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术科教学中“喊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与探讨

2016-03-20何阳伍可边惠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术科动作理论

何阳,伍可,边惠

(湖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体育术科教学中“喊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与探讨

何阳,伍可,边惠

(湖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在体育术科教学中,“喊练”教学模式即“边练边喊”,得到许多教师的肯定与推崇,且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得以广泛运用。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推理法等,从教育、心理学与语言学的角度,总结出体育术科教学“喊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信号系统理论”以及情境学习理论和角色理论等,为我国体育术科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术科教学;喊练模式;理论基础

“喊练”教学模式的正式提出始见于何阳、申伟华的《高等体院系术科双语教学“喊练”教学模式设计与实验研究——以本科篮球实践课双语教学为例》一文,指的是体育术科的教学中常常采用让学生集体一边做动作练习,一边大声喊出动作名称或简明要领等的教学方法组合。其主要特征简单的说就是“边喊边练”或者“边练边喊”[1]。然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实践方面,在理论方面尚未见有涉及。故此,对其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有其较大现实与理论意义,能够为我国体育术科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在体育术科教学当中,“喊练”教学模式的运用有着深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理论。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代表思想家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物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2]。

在体育术科教学的“喊练”教学学习当中,学生们通过“边喊边练”或者“边练边喊”,并在教师不断提醒示意下,对动作不断地进行重复以及自我语言提示,实际上就是一种强化刺激,使得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当中得到动作的正强化,进而使得自己的术科学习得更经济、更容易、更快,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田径课上进行原地小步跑练习时,教师从口中不断发出“加速,加速!”的提示,使得学生的小步跑保持着一定的频率。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这个刺激就是喊出“加速”的提示,反应就是接受了这个刺激才不断地加速,每次喊出“加速”提示语的时候就是一个刺激物的强化,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在短跑中的步幅频率。

2 巴甫洛夫的“信号系统理论”

巴甫洛夫认为,动物界发展到人的阶段,神经活动机制得到了额外的能力。对于动物来说,只有作用于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受器的现实刺激才起着信号作用[3]。这是现实的第一信号,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但口头的和书面的语词却是人类所特有的现实的第二信号(第一信号的信号)。巴甫洛夫认为,调节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基本规律同样也调节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因为这都是同一神经组织所进行的工作。

在体育术科“喊练”教学的过程当中,实际的练习动作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而在动作练习过程中,喊练的内容则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内容。因此,学生们在“边喊边练”或者“边练边喊”的过程中,将语言化了的内容和练习动作技能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口中喊出来,强化了第二信息系统,用以指导术科的动作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排球比赛中,当对手发球过来到达你的身前时,队友或教练就会喊出“几号位准备扣(垫、撑)球”等提示语,此时学生便会马上准备接球。这就是运用了“边喊边练”的教学模式来强化刺激。当球到了头顶上方时,首先你的视觉受到了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产生兴奋,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这时一个完美的扣(垫、撑)球就完成,这属于第一信号。当你扣(垫、撑)球时,队友和教练的提示是第二信号。这样通过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强化结合,使运动技能学习效果达到更佳。

3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一般认为个体心理常常产生于构成、指导和支持认知过程的环境之中,而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

上课是体育术科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时,特别要求体育术科教师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对学生极具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好的教学情境[4]。在体育术科教学中,“边喊边练”或者“边练边喊”的教学模式使得体育术科课堂上能够产生具有感染力的氛围,便创造出了一套使得学生能够迅速融入其中的学习情境。与此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喊边练”或者“边练边喊”让所有学生的动作和声音都是整齐划一的,学生够感受到存在于其中的美感,提高了学生练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术科学习认知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最终提升动作练习的效果与动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例如,在模拟篮球的正式比赛练习中,教练员通过语言提示如“某某某,挡拆”“某某某,马上回防”等话语,使得运动员立马进行挡拆或回防。这种“边喊边练”的模拟比赛练习营造出的比赛情境能让学生不断总结实战的经验和提前感受比赛气氛,促使他们在正式比赛中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技战术水平。

4 角色理论

社会心理学角色理论认为“人们正是对于一个人具体扮演的角色来确认这个人的社会地位”[5]。角色理论在体育术科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在体育术科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自然他们的角色极为重要。学生对自己在体育术科教学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就是学生主体角色的意识。角色意识是凝聚剂,能把角色与学习、锻炼凝聚在一起[6]。在“边喊边练”或者“边练边喊”当中,学生通过边学、边练、边喊,不断锻炼、提高自已的运动技能,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随着动作的逐步熟练、协调,就会意识到自己是教学中的受益“主角”,极大地提高他们上术科课的参与热情、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本质上是为了强化学生自我角色的意识,最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学生的排球比赛教学中,当对手的发球过来在空中时,通过队友的或自己主动喊出如“我的(垫球)”“传球”等一系列的提醒,使得接球者提前做好准备,勇于担当,来完成全队一次进攻战术的“一传或二传”的重要角色。通过这种喊练的团结协作,让每个人都明白到自己是这个团队中重要的一员,促使他们更努力练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海马记忆理论

运动生理学认为学习和记忆是脑科学中引人注目的领域,海马由于其神经构筑规整,且与记忆有密切关系,已成为记忆研究的热点[7]。它是帮助人类处理长期学习与记忆声光、味觉等事件的大脑区域,发挥所谓的“叙述性记忆”功能。

维克多·布什尔教授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感官刺激和肌肉运动结合能更好地帮助记忆”,他解释道:“一种或多种感官体验让我们有效地刺激海马区,与运动神经结合起来,不仅与语言表达有关的感官和运动神经被激活了,与交流有关的多感官信息也在大脑中活跃起来,结果就是信息更好地被储存在记忆里。”在体育术科教学中,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通过“边喊边练”或者“边练边喊”的模式将语言感官刺激与肌肉运动有效结合,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与运用,使技术动作要领信息和运动经验信息更快地储存在海马区。例如,在健美操训练中,教练或学生经常会在学生练习中讲出每个动作的要领,“第一拍手侧平举,左脚向前迈一步”等。这种“边喊边练”的方法的原理就是感官的刺激与肌肉运动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记住动作要领,有利于掌握运动技能。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体育术科“喊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信号系统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角色理论等。这些理论基础为我国体育术科“喊练”教学实践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与智力支持,对提高体育术科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何阳,申伟华.高等体院系术科双语教学“喊练”教学模式设计与实验研究——以本科篮球实践课双语教学为例[C]//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04.

[2] 张萍,付哲敏,李维国.术科教学训练中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3):101-102.

[3] 魏丕来,马策.篮球实践课中组织教学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6):83-85.

[4] 卢天凤,魏丕来.术科教师性格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51-53.

[5] 陈铁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方法改革与优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3):103-105.

[6] 孙维莉.浅谈角色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9):115.

[7] 黄秉宪.海马记忆功能的神经网络模式[J].生物物理学报,1993(12):599-604.

(责任校对朱正余)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7.011

20151208

何阳(1968-),男,湖南汝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双语教学与研究。

G642.4

A

1674-5884(2016)07-0033-03

猜你喜欢

术科动作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动作描写要具体
民族地区准体育教师术科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院系术科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统考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