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来竹乡觅鲜笋

2016-03-22

美食堂 2016年3期
关键词:春笋竹林美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温暖的和风轻轻拂过寒冬未化的薄薄冰霜,柔和的阳光开始缓缓驱散那冰冷刺骨的寒气,春天就这么又一次与我们不期而遇。翻看黄历,春日总是让人有着大地复苏、焕然一新之感。今朝春来,三五知己行乡游走,觅食寻鲜更是别有一番味道。这慵懒的初春,贪食这一抹鲜味,刨土挖笋又有何不可?

三月,当寒冷的冰霜渐渐被温暖的春风扫尾,大地开始舒展慵懒的双臂,拭去衣角的寒气,吟唱万物复苏的悠扬小调,宣示温暖春季的到来。而此时,辛勤劳作的我们又在做什么呢?解下暖和的围巾,褪去厚重的外衣,重新开始休整一冬的户外活动或者继续埋头苦干?作为喜爱美食的老饕,恐是正忙着探寻春季最夯的食物吧。那什么是春季最夯的美食?我想,春笋应是当之无愧的美味之一。

笋在中国是老少皆宜的家常美食之一,无论素食还是荤腥,与笋搭配总能烹出独树一帜的味道。即便把它放在洋人的餐桌上,想来也不会逊色于其他食材。但人们对笋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初级的食客知道它出生于竹林,冬有冬笋,春有春笋,还能如菌菇一般制成干货——笋干。那除此之外呢?

众所周知,中国地大物博,许多地域皆有竹林分布,种类也如繁星股众多,好比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毛竹、早竹,台湾等地的麻竹、绿竹,还有哺鸡竹、淡竹……竹林的品种多了,笋的种类也相应而生。春笋,一股指立春后采挖出笋,多生长于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之下。因为这些竹种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故能于春季出笋。过了乍暖还寒的立春,雨后的春笋便踏着大自然万物复苏的轻盈小调,一个个活跃地破土而出,那水灵的模样不禁让人怜爱。

春笋的笋体一般较为肥大,笋身洁白如玉,口感爽口鲜嫩,故被好食之人誉为“春日菜王”,又被赞为“山八珍”之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对其也是十分迷恋,每逢春笋上市便召集一众大臣一起来品尝宫廷“笋宴”,并以笋来象征大唐的国运昌盛。其实,古时与这位大唐圣君有相同癖好的人并不在少数。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南宋诗人陆游也曾于江西品尝笋时写下这样的佳句:“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翻翻厚重绵长的中国历史,国人食笋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商朝,出自周朝的《诗经》中也有记载:“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可见,笋早在久远的过去便已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一位常客了。

再说说这春笋的营养价值吧。从中医学的角度出发,春笋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热化痰、治消渴、利膈爽胃等功效。《名医别录》中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则说其“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从西医的角度出发,春笋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且其低糖、低脂、富含植物纤维的特点可以降低人体内多余脂肪,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皆有益处。那么,问题来了。营养再怎么丰富的食物,如果它令人难以下咽,多数也是无用。虽说是良药苦口,可这春笋毕竟不是让人望而生畏的药材啊,如果它是,那些古人又何必对它的滋味念念不忘呢?这问题归根结底又翻到食客们的下厨手艺了。如何挑笋、如何烹前处理、如何烹制,那可都是实打实的手艺活哟。比方说这挑笋,一是看笋壳。一股嫩黄色的春笋为最佳,因为未完全破土而出或者刚从泥土中进出的春笋常为黄色,这一点保证了笋的鲜嫩。二看笋肉。笋肉越白,肉质越为脆嫩。笋肉若呈黄色或绿色,相较口感就略差。三看笋节、笋体。越是鲜嫩的春笋,节与节之间越是紧密,而笋体蔸大尾小者则肉多壳少。一个小小的春笋,其中门道可真不比那些华贵的文物浅。

春日,赶往竹乡,于竹林间沏上一壶清新淡雅的好茶,品一品这春笋的曼妙滋味,也不枉费大自然的一片好意。

猜你喜欢

春笋竹林美食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闻侄女考取清华大学
像杭州人一样吃春笋
美食
竹林野炊
青青的小春笋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
情寄苍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