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监督会计制度改革的探索

2016-03-24刘晓明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卫生监督会计制度改革

刘晓明

摘要:分析了卫生监督会计制度改革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新会计制度内容培训,以及从资金的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加强监督等,在新会计制度标准下针对卫生监督行业属性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卫生监督;会计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2

卫生监督属于国家监督,是国家行政监督的一部分,其单位属性为医疗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卫生监督效果的好坏,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百姓的关注。为有效地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伴随卫生系统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通过会计账务进行核算和反映,卫生监督单位必须在新会计制度标准下针对行业属性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改进。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概述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改革过程经历了充分准备和加快推进的两个阶段。充分准备阶段:2007-2011年。财政部根据我国事业单位实情与发展需要,在借鉴国际非营利组织的情况下进行了会计制度的草案修订。加快推进阶段:2012全年。为了及时出台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国务院财政部诚邀国内外学者、专家调研论证,并根据社会各界的综合意见,经过具有典型代表性事业单位的案例实践结果,拟定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方案。通过对比发现在制度改革总说明中,新制度更突出了对核算基础与会计核算原则的关注,并将权责发生制作为制度改革的突破点。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轨道,国家和民众对卫生监督系统的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生态环境要求和集约型政府目标促使卫生监督系统必须加强机构运营,降低能耗,提高对食品、职业、放射、环境、学校,以及传染病防治、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执业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全面改革势在必行。

二、卫生监督会计制度改革出现的问题

1.难以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按照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固定资产都必须在期末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卫生监督系统所拥有的专用设备均属高科技产品、在市场竞争下更新换代频率非常快。通常这些资产的物理价值还有很大部分剩余,却因技术更新失去了使用价值。此外,由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专业深度不够、卫生监督系统又具有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导致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方法在市场上没有相似的产品作为参考,造成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成为卫生监督资产减值的确认方法,账务登记不够科学规范。

2.全面预算体系尚未建立

预算工作对于经济的管理与控制流于形式,全面预算体系尚未建立。预算的管理工作止步于财政资金支出,编制的预算主要是为了向上级部门申请财政资金。预算意识无论从事前编制还是事中控制重视程度不足,从上到下普遍认为预算的编制执行均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无法将全面预算工作向全单位推进。

另外,预算机构设置随意,缺少专属人员。很多卫生监督单位预算人员往往身兼数职,这不仅有悖于会计岗位的职能分离,也会直接导致预算工作的质量低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一是单位主要领导不够重视,分管领导往往政出他门,缺乏相关的职业素养,造成预算部门只是财务科的二级机构。二是由于预算方式落后,很多单位仍然采用基数―因素法的方式进行预算管理,预算数字完全取决于上年基数,而不是根据次年开展的项目工作和人员配备作为预算基础,随着制度改革,这种预算方式显然无法科学预测卫生监督系统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

3.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卫生监督系统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导致系统内的经费管理和效益考核流于形式。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卫生监督的服务水平还是财务管理体制都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上,财务预算与实际操作相脱节,造成经费支出和资产使用无法得到有效管控,监督部门的职能未得到有效执行。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系统考核无法实现,进而造成经费使用随意性很高,资金成本的收益率较低。

三、卫生监督系统会计制度改革建议

1.加强新会计制度内容培训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全面实行需要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体现,所以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制度有效执行的基础保证。在最新改革框架中从会计科目、账务处理到财务报表都表现出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趋同,与卫生监督系统的会计处理惯例相比,新制度对非流动资产从采购到期末的折旧和摊销核算都有更高的要求,对预算内外资金监管更加严格,提出了基建核算并账核算模式,会计科目与报表体系设计也逐步与非营利组织和企业会计靠拢。在行政事业预算会计尤其是基层预算会计相对于企业会计的账务处理要简单很多,所以对比企业会计人员,基层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理论更新较慢,业务素养也相对较低。因此,为促进新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必须从人员培训入手,卫生监督应该邀请专业人才会同财政基建、预算、国资等部门对会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加强制度改革框架认识加深新内容理解,提高理论与实务水平,确保新会计度在卫生监督系统的有效实行。

2.全面实行资金的预算管理

首先,加强预算管理的认识,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学习借鉴企业先进的预算管理方法,只有依靠预算管理制度,有效的形成系统内部自我约束,自我批评,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才能优化卫生监督的资源配置,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提高卫生监督的服务水平。

其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在将整个系统各项资源进行最优整合,这项任务绝不仅仅只是会计部门的内部工作,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应该由单位各职能机构积极配合、共同参与。

再次,通过成本核算加强预算约束,贯彻《预算法》内容的要求推进卫生监督预算管理制度的法制化进程。

最后,加强预算执行和监督。卫生监督系统加强预算的监督重点在于做好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预算完成情况需要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在经济运营中不能随性将资金支付作为预算指标完成的终点,预算的全面执行要求纪检人员必须对资金用途跟踪监督。加强预算执行监督,首先要明文规定内部监督的强制力度。卫生监督系统要促进经费的使用效益以及资金用途的规范化,不仅需要财务部门的预算、核算,更需要形成明文制度,因此单位内部的纪检、审计等机构要参与到经费使用的监督过程中来。

3.加强固定资产核算

卫生监督系统根据固定资产的用途、性能和物理形态确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旧方法,组织员工成立固定资产专管机构,减少固定资产损失风险,防止不正常的产减值和资产盘亏。将在原工作地点不能正常发挥经济作用但在其他部门却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固定资产,调剂到相应部门。

根据实际需求划分将固定资产精细化为很小的计量单位,按照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机构设备种类配置标准(省级)中注明的 13个种类共118项仪器设备配置要求,按最小计量单位拆分,以方便对资产进行核算与摊销。但如何确定哪一层级作为最小的登记对象更有利于固定资产核算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若最小登记对象过于微观,则会因为资产变动频率过高,资产卡片管理繁琐,将大大增加卫生监督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因此,做好专用资产精细化的关键是科学合理的划分最小资产单位。在资产系统上尽可能设置最小化的卡片单位,保证资产价值的准确记录,使每一单位资产都能在系统中执行相关的变动调整。

4.监督层次的运行机制

首先,明确内部监督的实施主体。监督与执行相分离、相制约,是内部控制建设与施行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内部审计作为开展内部监督工作的主要手段与途径,应与组织中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执行层次保持相对独立。卫生监督系统应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归属于单位的直接领导和率领,对其他机构部门的各项行为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为最高决策机构单位办公会负责。

其次,审计处的权限职能。参加办公会会议,针对重要决策事项发表独立的意见建议,参与构建卫生监督的内控制度;检查稽核卫生监督财务会计部门预算的执行和决算报表,监督检查单位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客观准确;对审计事项范围可能涉及的机构岗位人员开展必要的访查监控,调取查阅相关资料信息、凭证单据;参与监督追踪单位重要资产采购、合同或协议、基建工程等的招标工作及后续履行情况,特别是对项目中的重要领导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参考文献:

[1]张琳.卫生系统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后内审监督的思考[J].新会计,2013(4).

[2]王兴华.运用内部审计改善卫生监督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4).

[3]冯波.关于卫生监督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5(8).

猜你喜欢

卫生监督会计制度改革
改革之路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改革备忘
浅析加强禽类及其产品卫生监督的措施
改革创新(二)
分析如何把公共卫生管理运用在卫生监督工作中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