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思考

2016-03-18徐超

考试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提高兴趣模拟电子技术

徐超

摘 要: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作者针对多年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经验,就课程的教学、实验及考核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模拟电子技术》 注重实践 提高兴趣

《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宽口径招生的主要平台课,是培养工程师硬件能力的入门课程,也是很多高校的考研课程。但是目前来说这门课是学生普遍觉得非常难学,也是通过率较低一门的课程,教师的教学难度比较大。笔者就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议。

一、理清章节之间的联系,打下扎实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是属于高校电子电力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承接在学生大一学习的《电路与系统》课程后面的,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电路基础,同时这门课还有若干相关的后续课程,如《高频电子线路》等,所以学生务必须学好这门课。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帮助引导学生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宏观整门课,理清课程脉络,这门课本身在内容上有些章节是环环相扣的,比如如果开始的基本放大器方面的基础打得不牢,对后面学习更复杂的多级、差分放大器必然造成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在重要的地方打好基础,多做相关练习,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为后续章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轻重注意取舍,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虽然如前所说大部分章节环环相扣,但也有例外,例如最开始的器件原理介绍部分,很多学生学了以后表示,这些内容复杂难懂,从而认定这是一门很难的课,就放弃后面的学习,认为“模电”即“魔电”,如魔鬼般让人害怕。实则不然,“模电”这门课的难度是随着教学进度越来越简单明朗,所以如果器件基本原理学得不好,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要太过于纠结,教师不能因学生不懂而浪费大量时间在器件上,从而忽视后面的重点章节,教师在这期间应当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理清课程重点,给学生更多的信心和勇气,提醒学生学不明白也可暂且放下,待后面如果用到这章的知识,再回头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这就好比一座山,如果翻越太难,千万不可望而却步、停滞不前,无法翻山那就从山脚下绕过,也许后面就是一马平川,“魔鬼”也许就变得“魔力四射”,等到精力足够时再回头征服大山,切不可中途放弃。

三、注意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模电”虽然是作为各类高校电力电子专业的必修课,但是不同的学校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各不相同,对于偏重科研类的高校,更注重理论的研究和方法的创新,而对于专科及民办本科院校学生来说,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更关键。目前我校对于“模电课程”有配套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对理论课上的电路加深认识,从搭建电路到调试电路,最后再让学生设计电路,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务必让学生掌握“四会”:会看、会算、会设计和会调试。

对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一定要做到与理论课内容相配套,千万不能让学生觉得理论和实验是两套东西,学生学习这些新课都是从零开始,接受一套东西,再给一套相关却又有出入的理论,往往会产生困惑,所以既然实验是这门课的一部分,就要做到与理论相吻合,让学生一上完理论课就迫不及待地想实践一下,做到水到渠成。

四、增加实物展示,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理论教学时如果一味枯燥地解题、公式推导、知识点讲解,必然让学生觉得无味;实验课程内容设计得再好,还需要学生的配合。所以不仅老师要提高教学水平,还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思想态度问题,让学生首先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课程、对实验产生兴趣,从中找到乐趣。所以笔者建议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实物展示环节,器件展示是必需的,另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更贴近生活的。比如放大器在各类电器中都有应用,那么就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在某一具体电器里的哪一部分有这样的放大器,具体在什么位置,没有它会使电器变得怎么样,这样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做出来的电路的重要性。再比如对于反馈电路亦可这样,让学生试试如果某个电器里引入反馈的那个小电路断开,电器是否还能正常工作。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的东西举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兴趣。

另外,可以在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小的课外知识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对于集成电路来说有重要的“摩尔定律”,这个定律与课程有关联,在网络上也有相关讨论,可以让学生了解这类知识,拓展知识面,增强课程乐趣。

五、增加平时测试,减少期末考试比重

随着时代的改变,一考定成绩的弊端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大学也不例外,最后的期终考试由于时间和篇幅的有限,并不能完全展示学生的真实水平,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既不增加学校负担,又可以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掌握程度。这里我们可以逐步改变,从增加平时测试减少期末考试比重着手。在每个重要的内容学完以后让学生以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随堂小测,每组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课堂作业,完成后让教师从每个小组中抽学生出来演示,该同学的成绩即代表本组的测验成绩,这样不仅能督促学生学好每一部分的内容,还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团体互助能力,组内的人谁也不愿被抽中的那人拖小组后腿,所以必然共同答题,相互讲解讨论,从而实现整组水平的提高。另外,实验成绩也可采用这样的方式给出。

“模电”是高校电类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模电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教学中要多方面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曹卫峰,王延峰,谢泽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9.

[3]庄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的思考与体会[J].创新教育,2011.

[4]李月乔.“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与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10.

[5]尹雪梅.“模拟电子技术”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猜你喜欢

提高兴趣模拟电子技术
简析如何有效进行初中地理教学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的探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探讨
基于Xenserver的虚拟网络实验平台建设
关于语音放大器的识图
多彩的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