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2016-03-18周爱琴

考试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班班班班通课件

周爱琴

“班班通”网络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从教学观念来说,它以庞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信息切换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也体现了学生在素质培养过程中多层次、多要求的特点。它突破了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的教授之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之不足,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下更加直观、快捷、明了、高效地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丰富知识。

一、“班班通”使农村语文教学有了新的希望

部分教师对当今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不解,造成农村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学,甚至制约学生的终生发展。部分语文教师在拼音教学中不能准确分清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等,学生学会一种介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彩色普通话”,长大后很难从根本上纠正,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各个学校教师教学汉字时,方式单一、枯燥乏味,大多忽略书写教学,最终造成学生记不住生字、笔画乱写、错别字很多。课文朗读形式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只是让学生背诵课文,应付考试,使学生不能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美妙。从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无可比拟的。“班班通”里的“优质课”、课件、多媒体应用技术等资源,使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中,从拼音到阅读,从赏析到写作都有了规范的素材。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弥补了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不足,学生听到的、记住的、接受的是非常严谨规范的标准普通话。对于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可以说是从源头上予以“医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利用“班班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获得成功的一种推动力。一种好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真正的持续的动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出示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时,学生在情绪上并没有多大的反应,紧接着我打开“班班通”运用课件展示了一些有关各种各样燕子的图片,学生们的兴致马上高涨,并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三、巧用“班班通”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前没有班班通的时候,教师们苦口婆心地讲,收效甚微。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大训练量,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写了又擦,擦了又写,累得筋疲力尽,却没有获,许多时间就消逝了。自从有了“班班通”,教师只需提前将这一切做成课件,抄题目、订正答案,所有问题迎刃而解,方便而快捷,既加大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常常把课堂上老师要板书的二类生字、拼音、词语、句子、重点段落制成了幻灯片,语文课上适时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缩短了老师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的时间,节约的时间,就可以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些都是常规的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年级上册教学生认识自然段的时候,光靠一张嘴给一年级的小朋友讲自然段,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如果要老师把一整篇课文都抄到黑板上,那么要用多长时间,这样一节课下来,学习效率很低。如果我在课前把一篇课文制成幻灯片,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自然段的序号用“飞入”的动画效果和“风铃”的声音效果呈现,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既形象又直观,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大量时间,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与巩固的时间。为了让学生举一反三,我们还可以多出示几篇文章,让学生练习标自然段,这样就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班班通”,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低年级学生经常出现一种现象,心理学称为“短暂记忆”,就是小学生在写生字时常常写到一半时就出去玩了,回来时忘记了这个字怎么写了。低年级识字时,如何让学生深刻记住一个字,并且不容易不忘记,是很难解决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识字呢?多媒体教学显得很重要。如:播放一个按写字笔顺依次出现的动画,小学生是很乐意看动画的,这样学生看着动画就会在无意中学习了字的笔顺,并且可以反复播放;播放一个写在田字格中的字的课件,就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写字;播放字的组成课件,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字形的组成,从而加强学生对字形的识字。有了“班班通”,多媒体课堂,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找到水演变而来的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理解。

五、“班班通”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既发展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多媒体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打开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巧妙借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不但可以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热情,还可以缩短小学生的认知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把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展现在电子白板的大屏幕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陌生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让想象的情景变成活生生的图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

六、“班班通”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同于数理化,它是一门内涵极丰富、主体感极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当是一门立体式艺术,它更多的是对学生精神、思想上的熏陶和感染,创设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了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已成为语文课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它用精美的界面、优雅的音乐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获得情感的愉悦和美感的陶冶。

总之,恰当运用多媒体、录像、投影、录音、音乐等“班班通”教育资源,以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的教学方法把视听合为一体,使学生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图像,再加上讨论交流,教学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及时反馈,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班班班班通课件
难忘的“班班有歌声”
红梅少年
——重庆市永川中学初2016级6班班歌
“班班通”背景下微课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如何高效使用班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