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说明文教学设计的一点思考

2016-03-25范巧明

考试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范巧明

摘 要: 说明文教学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介绍、说明事物或事理,教授读者相应知识的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关系、功用、成因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解说,使读者对某一事物有明晰的了解和认识。它不但能让中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审美感受能力等,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态度。

关键词: 初中说明文 教学设计 数学思考

说明文,要教什么?如何确定它的教学内容?对此,老师们最熟悉的、固有的说明文知识就是:抓特征、讲方法、理顺序、语言准。说明文的阅读目的主要是获取信息,说明方法是次要的。知道了说明方法,并不代表读懂了文章,准确获取了信息。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轻松学习说明文?

一、注意课堂教学导语的设计,因势利导进入课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先决因素,说明文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学习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教学效果会更好。

如教学《奇妙的克隆》一文时,可设置这样的导语: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乔丹;假如你是书法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王羲之。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说:“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

再如教学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时可这样激趣导入:首先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在学生陶醉于恐龙世界时,教师适时提问,你们知道恐龙是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拓展生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老师喋喋不休。是否可采用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上《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在理清该文内容,对物候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大自然语言或收集的包含了物候知识的农谚。另外,还可组织讨论物候学的意义除了课文所介绍的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便引导学生思考,查找资料,激发他们主动研究的兴趣。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留足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1.心理空间。教师语言要亲切平和,缩短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的求知心理空间。即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观点。

2.学生自主空间。即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内容和思考空间,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善于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步步深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内容和思考空间。

3.生成空间。必须明白,学生通过这节课,获得了哪些知识与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无论是引导学生理解、归纳说明文的准确性,还是引导学生概括要说明的物质的特点,抑或是对物质人文内涵的挖掘,都要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巧妙地融于其中:一方面要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着重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学法指导和说明文阅读技巧、规律的总结,把人文精神渗透其中。

四、注重教学提问的方法,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信息

提问是一门语言逻辑上的艺术,它是学生记忆中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趣和效果。

1.引证提问法。说明文为了把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解说清楚,一般先作概括性的说明,提出一个科学性的论断,然后通过举例加以印证。教学中应准确地抓住课文中概括性的句子或词语设问,把学生的视线引到下文的举例上。

例如,《中国石拱桥》在介绍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先对石拱桥“形式优关、结构坚固”的特点作概括性的说明,教学时设问:课文中选举了哪些例子印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这一特点的?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下文举例的分析,学生通过自读思考后就答出:以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和北京附近的卢沟桥为例,分别从它们的结构巧、周围的景色美、雕刻的不同姿态等方面加以证实,这种引证提问的方法,既能让学生对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说明方法有深刻的认识,又能让学生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

2.逆向提问法。为了让学生对说明文顺序完全掌握,提问学生,文章如果不这样安排那么顺序行不行?这种从相反的方面发出疑问的逆向提问法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苏州园林》这篇课文,为了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个特征,作者分别从园林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这里采用逆向提问:把这四个方面倒过来说行吗?使学生分析鉴别,得出结论,学生说不行,因为主体部分先说明,次要部分后说明,这样主次分明,说明顺序井井有条。

说明文渗透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各方面。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知识成了时代的宠儿,社会发展的基石。努力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传播和学习科技知识很大程度上依赖读写说明文的能力,我们必须重视说明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2]杨青,主编.新概念初中说明文大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7月.

[3]杨正凯.说明文教学之我见.职校论坛,2010.13.

猜你喜欢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谈数学教学中数学思考的实施策略
积极构建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四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