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错别字消失在小学语文课堂之内

2016-03-25章小兰

考试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别字错字错别字

章小兰

摘 要: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要求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错别字的出现,既妨碍了学生的识字和写字,又影响了孩子的阅读和写作。如何从源头就杜绝错别字的出现,本文从研究错别字的成因入手,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 错别字 成因 教学对策

连续四年的小学低段任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生们屡见不鲜,屡教不改的错别字现象。现在对小学生的识字要求越来越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一、二年级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要求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但是在识字和写字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了错别字。错别字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班学生的写字、组词和写话的学习,连带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更是学生考试时失分的关键因素之一。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教汉字,让学生不再写错别字呢?

一、明确“错别字”的概念

我们普遍所说的“错别字”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其实它包含了“错字”和“别字”两个概念。《辞海》中说:“错字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字。”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是学生写得不正确的字,即所谓的“无中生有”,例如想写“喊”却变成了“口”+“成”。而别字则是“张冠李戴”型。《辞海》中说:“别字:别体字。即一个字的另一写法,亦指‘误字,本当是这个字写成另一个字,俗称‘白字。”例如“自已”、“身休”等。简单地说就是:错字是写错的;别字是用错的。

二、整理学生常见的错别字类型

1.错字类

加笔画。例如:“烧”字上面加上一点;“第”字会变成是“弟”上面再加上竹字头;“展”字左下角多出一撇;“建”字偏旁上加一点;“谷”字中间加一横;“茂”字下半部分变成“成”和“驶”字右右上加一横等。

减笔画。例如:“微”字中间少一横;“具”字中间的三横变两横;“零”、“岭”、“铃”字的“令”变成“今”;“柳”中间的长撇被省略,而“流”字右上变成“亡”,等等。

形近的部件乱相配。例如:“泉”字的“水”变成“小”;“溪”字的“大”变成“小”;“抹”字的右边的“末”变成“未”;“滴”字右边变成“商”;“游”字右边变成反文旁;“盛”字上面的“成”变成“咸”,等等。

字体结构乱改变。“满”“浇”“敬”字变成了上下结构,“荷”“荡”“夜”字却变成了左右结构等。

2.别字类

同音字混淆。“晴天”变成“睛天”;“以后”变成“已后”;“第一”变成“弟一”;“狮子”变成“师子”;“凤凰”变成“风凰”;“作业”变成“做业”;“提问”变成“题问”等。

形近字混淆。“未来”变成“末来”;“休息”变成“体息”;“四季”变成“四李”;“向导”变成“向异”;“北京”变成“兆京”等。

类似这样的错字、别字在我们收集到的资料中还有很多,以上只是选取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较普遍的例子。

三、分析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通过对于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和多方查证,我们明白错别字的形成不全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够认真。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错别字的出现有学生的心理因素,也与汉字本身的字体结构有关。

从小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来看。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本身的身心发展还不健全,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要让小学生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课堂内的识字、写字过程中,这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知觉水平的精确性还不够高,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往往只能记住汉字的大致轮廓,对于字体本身的一些细微部分,如果没有老师的特意提醒往往就会被忽略掉。当然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是导致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从汉字的字体结构来看。像“己”和“已”、“其”和“具”、“戏”和“线”、“试”和“或”、“晴”和“睛”等这些同音或形近的汉字,常会让学生产生认知干扰,在识记和写字过程中相互混淆,从而产生错别字。“氵”,我们普遍认为它与水有关,有“溪、池、江、河、湖、海”,也有“流、泡、洒、滴、洗澡、潮湿”等,因此到学生手下就产生了“氵”+“令”;学生在学习“低”、“底”、“钱”、“线”时,对那一点印象深刻,产生了“纸”下也加“、”,“烧”字上面也加“、”;像“小溪”一词就会让学生产生“溪”字下面就应该是“小”而不是“大”的错误印象。

四、寻找减少错别字的生成的对策

1.重视识字教学

小学生对汉字的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长。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识记生字的第一印象关。要使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准确地记住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并且能印象深刻,那么错别字的产生几率就会大大降低。我们要用各种方法把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关。要使学生不写错别字,教师首先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混淆之前就做好讲解提示,占住先机。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猜字谜、编儿歌、讲故事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例如:用“太阳出现,一片青天”识记“晴”字;用“一口咬掉牛尾巴”识记“告”字。还有像“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类似的字谜、儿歌,朗朗上口,“跑、抱、泡、饱、袍、炮”等字在学生惬意朗读的时候就被轻松掌握。我们可以给小学生一些图片,结合图片识字。有些像“拉、推、跑、抱”等字,我们也可以用动作演示,加深学生记忆。

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低段小学生的写字教学目标: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要从学生的写字坐姿和握笔姿势开始。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而且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是让学生产生“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让学生做到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是什么时间,只要拿起铅笔开始写字,就要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态度,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

3.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

小学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非常强烈,他们很希望能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可、夸奖。针对这一心理,我们设计了“火眼金睛”、“争做错别字检查员”、“比比谁识字多”和“错字集”等有趣又有效的活动,让学生会分辨正误,并能改正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加强记忆,然后灵活运用到其他地方,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良性的竞争中,我们能有效减少错别字,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例如:“火眼金睛”是将学生的书面作业以同桌、前后桌或小组的形式互相批改,让学生发现错别字,改正错别字,让学生学会检查的益处。在这个活动开始几次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都为自己能查出对方的错误而感到无比骄傲。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渐渐减少了,因为在“火眼金睛”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会检查别人作业中的错别字,自己做作业时也加入更多的注意力,减少错别字的产生,作业完成之后总是要先检查一遍再上交。

很多老师在改善学生错别字现象时都喜欢用“错字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是很好的办法。“错字集”是给学生准备的一本专门用来记录错字的本子。按照每课作业及每次练习中出现的错字进行记录。记录要做到5点:1.及时记录每天每课练习中出现的错字;2.将记录下来的错字进行原因分析;3.对错字进行更正,并写下正确而有效记忆的方法;4.隔天翻看一次前面的错字记录,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更正的字进行组词和说话练习,从而再次记忆;5.一单元结束时,要对这一单元中出现的错字进行一次全面的归类和清理。应用这个方法需要老师的不断提点,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要求,做到行之有效。在共同努力、认真落实之下,我们明显发现,错字集中的错别字数量慢慢减少,相对的,学生的作业正确率大大提高。

识字、写字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教育目标不但是让学生学会文化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不管我们采取何种策略,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和研究。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让错别字消失在小学语文课堂之内。

参考文献:

[1]章志光,编.小学教育心理学[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

[2]常汝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毕田增,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别字错字错别字
诗嘲错别字
易错字 来提醒
错别字的自述
错字在身边
60秒找错字
《兰亭集序》中的“错别字”
60秒找错字
《兰亭集序》里别字多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我与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