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一二三”

2016-03-25陈丽华

考试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字帖练字笔画

陈丽华

目前,新课标对学生写字尤为重视,各类教材对写字有较系统的安排,课程设置中也有了写字课的“一席之地”,而怎样用好写字课,指导学生写好字成了教师的“当务之急”。实践研究发现:抓好写字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针对学生思维特点,结合生活情景,巧妙运用形象化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写字兴趣,还能化“写字大工程”为“写字一二三”。

一、写字准备“一二三”

“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一生”。低年级学生初学写字,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习用品的准备是写好字的重要前提。有的学生学习习惯特别差,就像只“邋遢猫”——丢三落四,不是找不到作业本,就是铅笔没削尖。针对这种坏习惯,我就在开学第一周巧用口令“一二三”,自编“写字准备歌”引导学生:一二三,准备好,一本《好字手》,二本练字本,三支铅笔尖尖的。一开始学生一边念儿歌,一边亮出“一二三”,教师检查,学生自查,一周下来,儿歌念得滚瓜烂熟,学习用品样样齐全,写字也就少了许多麻烦事。学生初学写字就从这里开始引起重视,真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当然,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关键。开笔前,我与学生对口令:“一二三,坐坐好,头正、肩平、坐半,背直、足安、心静。”这样可以让学生练字先练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笔画教学“一二三”

笔画是构成字的基本元素。只有把每个笔画写出笔锋来,字才显得有精神。在写字教材中,有许多形象生动而且朗朗上口的口诀,但对于低年级学生光会念口诀还不能写好笔画,写出笔锋,因为他们不能真正领会用笔的方法和要领。学习第一个基本笔画“横”,我告诉学生一定要记住一句口诀:“每笔都有起行收,一起二行三要收。”可在练习中发现效果不佳:有时“横”的起笔变成“竖”;有时“横”到中间“拱”起来,像座弯弯的小拱桥;有时“横”到收笔往下坠,好像有根枝丫要从空中掉下去。于是,我就结合生活中开汽车的情景,把“开汽车”与“练笔画”进行了有趣的链接:

同学们,你们见过开汽车吗?开汽车前司机要先启动,然后慢慢往前开,到站前,司机要先减速,再刹车,最后稳稳当当地停下来。我们写横就像开汽车,很好玩。起笔就像一小点,好比开车要插车钥匙,轻轻一扭车发动,然后沿着横线往前开,这就是行笔,不过这个司机有点怪,他的线路稍微往上跑,而“一横左低右稍高”为的就是好停车,停车稳当再把钥匙扭,这就好比横画最后要“收笔”,顿一顿再轻轻回上去。学生听我这样一讲,都情不自禁地动手开起了汽车,笔画练习变得有趣起来,原本很机械的“一二三”,就有了生动的故事。

其实,不仅横画这样教,“横折”“竖钩”等也可以把“开汽车”的故事进行续编:有一次,汽车开到拐弯处,怎么办?聪明的司机就会在拐弯的地方先减速慢行再停一停,不然就要把汽车开了“飞出去”了……这就告诉学生遇到“折”就要“顿”,出“钩”前“停一停”。

当笔画组合到一起形成方块字时,建立好笔画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多的“开汽车”故事——加导航。汽车导航可以指引方向,无论进退都能控制。教学“口”字时,有90%以上的学生是画方框。我用“漏斗”作比喻,告诉学生要做到“口”字上宽下窄,但学生小手总是不听话,还是习惯性地把“口”写成上下同宽,我把田字格当做汽车“导航仪”,在竖中线的左右两边轻轻画上两条斜线,形成“漏斗状”,让学生仿照画线,再写“口”。果然,在斜线的控制下方方正正的“口”字变成小巧玲珑的样子,我高兴地说:“同学们真是超级司机,连导航都会用了!”这下学生练字更起劲了,先用双斜线“定位”,再用“一起二行三要收”口令写笔画。这样,学生写好“口”字就不难了。

对于特别难“入门”的学生,我就将“导航升级”,手把手地教学生写字,学生能真切感受到老师用笔的轻重、快慢、方向。写好一个不急着临摹,而是让学生在刚刚写好的字上反复轻描几遍,效果十分显著。

