不吃或者扔掉。对待这类幼儿,游戏是很好的办法,饭前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让孩子猜一猜今天吃什么,引起他们的兴趣,最后告诉孩子今天吃的菜是营养美味的,这样的菜又好吃又能让宝宝们少生病,这样宝贝的情绪被调动了。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或者就不爱吃饭,有些幼儿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哭闹,或者会寻找各种理由不吃。要让孩子一下子改变不太现实,但是可以给他一开始少盛点,当他吃完时要表扬今天吃饭的表现,鼓励他下次再多吃点就更厉害了,这样幼儿在表扬和鼓励中会越吃越多。

(二)家长情感投入与间接引导养成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现代生活中一些厌食、偏食、拒食的幼儿,有的自我理解力弱,胆子小,如果对这些幼儿一味说教,就容易导致幼儿失去吃饭的兴趣,有些幼儿还会故意违背,产生逆反心理[4]。

因此,家长可以平时就采取说故事、做游戏与说教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多种吃饭时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改正。比如在应对下面的情况时:

1.现在有一些孩子挑食,剩饭,这样的现象太严重了,屡见不鲜。家长可以让幼儿多观看有关农业的电视节目或者是动画,让幼儿知道农民伯伯种田是很辛苦的,我们碗里的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把自己碗里的米饭都吃得干干净净,这才是真正的不浪费。

2.在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时,可以采用奖励的方法,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家长都可以给予鼓励,或是微笑、拥抱等精神奖励,也可以给宝贝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通过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幼儿的偏食、剩饭等不良习惯会得到有效改善。

3.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模仿大人,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当幼儿吃饭的时候,家长应该做一些好的示范,让幼儿知道大人们都是吃饭吃得棒才会身体好、长得高,多多给幼儿树立些好好吃饭的形象,用正面的榜样教育幼儿、吸引幼儿。

综上所述,要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仅要给他们安排合理的三餐,建立周密的饮食结构,这些都是外部因素,更要真正养成习惯并认识到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需要积极调动教师、家长的自身因素,比如最简单的饭前便后要洗手等,都要从我做起,这样才能让幼儿甚至自己终生受益[5]。

家庭每个成员都要齐心合力地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不让孩子吃零食,由于老一辈人思想的禁锢,对隔代的溺爱,总是偷偷地给孩子买零食吃,这样的行为会让幼儿更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所以,一个家庭一定要有默契,齐心合力地教导孩子才会更有成效。

幼儿在成长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成人不能总是怒骂,批评幼儿,一定要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多动脑子想办法,用自己的真心打动孩子,让他们敞开心扉接纳你,喜欢你。当然,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马上就能养成的,但老师、家长和孩子都要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9.

[2]李季湄.幼儿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1.

[3]万鸿平.中国保健营养[J].2001(10).

[4]姚梅林,主编.幼儿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11.

[5]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J].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丛书,2003.5.

猜你喜欢

偏食饮食习惯饮食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春节饮食有“三要”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偏食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儿童挑食偏食影响心血管和血糖
6种“败性”饮食习惯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