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校五年级学生的MHT的调查及分析

2016-03-22赵晨曦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赵晨曦

【摘要】对我校五年级的学生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测试。通过调查发现小学五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正常状态,但单项偏常的检出率却很高,其中尤以学习焦虑最为严重。

【关键词】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小学生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33-02

1.前言

为了更好地了解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有些问题突出存在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经过谨慎的筛选,选择了适应于我国中小学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2.方法

2.1 对象

我校五年级学生共211人。参与人数211人,有效问卷199份,其中1班50人,2班55人,3班53人,4班41人。

2.2 测试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量表由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各个内容量表的总分表示了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同时,可根据各内容量表的结果,诊断出个体在某一方面的问题倾向。量表对心理健康总水平的评分为三个等级:得分值在1-55分之间为正常;在56~64分之间为心理状态欠佳或有问题倾向;65分以上为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而单项内容量表的得分值在8分以上为单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

2.3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19.0软件处理。

3.结果与分析

对我校五年级4个班级的名同学进行了随机集体调查,其中无效问卷有份,共获得有效问卷共199份,其中五(1)班共50份,五(2)班共55份,五(3)班共53份,五(4)班共41份。

3.1 总体水平

从总分上看,最高分为73分,平均分为33.27分,标准差为13.712。总分大于65分以上的共有3人,这表明我校五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具体数据如下表1和图1所示

3.2学生在各内容量表上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从测试结果看,五年级学生在各内容量表上的心理问题倾向严重者的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冲动倾向两个方面,它们的问题检出率分别高达27.6%、18.1%,说明五年级学生虽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但个别分项指标问题严重。

3.3各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分析

由表3可看出: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五年级各个班级比较相近。其中1班与2班整体水平较高,3班与4班有少部分学生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百分比分别为3.8%与2.4%。在单项问题上,各班级情况略有不同。在学习焦虑上,1班学生的心理偏常检出率显著高于2、3、4班;在自责倾向上,1班、3班学生的心理偏常检出率明显高于2、4班;3班、4班在冲动倾向上的心理偏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班;在其他单项问题上,各班差异不明显。

对四个班级的平均得分作显著性检验(详见表2),发现F=0.418>0.05,可知,四个班级在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上无显著差异。此外,四个班级平均得分均远远小于临界分数55分,说明我校五年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处于正常状态。

4.分析小结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我校五年级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

4.1从总分上看,总分最高分为73分,平均分为33.27分,标准差为13.712。四个班级平均得分均远远小于临界分数55分,这说明我校五年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其中总分大于65分以上的共有3人,表示约有1.5%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

4.2在各内容量表上的心理问题倾向严重者的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冲动倾向两个方面,它们的问题检出率分别高达27.6%、18.1%。说明五年级学生虽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但个别分项指标问题严重。

4.3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各个班级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其中1班与2班整体水平较高,3班与4班有少部分学生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百分比分别为3.8%与2.4%。

4.4在单项问题上,各班级情况略有不同。在学习焦虑上,1班学生的心理偏常检出率显著高于2、3、4班;在自责倾向上,1班、3班学生的心理偏常检出率明显高于2、4班;3班、4班在冲动倾向上的心理偏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班;在其他单项问题上,各班差异不明显。

5.讨论

5.1加强对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五年级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虽然处于正常状态,但是仍有4.0%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介于正常与偏常之间,1.5%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这说明小学生中还是有小部分的人在某些方面存在心理偏常或心理障碍,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1)学校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加速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氛围,重视环境育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产生深远的影响,优良的校风、班风、学风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从而起到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

(3)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矫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2学生的学习焦虑和冲动倾向不容忽视。

五年级学生在各内容量表上的心理问题倾向严重者的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冲动倾向两个方面,它们的问题检出率分别高达27.6%、18.1%,说明五年级学生在学习焦虑和冲动倾向这两个方面问题严重。

从学习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来看,过强的学习焦虑往往是与学习困难和过重的学业负担相联系的,这种学生大多在学业上有较强的自卑感。冲动倾向是情绪方面的问题,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密切关系。如果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就易养成孩子任性、固执及情绪易变的特点。其次,冲动倾向的形成也与应试教育下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儿童人格和个性的培养有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没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到对付挫折和困难的办法,就易情绪失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意志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抗衡过强的精神压力,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力量。并减少学业负担,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5.3有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的小学生是客观存在的。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些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发展和主观努力而逐渐消失,有些则需要接受专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才能有效地克服。为此,学校可对该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追踪调查,并采用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活动中引导、学科渗透、家庭教育指导等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改善,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