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互动作文教学实践探究

2016-03-20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习作交流作文

鲍 国

情景互动作文教学实践探究

鲍 国

作文教学中的 “两个主体”的互动,是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一创新实践关系,针对作文教学的教与学双方的各自特征,有见地地开创了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条蹊径。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其基本特征在于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依据实例写作,再到老师评讲。这一传统模式兼顾了作文教学中的讲与练的问题,但没能很好地统筹 “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写作后的反馈互动等问题。传统模式可以说没能使得作文教学中的各要素之间更好地发挥其链条作用。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的实践来看,传统教学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收效甚微。从 “解放”教师 (繁重的批改方式)入手,发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是一条有效途径。让教师在互动作文教学中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真正改变作文课的内在激发机制。 “一促三”作文实践从根本上说对作文的教与学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要求。两个主体在文本的多个层面上进行多层次的对话与沟通。下面,笔者就从互动作文教学模式两个主体应具备的要求,互动作文教学的种种表征,作文实践过程中教师、学生、习作如何谋求合而为一,达到一个动态的整合,学生与教师在习作中的关系等问题入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期达到两个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在互动作文教学中,要求教师以一位主导、策划者的身份进入作文教学。教师心目中须有一本 “明细账”,即了解作文教学的基本思维规律和训练层级。基本思维规律即构思行文的逻辑思维规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用矛盾联系的方法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等等。这些能保证学生的观点不至于偏激,思维不至于狭隘,行文时也就多了一份哲理性的思辨。同时也要求教师灌输通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以及归纳法与演绎法等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真正让学生明白作文中的 “推因论果”。作文的训练层级安排具体包括可操作性的叙事、写景、抒情、描写,立意、选材、构思、推断与想象,分文体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训练,以及高层次的作文写作 (深刻、丰富、创新、有文采)等一系列规划。有了作文教学的 “明细账”,就能做到心中有谱,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当然,不同层次的班级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和快慢程度。

但互动作文单有教师这一极远远不行,还要求动起来,由 “自然之丘壑到胸中之丘壑”的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学生在老师的作文思路原则的指导下,形成 “纸上之丘壑”。在习作完成后,按照教师的讲解,交叉审阅同组的习作,再到集体评议,挑选出行文有特色、有文采的作文进行分析。这就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了这层互动,通过集中研讨,不仅能深刻体会作文教学的目标及要求,还能掌握如何写才能写出好文章。从这一层面来说,是真正发挥“群众的智慧”。当然,这一评议机制并不等于交由学生,任学生自由讨论评议,这里有一套组织程序。这里的规范约束应与学生的评价过程有机结合。教师就本次习作的内容参数进行限定,分一些层次等级。先就基本层面来说,书写的要求、规范的汉字、错别字、标点符号都应纳入这一层级。因为在这种作文机制中我们采取的是分组分类的方式,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7位同学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阅读到同组的其他同学作文,所以这一层级在具体的操作性上也是行之有效的,能涵盖到这一层级的所有方面。在具体的操作细则上,老师一定要兼顾到好、中、差作文在分组过程中的合理调控,就是每一小组中这三类学生都要兼顾到。在体裁、题材、文题、立意、选材、构思等第二级问题上,教师就这一层面重点阐述,对各种文体的具体一般写作规范作详细说明;在如何选择好标题,标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层面上提出具体建议;在立意、选材、构思,如何布局谋篇、文句的连缀、前后文的因果逻辑关系作总体指导。其中包括文句的上一句、后一句逻辑联系是否紧密,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搭配,前后文的照应紧凑,是否做到张弛有度、破立有力等问题。学生按照一定的约束规范写作,并不是限制他们的写作个性和特长,而是养成一种良好的行文思维和习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学生在写、评作品时,能够抓住作品的评价要领和写作规范。在这一层级中,我们可以就优秀作品、中档作品、较差作品进行比较讲解,给学生提供习作范例,实现这一层级的良性互动。最后一个层级属于较高层级,即高考作文中的发展等级。鼓励学生作文生动、有文采,透过现象抓本质。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读书报,摘录美言警语,因为 “书籍是开启辩证看问题的智慧之门的钥匙”;另一方面,老师在讲课时,特别是就当前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友谊、爱情、人生、诚信、环境等),用一分为二、发展的观点去看待,也可以让学生对这些话题发表独特观点等,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这三个层级中,教师与学生的各自分工是有步骤、分阶段推进的,切不可一蹴而就。

以上说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互动的第二阶段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按照一定的分工形式,每个学生都要阅读同组每位同学的习作。研读之后,大家就作文的优点进行赏析,分析优秀的原因,共同探讨如何做得更好,同时也指出作文中不完善的方面。大家在写作时对好的文章就能借鉴吸收,也能明白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到 “心知肚明”。每位同学对每篇作文 (自己的除外)写一篇评语,统一交到小组负责人手中,再集中评议,确定每篇作文的评点。整个过程并不复杂。评点完成后,各小组召集小组成员进行佳作欣赏,并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这样,每位学生可以阅读到多篇习作,又通过点评方式,真正达到学生内部的交流互动。

学生交流完毕后,再次进入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授课时指出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行个例分析,指出评点时普遍存在的诸如以偏概全、绝对化等问题。朗诵写得较为出色的文章,对学生作文水平进行总结,对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写作动态进行追踪,并记录在案。从学生的习作中,教师得到了哪些反馈信息,分析作文教学中的遗漏处,把握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学生习作与教师的观感交流互动。在这里,教师是 “神经的中枢”,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

互动作文教学是把教与学双方纳入到整体动态交流的体系之中。教与学双方互相影响,发生作用,其核心要素是教师指导和信息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在严密的组织程序基础上操作的。它不仅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且还能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和视野,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教师、作文、学生的互动交流分为三个阶段:教师的内部交流,以往的教学反馈,事先对学生的分析;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规范与约束;学生之间的评与议,集中讨论,佳作欣赏;教师的总体指导、个别分析以及教学反馈。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构成一个链式的动态教学过程。在具体阶段内部,互动作文教学又分为不同的能力层级或操作规范,对每一项都有较细化的处理,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点与面的结合。阶段内部也是互动发展、相互影响的互动作文教学模式。传统作文教学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教师往往陷入到繁重的作文批阅之中,费时又费力。“两个主体”之间切实有效的互动,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新模式,打开了作文教学的新局面,拨正了传统作文批改模式的航向。

“两个主体”的互动,不是把问题推给学生,而是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从“三个维度”出发,引导学生写作和创新。

(作者单位:江西省彭泽县第一中学)

编辑:李运

责任编辑:文海

猜你喜欢

习作交流作文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习作展示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