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中激励的运用

2016-03-25倪凡

考试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鼓励幼儿教育

倪凡

摘 要: 在幼儿教育中,激励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激励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增强了自信,并使他们用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了学习任务。本文从激励的作用及激励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入手,探讨了运用激励的方法。

关键词: 鼓励 幼儿教育 激励教育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赏识教育受到了教育者的密切关注。激励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当孩子受到鼓舞的时候,他们的心境就会保持喜悦,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一、激励对幼儿的作用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斯金纳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做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通过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幼儿的行为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当由于自己的努力得到奖励,那么在此之后幼儿会为获得奖励而使自己的努力得到强化,从而提高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之相对应的,如果他人获得了奖励,那么对于幼儿来说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向榜样学习的动力,从而强化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幼儿由于自己的错误行为而得到教师的惩罚时,会通过教师的负强化逐步改正自己的行为,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要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自我效能感部分地决定人们对活动和特定社会环境的选择,决定他们面对困境的努力程度,还决定他们行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得知,由于幼儿的自我认知水平比较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对教师强烈的依从性和被动性。因此,教师的评价和态度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幼儿极强的“向师性”,使得幼儿教师成为影响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人物。当幼儿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此时教师对幼儿给予一定的认可和合适的奖励将使幼儿增强自信心,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通过对比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发现二者都是通过塑造幼儿的某些方面刺激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二者的不同之处是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探讨奖励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强化理论趋向于通过教师使用奖励与惩罚使幼儿的正确行为得到重复发生,而减少错误行为的发生次数;自我效能理论则主要依靠幼儿对于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通过得到教师的认可刺激幼儿内心的自我认同感。二者相辅相成,使奖励在幼儿教育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二、激励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班上有个小朋友因为体质比较差,经常感冒发烧,所以常常会请假,导致他一段时间请假再来幼儿园的时候就会不适应,早上来幼儿园经常会哭,每次都是奶奶抱进来。奶奶对于他每天都哭很苦恼:“老师,晚上他留在这里,我不来接他了,每天都哭。”虽然是气话,但是从中看出面对每天早上不愿意上幼儿园,家长是很头痛的。于是,我跟孩子说:“如果明天早上不哭,就奖励一个小苹果。”果然他第二天早上没有哭,当然我履行了承诺,奖励了他一个小苹果。

豆豆吃饭很慢,而且总是吃不完,吃到一半就会跟我说吃不下。如果我跟她说:“不行,快点吃。”她是抗拒的,不但拒绝老师喂,而且不愿意继续吃。但是如果鼓励鼓励她:“豆豆很棒的,加油,一定能把它吃完的。”豆豆就会大口大口地吃完。

小哲是个内向的男孩子,每次画画他总是拿着笔一动也不动,其他小朋友都画满了,他还是一张白纸。记得有一次他拿起笔画了一半,而且画得不错。当时我表扬了他:“小哲小朋友进步很大,现在他不止开始画画了,而且画的很棒,如果下次把它全都画满那就更好了。”同时我奖励了他一个小贴纸,当时他可开心了。从那次以后,他开始尝试动笔绘画,不再像之前那样一动不动。

在文明礼仪月的时候,我们进行了礼貌好宝宝的评比,给有礼貌的小朋友送上了奖状和礼物,没有得到的小朋友都很羡慕。借此机会,鼓励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早上向老师问好、学说“请”、“谢谢”等词语。在小奖状、小礼物的刺激下,其他小朋友都开始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一下子很多小朋友都变得有礼貌起来。

孩子是需要奖励和鼓励的,而不是一味地命令、指挥他们,那样会让孩子有抗拒感,不愿意做。比如孩子在尝试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做得比较慢,或是不会做还在探索中,如果这时我们大声地说“太慢了,快一点”,可能孩子内心就会产生紧张感,甚至可能会放弃。

适当激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可能言语上、行动上的赏识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只是很简单的一件小事,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却是最大的肯定,他们能够在被人肯定的情况下树立自信心,勇敢地表现出来。所以,激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有时候需要一些肯定和强化,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给孩子多一点的鼓励,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有无穷的潜力,激发他们朝更好的方面努力。

既然激励对幼儿有那么大的影响,那就应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有时不仅仅是一句话,更可以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温馨的微笑、一个小小的拥抱、一个轻轻的抚摸,这些对于幼儿来说都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他们会从老师、家长的言语和行动中感受到力量,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

然而,激励需要适当,不能盲目。对于经过奖励之后表现得更好的孩子,说明对他们有很好的作用,以后也可以继续进行用这种方法激励他们,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进步。但是如果孩子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有些骄傲自大,那就要考虑鼓励是否对他们有作用。

有时一句“你真棒”、“加油”、“相信你”会让孩子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甚至会改变他们。所以,不要再吝啬一句简单的话语,鼓励孩子,让他们更自信勇敢。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儿教育中激励教育的作用.中国学术期刊网.

[2]张树俊.论幼儿教育中的激励、激发与激将.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

[3]吕妍.激励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技巧.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03).

猜你喜欢

鼓励幼儿教育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