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具有情感温度的地理课堂

2016-03-20张树宏

地理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情境情感生活

张树宏

(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中学, 北京 100028)

构建具有情感温度的地理课堂

张树宏

(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中学, 北京 100028)

课堂是具有情感温度的育人场,课堂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情感的个体,无论是知识的真正掌握,还是心灵的丰富,离开了情感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使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作为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且伴随情感动力机制。本文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构建基于生活、关注情感的地理课堂上做了探索与尝试。

基于生活;关注情感;地理课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受升学压力和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限制,学生的情感品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活动常常是以过度的负性情绪为代价去满足短暂的认知结果、分数和升学成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表现为积极的情感状态,具体表现为创造活力不强,学习和自我教化的内在动力不足。著名的教育专家朱晓蔓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共度的愉悦的生活、有趣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这种课堂生活的质量应该是完整的,即在课堂中认知和情感都应得到照顾、呵护、发展,构建丰富情感体验的、生命互动的课堂教学,将教授知识融入到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生活体验中,促进生命的成长。笔者就初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课的教学在此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教材的取舍

在教材内容的取舍上,遵循“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程理念——精心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知识或现象作为学习的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生长、应用、总结和升华;引导学生体会“生活处处皆地理”,培养、深化学生的学科情感。

在学习重点的确定上,本节课主要学习目标为“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包括货运和客运选择两个方面,货运选择虽然在考题中多有出现,但距离学生当前面临的现实生活较为遥远,而学生亲历的家庭出行、学校的游学课程无一不涉及客运方式的选择。基于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本节课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客运交通方式作为学习重点,同时添加城市间各种交通工具运行的耗时、运费等数据资料。学生结合出行必然考虑的相关因素具体资料,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选择交通方式,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生活建立联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在情感升华的落脚点确定上,本节情感升华落脚点可以有很多,比如呈现中国高铁建设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畅想未来交通运输工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笔者将本节课的情感升华环节确定为“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绿色出行”,以我校学生上学来校、放学回家交通方式选择的数据统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市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碳排放量”数据,反思自身出行行为与北京大气污染尤其是与“雾霾”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在选择交通方式时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应该逐步践行绿色出行。之所以选择本设计环节,是因为北京学生刚刚经历了因雾霾导致的停课事件,对大气污染感受很深,而当意识到环境污染事件居然与自己的日常出行行为有着必然的联系时,内心会产生很大的触动。引自身边小事联系时事大事,更容易激发学生深入反思自身行为,主动树立环保意识,使得思考的深入与情感的升华融为一体,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避免生硬灌输之嫌,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教学情境的设置

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设置具有生活学习需要任务的角色体验,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真操实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和建构意义,享受问题解决的成就感,体会学科魅力。

笔者所在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校外游学课,每次出行前学校都要进行导游组、生活管理组成员招聘,学生应聘场面火爆。本节课模拟导游组、生活管理组招标形式,以“为巴蜀文化之旅选择游学路线及交通方式”的招投标活动为情境主线,情境的设置是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的预演或再现。招标环节讨论确定小组展示方案,答辩评价采用全班同学投票点赞的方式,符合初中生好胜心强、追求完美的心理特点。总之,任务是学生面临的真实情境,是真实的、可行的和有吸引力的,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营造投入讨论、积极合作、主动探究、团队竞争的热烈氛围。课堂上各小组积极合作、主动质疑、思考深入、表达清晰,课堂生成精彩纷呈。

三、学习空间的营造

在学习空间的营造上,提出基于生活需要的开放性问题,跳出教材,提供基于生活实际需要的学习资料,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创设自由驰骋的空间。

在出示招标任务之后,教师没有马上组织学生进入探究活动,而是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思考:“要选择一条理想的出行路线及交通方式,你觉得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这是任何一位出行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不同的人,因出行目的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考虑的因素会有所不同,经济、用时、安全、环保……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这样一道开放题,打开学生的思维,契合课标“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进行了前期预设与初步归纳。既完成知识上的目标,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以发挥。

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提供给学生“中国航空线路图”“中国内河航运图”“中国高铁线路图”“中国高速公路分布图”及成都、重庆、宜昌、北京间距离以及各种交通方式用时及费用参考、各种交通工具碳排放量等参考资料,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素材。各种交通线路分布图的呈现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个性化添加教科书以外的素材,如成都、重庆、宜昌、北京各城市之间的距离数据、各种交通工具在以上城市间运行的用时及费用、各种交通工具碳排放量等资料。之所以补充这些资料,一方面是基于实际生活常识需要,为学生的创新思考提供必要的支撑;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学生在分析数据资料时会发现,虽然航空运输理论上快于高铁,但如果综合考虑候机时间、出站时间、天气变化导致的航班延误等可能性,在中途(500~700千米)运输上与高铁相比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在这种课本理论与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对比中,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的复杂性,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空间;学生跳出教材,更能感受到地理学习的魅力所在,深化对地理学科的情感。

四、课堂生成的处理

在课堂生成的处理上,教师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关怀、欣赏、尊重的情感和支持、引领的行为,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正向的情感。

片段1 在讨论“客运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时,一位学生提到了环保因素。单从知识角度考虑,交通耗时、运费、出行目的等是客运选择的主要因素,环保因素并未出现在教材或课标的要求中,教师对此本可以一带而过。但在当前形势下,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维护大气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质。教师捕捉到学生这一思维的亮点,及时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与鼓励:“这位同学能想到环保,非常棒,不愧为高素质的中国国民!”

片段2 小组活动伊始,大部分同学投入到紧张的信息搜索和激烈的小组讨论中,教师观察到有位同学却独自一人游离在小组活动之外。教师没有责怪和呵斥,而是及时走到这位同学身边,关切地问他在想什么?学生回答“我在想高铁和飞机哪个更省时”。老师没有强迫该同学回到小组讨论中去,而是鼓励说“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一会儿你一定要将思考的结果和同学分享”。在这个环节,老师对学生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喜欢在集体活动中发言,有的孩子喜欢自己深思熟虑。个性不同,学习方式也会不同,只要孩子处在在思考状态且不偏离主题,老师可以适当给孩子空间;有了相对安全自由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才会无限自由,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反思

1.客运方式选择考虑的因素分析中,在学生展示环节中各小组均未提及安全因素,虽然从知识的角度看该因素似乎可有可无,但结合实际情况,安全因素恰恰是初中生出行应该关注的首要因素,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关注。

2.投票环节,有学生提出“不应投票给自己的小组”,教师给予理解与认同,这样处理的目的旨在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允许孩子的心理成长有一个过程。但在课堂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师还是应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面临竞争时应该如何摆正心态,做到既能客观看待他人,又能客观评价自己,真正做到比赛的公平公正。这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客观看待残酷的社会竞争、促进学生健康的情感发育、形成健全的人格将会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情境情感生活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