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个指标决定着你的寿命

2016-03-23李洋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8期
关键词:心肺心率体温

李洋

人体像一台机器,我们常通过血压、体温、呼吸速率、心率、疼痛感和走路速度这些指标来判断它们是否正常运转。以下6大指标是衡量身体基本机能的重要信号,一定要注意观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指标一:血压

血压变化直接反映心脑血管系统的运行情况。正常人在运动、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应激状态下,血压偶尔超标,但干扰因素消失后能自行回落至正常值,则无须过于担心;但如果血压升高维持一段时间,测出的血压值都超过140 / 90毫米汞柱范围,就是高血压或低血压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控中心王临虹建议:日常生活中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比如限盐、减重、戒烟、运动等;35岁以上的人要定期测量血压,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切忌盲目自行停药或减量。

指标二:体温

体温反映新陈代谢的强弱。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一天中略有波动。一般来说,体温高于41℃或低于25℃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建议:每个家庭都要有一个体温表,及时监测体温。老年人对体温变化的敏感性大不如前,当精神不济、没有食欲、反应能力变差时,最好先量量体温;如果体温达到37℃左右,说明体内可能已经发生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指标三:呼吸速率

相对来说,呼吸越快、越短促,说明心肺功能越差;呼吸越慢、越深长,则心肺功能越好。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中心主任、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安德鲁·威尔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天大约呼吸1.7万次,每分钟进入肺部的空气约为0.946升,但真正进入肺部的空气远低于这个数字。

研究表明,现代人呼吸速度比古人快,每次只用3.3秒。浅快的呼吸导致换气量变小,让大脑缺氧,还与焦虑、抑郁、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密切相关。

人的寿命与心肺功能关系密切。深呼吸时吸入氧气更多,器官利用率更高,甚至能让人多活几年。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建议:要想减缓呼吸速率,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另一方面可以练习深呼吸。

可采取“吸—停(屏气10~20秒钟)—呼”的方式,吸气时尽量用鼻子均匀缓慢地深吸,呼气时要用力往外吐,最大限度排出废气。每次深呼吸练习3~10分钟,每天2~3次。

指标四:心率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多项研究发现,心率越快预期寿命越短,心率每分钟小于90次的人不易得心脏病。

冠心病患者心率越快,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越大,死亡风险也越高,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钟60~74次,生命最安全。

无论冠心病患者还是正常人群,静息心率加快都是潜在危险因素。将心率降下来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手段。

高芳堃建议:生活中应加强运动,改掉抽烟、酗酒、熬夜等坏习惯,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态、避免发怒,有助于稳定心率。运动对心脏的益处是长期且效果最好的,坚持运动能让心率慢慢降下来。

冠心病患者更要将心率减慢,除了适当运动,还可借助药物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年人,心率容易因活动量的增加而变快,最好选择中等强度的缓和运动。

指标五:疼痛感

疼痛是身体不适时发出的最直接信号,是一种自我保护机能。很多人对疼痛见怪不怪,主要应对手段以“忍”为主,殊不知疼痛不仅是一些疾病表现出的症状,严重慢性疼痛会导致各系统功能失调,甚至危及生命。

高芳堃建议:一旦出现疼痛要立即去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不要乱吃止痛药,以免掩盖原有疾病症状。

指标六:走路速度

走路速度是提示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算得上检测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情况的一盏“指示灯”。老人的走路速度如果突然减缓,应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如果老人的常规步速小于0.8米/秒,也就是5秒内走不到4米,说明肌肉力量萎缩较严重。

苟波建议:快步走每次持续40~60分钟,刚开始锻炼的人可以从快走半小时起,然后逐渐延长时间。快走时,一般应使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20~140次,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摘自《生命时报》)

猜你喜欢

心肺心率体温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心肺复苏纳入学校教育是必要的补课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离心率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在最佳心率区锻炼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