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性评价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索

2016-03-18王柳英

考试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评价过程课堂教学

王柳英

一、教学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实践注重以测验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即以测验的形式在教学活动之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自新课改以来,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政策的变革则是近年来大力提倡的“发展性评价”。但这一概念过于宽泛,没有区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因此,对教师来说,它只提供了一些模糊的观念,而缺少可以用于改进教学的具体策略。即使是被新课改推崇的形成性评价,多数也是以测验的形式出现的,发生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后,而不是发生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二、教学主题

2002年英国“评价研究小组”指出:“学习性评价是寻求与解释证据,让学生及其教师以此确定他们当前的学习水平,他们需要追求的学习目标及如何达到所要追求的学习目标的过程。”“学习性评价”的第一个核心理念是:评价是正常的、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过程之中(即从教师备课、上课到课后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因素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有输出信息而没有反馈信息,就无法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就会使教学趋于盲目状态。评价不在教学过程之外,而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既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量化评价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把教学目标和评价联系起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就是这些步骤的具体实施;要及时对课堂进行学习性评价,以取得反馈信息,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另外,对课堂效果的学习性评价应该是全面综合的。既然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诸多方面,那么对其评价应是多方面的;反馈信息,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使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完善。本案例旨在通过“Getting to Know Steven Spielberg”这一阅读文本,实践学习性评价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细节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体的短文,介绍当前好莱坞最有影响的导演艺术家——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创作生涯和一些作品。本文按照人物的生平时间展开,前两段记述了斯皮尔伯格的早期创作尝试和生平;之间四段介绍了他的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最后一段概述了他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这里以一个教学片断设计为例,谈谈笔者对学习性评价的理解。

T: P31. Look at the title: Getting to Know Steven Spielberg.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itle? So what will we call this kind of passage? / What is the style of this passage?

Ss: A biography.

T: Suppose: If we want to write a biography for somebody, what kinds of information should we give to readers? / If we are reading a biography, what kinds of information will we get from the text/ article? (见附表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a person)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a person:

四、教学评析

该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新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为指导,重视学生从输入到输出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问的形式对课堂效果进行学习性评价,并在小结部分给予一定的拔高,深化教材。

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评价理念和方式,学习性评价具有一定的优势:

1.全面。学习性评价的理念更全面,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各种功能。学习性评价不是试图用刻板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判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符合人的多元化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及时。学习性评价是与教学同时进行的评价,评价和教学相互交叉和融合,教师和学生互动和协商,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深入。传统的评价方式只能量化,相对来说属于浅层次的,而学习性评价可以深入学习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进行描述和评价,对学习质量的评价层次更高也更深入。

需要注意的是,提问时要注意捕捉时机,给学生搭好路、铺好桥(Learning scaffolding),比如在提出问题“If we want to write a biography for somebody, what kinds of information should we give to readers? / If we are reading a biography, what kinds of information will we get from the text/ article?”前,在导入部分,笔者预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讲的就是两位著名演员的简历,这样就为学生回答这一问题做了一些铺垫,再针对文中的内容作一些补充,制作成一张表格,为下一步的听力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听力操练。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正确地进行评价。

本节课例存在问题:(1)一节课容量大,内容较丰富,虽然教学设计精心,但因为细节问题多,致使教案不熟悉,不能完整把握对学生的学习性评价。(2)在情感导入时,设计的问题可能还欠细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回答,评价本身的设计有瑕疵。(3)在教案上设计的一些过渡性语句上课时被省略掉,导致学生不能连贯的地理解问题,加上去可能评价效果更准确。笔者采取的补救措施:(1)课堂结尾部分安排复述,在复述时把一些模糊的地方加以重新阐述。(2)适时调整评价问题,或从另一角度启发学生思维。(3)对课文内容的复习作为下堂课的导入。

参考文献:

[1]Assessment Reform Group.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Research- based to Classroom practice, From http: //www. assessment- reform- group1o rg1uk/ publications1html,2002.

[2]丁邦平.从“形成性评价”到“学习性评价”:课堂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8(9):20-25.

[3]丁邦平.学习性评价:含义、方法及原理[J].比较教育研究,2002.

[4]张玲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评价过程课堂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