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语文作文:“说”的层级与价值取向
——从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作文题谈起

2016-03-20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漫画

赖 欢

高考语文作文:“说”的层级与价值取向
——从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作文题谈起

赖 欢

2016年6月7日上午11时30分,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落下帷幕,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也随之新鲜出炉。作为选拔人才载体的高考试题备受全国学者、教师的关注,其中被多数地区使用的新课标全国卷I尤为如此。在整张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无疑是分数占比最大的一道题目,其外在考察形式与内隐的社会价值取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较于2015年写信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2016年的高考作文显然有了一些创新和改变。本文以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卷I中的作文题为出发点,力图对高考语文作文怎么 “说”及其蕴含的价值取向问题作一番必要的分析。

一、高考语文作文中的 “能说”与 “说好”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作文题为漫画《奖惩之后》,漫画左边展示的是一个 “学霸”由原来考试满分到第二次考试得了98分而被家长打了一巴掌,右边则是一个 “学渣”由考试55分增加到61分而被家长予以奖励。对于一名高考生,要看懂这个漫画题并不会太难。从题目的自身形式来说,可以看到,此次作文选择用一幅 “漫画”作为写作材料,符合当下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在对试题的直观印象中可以较为轻易地得到与之相关的图文信息及基本观点。这样的作文好写,相应地能让更多学生“有话可说”,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都能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便是漫画式作文最为直接的优势所在。但当这个优势放大成为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优势,其就不再是所谓的个人 “优势”了。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到的就是 “如何才能把话说好”这一层面的问题。

仔细观察、研究此次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作文题,其中的 “门道”与 “套路”并存。用一幅与教育有关的直观式漫画来考察学生的高考语文水平,看似创新有力,实则压抑甚至是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辨能力。这样的试题在形式上虽是有了点滴新意,但它在内容上呈现的却是另一番风貌, “门道”与 “套路”充斥其中。 《奖惩之后》表现出来的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弊病与局限——一味地以分数高低论输赢,教育浮现出急功近利的风气。在这样的直观图画式的写作材料和传统式的写作背景之下,学生往往容易陷入思维的死角,其所思、所想也会随之不自觉地进入到一个僵化或者被僵化的误区之中,从而束缚了其思维的进一步发散。可以说,此漫画过于明确的指向、过于清晰的价值暗示与过于简陋的意旨意图,实际上与高中毕业生这一主体身份所应该具备的思考能力是不相匹配的。这样的高考作文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范围广阔的特点,可以使学生自由发挥其想象力,自由审题、提出观点并论证观点,然而,与此同时,学生在这样的选题中却不能充分、深入地展开思考与思辨。甚至可以说,所谓的应试技巧和基本套路会被广大学生采用,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一己的个性与主见,表达的也只是最基本、最直接可以得出的认识和观念,写出来的文章也就难免千篇一 “腔”了。从这个层面来说,学生们其实是有话可说的,只不过大家所说的都是相似甚至相同的小道理、小常识,而缺乏新意和与众不同的特色。无疑,这样的应试题目的设置对于正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高考生而言是缺乏价值的,它不能完全检测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深度与思考方向,考生仅通过眼睛观察和心中的 “小聪明”即可做出一份基础性的回答或解答。

由上而言,语文科目中作文的 “能说”与“说好”便是两个不同方面的问题了。 “能说”,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字素养与观察力、思考力的表现; “说好”,则是一个人思维发散性以及思想之深度与视野之广度的统一。历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对学生的要求都不仅仅是能说、有话可说,而是说好、说对、说准、说全。它所承载的价值意义也远远超出一套试题所涵括的意义与水平,是高考焦点里的焦点,是一种非常态的特殊写作形式,更是社会主流价值的流露与表现。要把诸如2016年全国卷I这样类型的作文题做好、写好,写出自己的色彩与特点,彰显出别样的风格,展现出个性思考能力与水平,需要的便是独辟蹊径式的 “说好”了。因此,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中存在的“能说”与 “说好”话题,或许正是当下中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真正关注、重视的问题之所在。

二、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风向标。其导向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考生、考生身边人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观念。自然,高考作文的命题也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毋庸置疑,每个社会个体所认同、坚持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尽管在高考这样以 “公平”为内蕴标准的考试中,其也是无法完全保持中立的价值态度的,命题人也无法完全避免价值偏差等问题。由是,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这样的应试语境之下,我们更需要做到的是挖掘试题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人文关怀,在深入思考中更进一步地对作文题背后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内化、吸收高考作文试题的价值内涵及它可能反映出来的社会信仰倾向,同时摆脱高考对个体思想的绝对 “控制”,在做一名社会主流价值的接受者与一个力图超越社会庸常价值取向寻求个性发展之人两者之间寻找到合理的定位并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作文题,以两个小孩儿不同情境下获得家长的奖惩的不同作为写作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漫画材料提出观点,表明态度。这其实是在要求考生对于应试教育体制下出现的某些教育现象表达看法,对中国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单从这个角度分析,该试题的现实意义无疑是大于其文学意义的。然而,倘若我们从这类高考试题的深层目的与效用着眼,则可以明确地意识到,其明显含有提示性信息的价值取向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其死死地扣在一个考试的特定语境之下,容易将学生收束于高考作文的分数与规则之内;事实上,这也是产生高考作文平淡无奇、千篇一 “腔”现象的直接性缘由。这样的高考作文题,忽视了对高中毕业生理应具备的理性思辨能力的检测,将学生往错误、单一、俗套的方向上推,欲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拥有合理价值观目标之实现,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古语有言:文以载道。中国是一个写作大国,几千年来整个中华民族都十分注重文章中所传达的思想道德倾向,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为文学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重视文章中 “社会我”的价值取向的确立。然而,正如一枚硬币有着正反两面一样,这样的传统文化思想对个人可能拥有的独特思考和精辟见解同时也会造成某种程度的 “压抑”,从而削弱其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具体到高考学生的作文写作而言,也同样如此。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大多被印上了统一的标记,遵循了统一的标准,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东西,其可以被称为 “新时代下赚得高分的八股文”。多数的作文命题看似贴合实际,呼唤道德教育等内容,可实际上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很大的限制性影响。这类的套路文章只停留于讲大话、喊空号的层面上,对于学生思维的启迪与引导则少之又少。高考作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之前最为正规的考试,应该注重对学生社会价值取向和人文价值观的考查,其应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想,积极展示学生的自我情感。然而,我们却看到,在一些试题中,明显存在着将电视报刊网络上的片面思想观点强加在学生头脑中的命题倾向,而不只是对写作主题、写作思路与写作内容的限制和束缚。很显然,这是存在严重局限的,必然地会对考生的价值取向构成误导,这是不利于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的。

因此,一个好的作文题,应该符合社会价值取向,顺应时代前进的方向,在 “个体我”与 “社会我”中得到一定的兼顾,还应注重社会公德与个体价值观念的培养,在国家意志与个性发展中寻求统一,在 “坚守传统”与 “与时俱进”两者之间追求平衡。它也应该成为一块指向牌,循着它走过去,学生会发现一片未经开发的只属于自己思想的精神天地,那里自由宽宏,每个人都可以绽放自己的思想之“花”、浇灌自己的理想价值之 “树”、唤醒自己心中那沉睡着的思考之 “狮”,当我们摊开试卷,望见的便是一片新世界的蓝天。

努力挖掘、研究高考语文作文背后的故事,思索高考语文作文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关系,关注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方向与趋势,并将其反馈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之中,我想,这大概也是作为未来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与完成的事情吧。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辑:舍予

责任编辑:文海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漫画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