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25王秀惠

考试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教学应用小学语文

王秀惠

摘 要: 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效果更显著。本文主要从情景教学模式出发,揭示了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语文教育中的规律。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宛如一碗苦口的良药,让人爱恨交织。不学,不能掌握知识;学,实在无味。如何寻找到一条光明大道,让学生喝下这剂良药又感觉不到苦呢?情境教学法无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可以感受到美。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因此,在实践中我做了一定的初探和尝试,试图通过在课堂中优化情境教学法,寻找到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

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这样,一堂课,从上课铃一响,师生进入教室起,就要形成良好的开端。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艺术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优秀教师总是让开场的讲话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了重视课前导入教学设计,把课上得精彩,学生也喜欢上,积极参与,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增长知识。相反如果上无准备之课,随意走进课堂,一味地呆板地直接教课,学生就会厌倦,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当然会不尽知人意。因此,怎样导入新课成为我备课时特别注意的一点,尽量在这个环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本次课顺利进行下去,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

例如:在教《升国旗》一课时,为了再现意境,我采用了歌曲引路的方法。新课伊始,我播放了《我的祖国》,雄壮的旋律、动听的歌曲渲染了课堂气氛,烘托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对升国旗油然而生敬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在课文即将结束前,我又播放了《国歌》,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国歌代表的是什么,一年级的小朋友怎么做才能表达对祖国的爱?在歌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再一次被激发,对课文有更深刻的感悟,朗读课文时也会更有情感。

二、融入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情境教学正是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绪及情感的。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境为载体,以情感为动因,以审美为手段,感受“美”中激发“情”,情动而辞发,辞发即情升,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协同发展。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第一次划亮火柴,小女孩看到了火炉,教师可以体会到小女孩需要温暖,怎样把这种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呢?就要引导学生一步步从火炉联想到光和热,联想到可以使人暖和,再达到情感的共鸣:小女孩是需要温暖啊。使学生真正理解小女孩的渴望和期盼。

三、运用图画,创设情境

优美的图画,情境的再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对于图文并茂的课文,可以利用图画的展开创设出教材所描绘的情境,再现语言文字描绘的客观事物,使学生入情入境,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提高认识能力。例如:教学《东方明珠》一文时,体会东方明珠的美丽、雄伟是教材的重点。教学时,我借助挂图突破重点,向学生展示了两个具体形象的画面。第一画面是东方明珠高大、雄伟的形象,我首先让学生观察东方明珠外观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出“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体会东方明珠的高大。第二个画面是东方明珠美丽的夜景,出示挂图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叙述看到的情景。通过鲜明而生动的视觉表象,学生的情景再次受到触动:晚上的东方明珠五光十色、十分好看。这样图文结合,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使他们披文而入情。我分明看到学生眼中对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向往和喜爱,这样的图文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又如在二年级《丁丁冬冬学识字》中是一篇生活识字课,配有一幅小学生在菜园里劳动的情景图,不仅使学生对菜园有整体的感受,而且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其名称,更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这些蔬菜的特点。在观察图画、认识这些蔬菜的名字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看课文情景图,用手指一指,看一看有哪些蔬菜。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和动态的画面,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课文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读多练、读中感悟。

教学《我叫“神舟号”》时,对这篇情节生动、对话丰富的课文,我并没有做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锤炼语言,描绘情境。同时,这样的表演增添了课堂教学情趣,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又如让学生表演《惊弓之鸟》,更赢得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活跃在课堂上。这样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兴奋,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还具有戏剧情味,学生热情高涨,印象深刻,理解更深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景占辉.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2013(5):39-39.

[2]史秀玲.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171-171.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教学应用小学语文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