三、练字过程“一二三”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说:“临帖如打靶,只要会打圆心,必然会打非圆心;如果只会打非圆心而不会打圆心,就只能出局,靶场里没有你的位置。”因此,在写字训练时,临帖一要练眼,二要练手。所以,我把练字过程分“三步走”:一看二写三比较。第一步:观察字的结构、笔画和位置,力求“意在笔先,笔居心后”;第二步:描红、仿影和临写,力求“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第三步:停笔比较,发现与字帖不一样的地方,再次仿影、临写,直到把字写得跟字帖上的一模一样,把字帖当成最好的老师,随时请教。

在学写“鹅”时,我用“一二三”指导学生练习。首先我给学生讲王羲之为写“鹅”这个字观察鹅的优雅动作的故事,观察“鹅”字结构时,有意引导学生发现左旁“我”与右旁“鸟”的关系:他们就像一对好朋友,“我”的手臂(斜钩)变短了,鸟的翅膀(一横)也短了,他们相互穿插,相互避让,多么懂礼貌。希望同学们能像书圣王羲之那样把鹅的形象和特点“写”出来。这样“鹅”字变活了,有趣了,更重要的是从写字中学会做人了,这是写字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人能写字,字能写人!”

再如教“禾”字,低年级学生往往看问题很简单,看到简单的字就以为好写,其实不然,如果教学方法一味地循规蹈矩,死板教条,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我借着学生以为“容易”的气势,打破“一看二写三比较”的步骤,直接让学生临写“禾”字,结果有的学生“心浮气躁”,忘了仔细观察,字就不能一步成功。这时,我再让学生停笔观察比较,学生很快发现并得出练字秘诀:上撇中横有呼应,一竖挺拔有礼貌,左撇右捺不落地。还有学生补充:撇短捺长有力量。此时,我用王羲之的话引导学生:“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意思就是字就像美人,像壮士。一个点写不到位,就像美人的一只眼睛生了病;一个笔画写不好,就像壮士折了一条胳膊。然后,把写字与美容化妆结合,让学生对照字帖给“禾”字“化妆美容”,自查自纠,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的老师”。

四、课堂流程“一二三”

小学生年龄小、耐久力差,练字时我们必须控制好时间,视不同年级、不同对象考虑一次练字的时间。低年级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坐稳40分钟写字课?这不仅需要学生有定力,更需要教师恰当运用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尝试运用“一查二学三过关”的教学流程:上课伊始,我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当场考查学生的书写情况:有教师做动作,学生写笔画;有教师示范,学生仿写;有教师报汉字,学生默写字帖……总之,短短10分钟,复习考查,形式多样,既集中了学生写字的注意力,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写字热身,把当堂写字与回家作业做比较,字明显好看了。接着,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引入新授学习,观察、练习、比较,做到笔画教学“一二三”,练字过程“一二三”,“讲练评”三结合,这个环节近15分钟。最后,就是一节课的写字过关,前面的学习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写字,最后的10分钟是留给学生独立地专注练字。

低年级学生写字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练字贵在坚持,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不忘及时反馈。巡视中发现好字就在下面圈红圈、画笑脸或加10分,临帖逼真就宣布写字过关,尤其要大力表扬进步大的学生,让他们自信地报出自己的名字;选出优秀作业进行全班展示,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到激励作用;有时也会选择几份差的作业隐去姓名展示,目的是告诫学生要消灭丑字。信心是成功的条件。教学中积极的评价、适度的鼓励可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合理安排写字课堂40分钟,写字环境才能轻松愉悦,写字教学才能高效长效。

一位老教育家曾说:“真正的教育,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就蕴藏于那些很小很小的细节之中。”低年级写字“一二三”正是立足于在写字教学的细节上下工夫,成就一项完美的写字教育“大工程”。

猜你喜欢

字帖练字笔画
该练字了
芭蕉上练字
王献之练字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豆豆练字
有趣的一笔画
小字帖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小字帖
小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