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教育策略浅谈

2016-03-18杨禄清

考试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德育工作中学生

杨禄清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一直比较注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令人担忧

(一)中学生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中学生犯罪率逐渐上升,出现了低龄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的特征。初中生徐某和另外一个团伙“约架”,竟然非法购买枪支;17岁的小新为了偷钱上网,竟残忍地砍死了祖母。这样骇人听闻的案例发生在本应天真无邪的中学生身上,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敲响了警钟。

(二)厌学、不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有近30%的学生不爱学习,甚至不学习。他们一整天在学校无精打采,或双休日全天泡在网吧,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有逃学、旷课现象。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读不读书是自己的事情,与老师、父母无关。

(三)极不规范的日常行为。

近年来,中学生的日常行为极不规范,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富二、三代”。在校园里,经常听到学生胡侃,留长发、染发、穿耳者屡见不鲜。还有学生把从影视上学到的不良行为和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带进校园,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缺失。

部分中学生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知道享受,不懂得奉献;只知道爱幼,不懂得敬老;只知道爱己,不懂得爱国。还有极少数学生美丑不分、善恶不清,正气不足、邪气有余。

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缺乏家庭管教的责任,有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网络腐朽文化及不良影视音像制品的腐蚀,等等。长此以往,思想道德教育形势将会十分严峻。

二、如何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加强学校教育,提升德育质量。

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崇高使命。

1.加强领导,坚持德育为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从观念上转变,以德育为首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德育领导小组,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要改变评价体系,不能只重视教学质量一方面的评估,要切实重视德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德育工作考核。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人的培养,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体现以“德”育人,创造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2.发挥班主任的“引领”作用。班主任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班级的日常管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班主任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及时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班主任要加强对“留守子女”、“单亲子女、孤儿”的教育,深入开展“留守子女”帮扶活动。同时,要求班主任老师在开学初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按计划实施。

3.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中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和情感态度教育。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艺术熏陶,培养团结协作,激发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学校要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体育、艺术等校园文化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革命传统影视作品,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和“学雷锋”等教育活动。努力组织和开展学生积极参与的有益的校外活动,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科技活动、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学校应制订措施,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德育计划,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二)促进家庭教育,抓好德育工作。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源头,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家庭和学校要形成教育的合力。

1.转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重视做人教育。按照时代的要求和当今社会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那就是要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千方百计阻止家长的不良行为、观念传播给孩子,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扫清障碍。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净化家庭环境,使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2.转变学生家长的评价和教育方式,德育智育并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智力的开发,知识的掌握,因此学习成绩便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除了学习外,其他的一概不让做,由家长包办代替。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人成才,一旦孩子犯了错误或学习落后,轻则不问青红皂白指责、训斥,重则拳脚相加,暴力管教。这样对于叛逆心强的孩子不但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反而会激化矛盾,产生不良后果。

3.家长要懂得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言传身教的作用。有的家长向孩子灌输损人利己的思想,存在整人害人的行为,使孩子上行下效。有的家长生活作风低级庸俗,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严重,甚至有违法犯罪活动,使孩子耳濡目染。此外,一些家长放纵孩子,溺爱、护短,使孩子形成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培养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家长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

(三)重视社会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综合性治理。文化、公安、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强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场所的管理,防止不良文化侵蚀中学生。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的监管;大兴文明节俭的之风;尊师重教,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1.全社会共同重视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中学生来讲,现在的社会教育,很大程度上以网络为载体,以传媒为介质。正确的引导对青少年的人生观形成和价值取向尤为重要。青少年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来自媒体、网络的影响和教育,媒体、网络都在有意无意地对青少年发挥着社会教育功能。因此,无论法制还是道德角度,都需要全社会弘扬正气,抵制负面影响。

根据中学生网络使用的特点,科学系统地开发适合中学生的社会教育网络产品,积极传递网络“正能量”,主流的媒体和网站既要尊重传媒的特征,又要注意青少年与成人生理、社会心理的不同,对极端社会现象和单纯追求刺激的承受力不同,正确把握舆论宣传导向。网络监管部门要依法监管,继续大力整治暴力、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把网络、媒体文化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2.切实增强中学生社会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引导中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直、善良、诚实、友爱等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尊重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建议针对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寻找可行的路径和载体,帮助他们理解国家体制,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旗帜鲜明地在青少年中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等主题教育活动。

总之,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关系到实施素质教育,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始终都不能放松。我们要针对当前中学生的现状积极探索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德育工作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