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3-19涂小云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3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人才

涂小云

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涂小云

本文分析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融资渠道狭窄、管理方式落后、发展环境趋紧、人才危机严重等主要问题。对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拓宽融资渠道、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人才引育四点对策。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占GDP比重66%,完成国家税收71%,安排社会就业比重达90%,约2.8亿人,民营企业385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发挥了巨大优势。

一、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融资渠道狭窄

民营经济大多是通过自筹资金、民间借贷发展的,通过银行正规渠道获得贷款的不多。主要是因为目前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很难找到合规的担保人。特别是一些新投产的企业,诚信度尚在建立阶段,银行基于自身风险考虑,存在融资歧视,对民营企业慎贷、惜贷,贷款利率较高,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普遍存在,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

2.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许多民营企业管理模式较单一,主要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基本上是“老婆管钱、亲戚管账、自己跑市场”模式。尽管这种管理模式的凝聚力、团结力较强,在原始创业阶段也许可行,但随意性较强,民营企业家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往往依据个人偏好实行管理,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当企业需要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发展时,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制约了发展。

3.发展环境趋紧

财经主管部门在思想观念上对民营经济存在偏见,导致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能源供应、财政支持、税收政策、征用土地等方面与国有经济甚至外资经济存在很大的政策差异。即使出台了一些享有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在现实中也难以落实。一些收益稳定、利润较高的垄断行业还未对民营资本开放。一些权力部门存在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执法部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现象也时有发生,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并不宽松。

4.人才危机严重

我国民营企业在人才储备上不如国有企业。近几年来,大多数民营企业用工缺口持续存在,尤其是高精尖人才更为匮乏。全国工商联经济部部长谭林在“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演讲中表示,“人才缺乏成为影响民营企业500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013年,500强中有329家企业受到人才缺乏的困扰,排位升至第一,人才缺乏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突破的最大困境。

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通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加强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信息沟通,降低银行风险,增强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各银行应拟定统一的信贷评估标准,简化信贷手续,降低中间成本,控制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轻民营企业还贷压力。二是建立信用担保体系。首先,建立担保基金。以政府出资为主,适当吸收民营资本和社会捐资;其次,成立专业担保机构。可由民营企业联合组建会员制的行业协会或担保公司,对会员申请银行贷款提供行业担保,缓解企业信贷担保困难。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对担保公司开展担保业务进行补贴,增强担保能力。三是创新融资形式。通过成立投资公司、发行企业债券、集合票据等形式,引入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工具,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典当、融资中介等民营金融机构,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效缓解融资难题。四是建立扶持基金。建议政府建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为民营企业在贷款时提供贴息支持,以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扶持做大做强民营企业。

2.创新管理模式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充分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二是实行信息化管理。改变过去以经验管理为主的现状,把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使民营企业优化工作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经营绩效,增强企业活力。

3.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地方政府要落实国务院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本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改革措施。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开,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放宽投资领域,激活创业主体。二是改善政务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的自主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超市型”行政审批中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细致入微的“保姆式”服务,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投资经营环境。三是健全法制环境。政府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对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等各类扰商、侵商行为,对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处罚,增强民营企业的安全感,营造健康稳定的法治环境。民营企业要树立法制意识,坚持依法经营,杜绝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行为,建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4.加快人才引育

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大力提升民营企业员工素质。一是鼓励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民营企业创业发展。依托大学科技园、软件园、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老专家工作站等载体,积极为民营企业引进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扶持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科技人员等自主创业。二是重视民营企业的科技人才、企业家、职工的培养和教育。设立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金,定期组织实施民营企业培训工程,开展工商管理、创业辅导、管理咨询、质量管理、信用制度、信息网络技术、法律服务等急需的知识培训,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者、职业经理人、专业管理人才、职业技术人才等人力资源培养;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提高民营企业素质。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人才意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高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真正以“人”为本,以人性化的管理激励员工,给员工晋升、培训、荣誉等精神上的激励,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职称评聘和职业资格鉴定制度,享受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5.强化创新驱动

一是建立专项基金。建立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具有自主研发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产品科技含量高且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民营企业可申报基金,用于增加技术装备,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使民营企业得到可靠的技术创新资金保障。二是鼓励技术创新。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关键领域联合攻关,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积极推进民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快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支持民营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技术、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及设备的推广和普及。三是建立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吸引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力量参与技术研发,研发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可采取市场化方式,由民营企业吸收转化。依托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技术平台,推动民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产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通过创造产品名牌、企业品牌,加强名牌产品培育,强化民营企业质量、标准化和计量等,大大提升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档次。

(作者单位:中共南昌县委党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3.003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融资人才
人才云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