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我之见

2016-03-25赵爽

考试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德育数学教育

赵爽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其实数学课上的知识点与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有心人,让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接受道德品质教育,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长足发展。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教师要善于发扬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也得到发展。通过我国历史上有关数学科学的重大发现,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我国科学家热爱社会注意辛勤劳动的事实,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前景和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希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初步树立为富民强国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在教学“应用题”时,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出示我市新城区建设的一些数据和资料,编出例题与习题。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励学生为家乡的繁荣而从小努力学习。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二、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渗透

教材内容是多方面的,德育渗透也是多方面的,但一定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渗透。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时候,学生常犯“多”就加的毛病,教学时教师突出讲解“多”的两重性(有时用加法算,有时却用减法算)作为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从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在感性认识上形成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

一节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了三名同学三次成绩的数据,让学生说一说三名同学哪个人的数学成绩比较好。经过讨论,学生得出要综合三次评价,还要因人而异。教师经过点拨,使学生明白了看一个人,不能只看到他的缺点,还要看到他的优点,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等一系列结论。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使知识的掌握与人的发展全面和谐统一,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采用多种形式,找准切入点,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三、美感启迪渗透德育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这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人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燥乏味一样。”他把数学比喻为花园里千姿百态、美丽的花木,说明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如小学数学中的等腰三角形是底边上的高为轴的轴对称图形,给人以稳重、平衡的感觉。又如圆在任何方向上都是对称的,给人以完美无缺的美感。

在冗长的文字叙述与简明的线段之间,学生会选择后者;在复杂的数量关系和醒目的表格图解之间,学生仍会选择后者。这些美好的数学形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由美而产生的愉悦心理体验定会成为他们追求真知的动力。

四、利用教材中数据进行德育渗透

根据教材内容,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具体德育要求,确定德育渗透点。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讲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故事,他是世界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比欧洲数学计算到这样的结果早一千一百多年。教师把展示中华数学成果作为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祖国灿烂文明史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再如:在教学折线图时,让学生把近五年来我国各项经济增长数据情况用折线统计图表表示出来,图中的数据就是德育的渗透点,使学生鲜明地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从而使学生拥护党的政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培养良好习惯渗透德育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抓住一切时机,反复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自控能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干扰,不开小差,不搞小动作,认真听讲,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作业时必须严格训练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书写整洁规范,图画符合要求,审题认真全面,计算耐心仔细,并能自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3.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学习精神。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立即给他们讲解,而是鼓励他们重新审题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六、恰当运用教师语言渗透德育

教师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成长时期。无论他们做得对还是错,无论做得好还是存在不足,我们都要敏锐地发掘闪光点,并且善于用语言激励他们。同时教师的语言要谦虚、诚实,教学态度要严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课堂的德育渗透起着关键作用。

总之,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教学教育不仅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具有诸多渠道,通过这些渠道,教师纠正“重智轻德”的观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德育的“渗透点”,设计教育手段的“出发点”,既强化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数学教育在全面提高人素质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在新的世纪应该加倍重视数学教学的德育作用。

猜你喜欢

德育数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