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包诗的教学策略

2016-03-18鲍昌联

考试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诗情诗意教学策略

鲍昌联

摘 要: 文包诗的学习应该以诗歌为主,学文为辅,要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学习语言等方面着力,把学生引向古诗学习的征途。

关键词: 文包诗 诗意 诗情 教学策略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独创的阅读文体,它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表达的内容及情感,用比较好懂的现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诗歌。这种类型的文章,在学习中应该以诗歌为主,文章是为诗歌服务的,切不可本末倒置,把学习课文作为主要任务。那么,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引导呢?

一、读懂诗意

教学文包诗,首先要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读懂诗的意思。这是学习的第一步。其次,让学生阅读全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再次,把文中的诗歌和课文的情景结合起来阅读,想想课文哪些句子是写诗句的意思的。把二者对应起来阅读和思考,借助课文学习古诗,读懂古诗的内涵。

例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在学生疏通课文的基础上,M老师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引导:

师:(出示诗歌原文)谁起来把这首诗读一读?

学生大声朗读。

师: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教师在诗中标出停顿号)

学生再读。

师:这首诗什么意思呢?答案都在课文中,请你们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画,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诗的意思?

学生自主学习。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读懂了“独”的意思,就是独自一人的意思。王维15岁就一个人离开家乡,到京城长安。

生:我知道“异乡”是指京城长安。“异客”就是离开家乡的人,这里指王维。

生:“佳节”是指重阳节。

生:“倍”是更加的意思。

生:我知道“插茱萸”和“登高”是王维家乡重阳节的风俗。

生:“遥”是遥远的意思。

生:“少一人”指的是王维。

师:同学们借助课文,读懂了词语的意思,你能不能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呢?

生:第一句意思是王维独自一人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生:第二句的意思是“又到重阳佳节了,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生:第三句的意思是每到重阳节的时候,兄弟们都要登高望远。

生:第四句的意思是大家都插着茱萸,唯独少了我一个人。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能不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呢?

学生练习说整首诗的意思。

由上面的课例中可以看出,借助课文的内容,不需要教师的任何指导,学生也能自己读懂诗歌的意思。这就是文包诗独特的价值所在。

二、品味诗情

任何诗歌都是诗人有感而发,它寄托着诗人的某种志向,表达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因此,阅读诗歌,一定要在字里行间,探寻诗人寄予的情感。在和诗人的倾心交流中,感受那浓浓的情意,接受诗歌中人文的熏陶。这种情感,于诗歌中不易体会出,但是,在文章中,会有很直白的显露。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读懂意思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文本品味诗歌中那浓浓的情感。

还以这课为例:

师:诗人王维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阅读思考。

师:谁来交流?

生:我觉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很“孤独”的情感。

师:你从哪儿看出的?

生:第一段中说王维15岁就离开了家乡,而且已经两年了。那么小的年龄,离开家那么长时间了,一定感到很孤独。

师:还有哪儿看出他孤独?

生:重阳节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而王维只有自己一人过节,多孤独啊!

师:是啊,一个是热闹的,一个是冷清的,真是孤独!还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呢?

生:我觉得还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师:从哪看出?

生:从“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一句可看出。

生:我还从王维想起以前过重阳节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中,感受到他对亲人的思念。如果不思念,就不会想起那时候的快乐。

师:王维想兄弟们一定在思念着他。其实表达的是?

生:他对兄弟们的思念。

师:这种情感从诗中能看出来吗?

生:我从“独”中能感受到他的孤独。

生:我从“异乡”和“异客”中感受到他的孤独。

生:我从“倍”感受到他对亲人思念的情感很强烈。

生:整首诗都能体会出他的孤独、思念亲人的感情。

师:带着体会到的情感把这首诗再读一读。

这样,立足课文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诗中抒发的情感,再把这种情感放到诗歌中,让学生寻找情感的表达点,诗文互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语言

任何阅读课都肩负着学习语言的任务,文包诗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学习和积累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苏教版教材中所选用的文包诗,在语言表达、行文构思上都值得学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很好的范例。

比如,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课文在写李白送孟浩然去江边时,用了“伫立”和“凝望”等词,很值得咀嚼:

师:当白帆远去的时候,李白有什么样的表现?

生:李白依然伫立江边,凝望着远方。

师:伫立是什么意思?

生:一动不动地站立。

师:李白为什么伫立江边?白帆已经看不见了啊?

生:从伫立中能看出此时李白很失落,朋友已经远去了,他还不愿离去。

师:伫立中有失落,还有什么?

生:还有祝福,李白一定在心里默默祝福老朋友一路平安。

师:那么“凝视”什么意思?

生:集中注意力地看。

师:他凝视什么?

生:凝视孟浩然远去的白帆。

师: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什么?

生:读出了两人情意的深厚。

师:两个让人感到很静的词语,背后是那滚滚的似江水在奔腾的情感。让我们带着感情读读这段话。

文包诗的学习路径还有很多,教学中要因文而异,灵活把握,力争通过学习把学生引向学习古诗的路途。

参考文献:

[1]王凤芳.在“诗”与“文”中架起有效学习的桥梁——以《黄鹤楼送别》为例浅谈“文包诗”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5-06-05.

[2]朱剑.文包诗教学策略浅谈[J].内蒙古教育,2015-03-15.

猜你喜欢

诗情诗意教学策略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诗情
被耽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