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陶行知教育精神走进教学

2016-03-18倪晨静

考试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陶行知实践教学

倪晨静

摘 要: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他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思想开启了现代教育的大门。教育是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承,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从懵懵懂懂到明辨是非的过程,而教育则是开启人生新篇章的钥匙。教育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融入幼儿园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兴趣的开发和独立思想的培养,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本文对陶行知的教育精髓要点及如何让教育精髓走进幼儿的课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思想 实践教学

引言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全国文明,自然有他独到的地方。当前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缺陷都一个很好的补充和改进点,倘若能够将陶行知推崇的“课堂生活化、创造中学习、教学做合一”很好地融入到当前的教学中,必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1.陶行知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研究学者,他推崇实践教学,认为只注重理论教育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陶行知自己早年的经历十分凄苦波折,抗战年代,却还是办私塾,弘扬教育,不屈的精神值得赞扬。陶行知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名,便是要时刻督促自己,其对教育独到的见解,让中国教育找到了清晰的方向。他洞悉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一直提倡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提升了我国总体教育水平。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1生活教育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教育的来源。人皆生于凡尘,历于凡尘,别于凡尘,凡尘,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纷纷扰扰,却又多姿多彩。我们都从懵懵懂懂的孩童成长为懂得自我思考的成人,从孩提岁月到耄耋之年,经历了无数的悲喜,也不断成长,不断成熟。“吃一堑长一智”,是生活即教育的最好佐证,从一件吃亏的事情中汲取教训,下一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一个小孩子走路,没有看路,被地上的石头绊了一跤,摔得头破血流,他爬起来后,知道是自己没看路,才被石头绊倒,那么下一次他就不会再不看路。这就是典型的生活即教育的例子,并不是一定要有关学术有关科学才叫教育,生活中的点滴,更多的是教会一个人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这比起学术科学来,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牛顿从一个掉落苹果中发现震惊世界的地心引力,莱特兄弟从鸟儿飞翔中合力造成一架飞机,这些都不是老师直接教授的,而是他们自己从生活中领悟所得。有很多在农村耕种了一辈子的人,以文盲的身份存活于世,但他们对田间陇上的了解比绝大多数读书人都要深,何时耕种,何时收割,他们抬头看天便知,这就是生活的魔力,生活的这一片天、一片水、一片地,都充满了知识。

2.2创造中学习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创造中学习”,他认为一个善于创造的人,能够更快地学到知识。创造力,是一个人最大的学习来源,也是出现新事物的基础,从创造中学习,也是从一次又一次的不足和失败中学习。爱迪生发明点灯,用了1000多种材料,不断尝试,终于在用到钨丝时,电灯诞生了。他发明电灯,在创造中学习,1000多次的尝试,他知道哪种材料不能作为电灯丝使用,知道哪种材料不能长期使用,这也是一种知识,如果他不去创造,就不会知道电灯发明的过程,其中的奥妙他也不能了然于心。创造中的学习,能够启发孩子自身的思维,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小孩子购买积木、拼图等益智玩具,想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可以启发一定的思维能力。积木和拼图,都是具有想象力的物品,从一盘散沙到风景如画,在创造过程中就进行了学习。据统计,从小玩积木和拼图等益智玩具的孩子,智力普遍比不玩益智玩具的孩子要高一些,自身的思维也比较灵活,更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2.3教学做三位一体

陶行知亦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教、学、做并不是三个单独的方面,在教育中,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他们将自己的知识讲解给学生,是为教;学生听老师讲解后,对知识有所理解,并放进心里,是为学;按照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或者运用到生活中,是为做。教、学、做三个方面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有教亦有学,有学亦有做,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陶行知的三位一体思想把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做共同完成,有一个好的学习模式,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3.将陶行知思想带进实践教学

3.1加强实践教育,从日常中学习知识

我所教育的孩子都是学龄前儿童,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力还比较弱,如果直接向他们灌输理论知识,则效果不会理想。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提倡加强实践教育。现在幼儿园的课程大多以实际操作为主,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动手中学习知识。实践教育是陶行知的核心观点之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充分说明了实践比空想更重要,在对幼儿的教学中,应该贯彻好实践教学。例如,美术课,刚开始的学习仅限于对其他事物的描摹,认识物体的形态和色彩感,但逐渐地就需要进行更多的绘画学习,这时课堂学习已经满足不了孩子的色彩知识,需要接触更多真实的事物。老师应该带领孩子多去户外学习,让他们更直观地观察到世间的景色,飞鸟、草木、面孔等都会成为他们绘画的素材。实践教育不仅是美术方面,更需要运用到其他课程中,老师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指导孩子能够从日常中学习知识。

3.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造

自我创造力,是孩子能够更快体会到学习精髓的助推点。幼儿时期的孩子虽然懵懂,但他们对于事物的好奇心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老师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创造。有的孩子制作手工,常常推陈出新,老师让他制作一个简易房子,他却能够制作出一栋好看的别墅,这就是自身的创造力所致,孩子的脑子里有美丽和结构,将它结合,自然就高人一筹。我在课堂上经常会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评比,并观察他们的行为特点,以此作为基础,对他们给予鼓励,从心理上给孩子信心,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创造的兴趣。创造力是培养幼儿时期孩子智力发育和各种潜力开发的重要入手点,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师应该仔细观察孩子平时的爱好,在心里给他一个兴趣培养的方向。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就可以着重培养他进行绘画,这样就有了比别人优秀的方面。拥有创造力的孩子,经常喜欢拆卸玩具,老师可以对此加以引导,告诉他们物体内部的构造,可能他们理解后能够将玩具进行复原,这也是一种创造。

3.3课内教学生活化

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幼儿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化措施。老师上课十分严肃拘谨,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觉得课程枯燥无味。将生活带入课堂,能够为课堂增添几分轻松,老师上课时将生活的小技巧和趣闻向孩子们讲述,让他们能够了解到生活的乐趣,也接触到自己之前不了解的生活小技巧,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习兴趣。此外,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在向孩子讲解什么是圆时,有的孩子不是很理解,老师就可以引用天上的月亮进行实物讲解,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将上课的形式生活化,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起着较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幼儿的教育,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尽量活泼,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要向他们讲述生活中的知识,比如,教他们制作手工花篮时,可以向他们灌输各种花朵的色彩,引导他们体会花篮的色彩丰富性,这样在脑海里形成一个色彩斑斓的形态,制作出来的花篮更加绚丽。

结语

梁启超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人才的培养能够很大程度上加速国家的发展,当下社会日益进步,孩子所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元化,学习的东西变得丰富多彩。时代需要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必须从幼儿的教学抓起。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面面俱到,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教学建议,我们自然要取优学习,将幼儿的课堂生活化,鼓励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创造。真正理解陶行知的教育精髓后,自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邰宜娟.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郑国凤.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张芳妹.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26.

[4]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陶行知实践教学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