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环境下城市电视台的新闻创新

2016-03-18张荣欢新乡广播电视台河南新乡453000

新媒体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融媒电视新闻新媒体

张荣欢新乡广播电视台,河南新乡 453000



“融媒”环境下城市电视台的新闻创新

张荣欢
新乡广播电视台,河南新乡 453000

摘 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城市电视台的“地域性”成为了新闻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形成了城市新闻的“天花板”。城市电视台在探索自己的新闻道路上,形成了电视屏幕和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的不同新闻形态,构建了多元化、多层级的融媒传播和新闻内部竞争环境。

关键词融媒;电视新闻;城市台;新媒体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比88.9%。”[1]而与此同时,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大陆家庭的开机率降低到了25%以下。于是有人认为,互联网对传统电视行业的冲击是时代性的,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智能终端的多媒体化,移动互联网分流了大部分电视甚至电脑用户。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内容传播成为了新的市场导向。

1 区域性广播电视的“融媒体”发展

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了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指的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美国新闻学会的安德鲁•那钦森(Andrew Nachison)将其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2],他强调的是指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和联盟。基于微信公众号、自办app等方式,国内不少城市台都开发了自己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如“壹深圳”和“绍兴广电”app等。这些与电视屏幕、门户网站、户外大屏、楼宇电视等一起,新闻内容以各自适合的方式同步推送,称之为“融媒”传播平台。

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少城市台的新媒体部门多数仍为“控制型”:即电视台自办,主要功能为内容发布,但是自主内容生产能力相对较弱。这就构成了传统媒体语态与之不适应的问题,各媒体形式之间的互动性也相对不足。以新乡市电视台微信公众号为例,该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量在20万左右。根据后台统计数据,其每条新闻的阅读量与核心内容、编辑方式有很大关系,最高阅读量突破10万次,如轰动全国的“王明涵遇害案告破”等;而阅读量最低的新闻则只有4千次左右。由此可见,融媒体并不仅仅是不同媒体形式上的统一,而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领域的内容生产、采编方式、传播渠道、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有机结合,产生出新的采编播机制,将会是城市台新闻“融媒”传播的重要趋势。

2 “融媒”环境下城市台的新闻到达

受地方行政、新闻资源和专业人才的限制,地方城市台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30年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高新闻到达率成为了信息传播着的瓶颈。城市电视台的新闻频道肩负着新闻与宣传两大重要任务,除了民生和社会新闻,时政新闻是重要的内容板块。城市生活每天都富于变化,有着丰富的新闻资源。信息采集的源头,一方面是新闻记者挖掘的大量鲜活生动的民生新闻,另一方面就是地方领导活动等“刻板”的时政新闻。

依照内容为王、受众中心的原则,不少城市台的新闻视角越来越平民化,时政新闻也越来越民生化。不少记者在做时政报道的时候,会挑选出政府会议、领导活动当中的“干货”来作为新闻切入,用民生视角来传达相关内容,这也是记者在“走、转、改”活动当中很好的文风转变。根据现代传播学的观点,传播是建立在人际关系之上的社会性活动,“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3],专业化、组织化、制度化的大众传播,其目的和出发点仍然是人。有了“以人为本”的内容,如何做好“以人为本”的传播,是大部分城市电视台的新闻频道面临的主要困境。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视受众对节目内容愈发挑剔,娱乐节目占据了大部分的收视资源,人们不再有大把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相对严肃的新闻。新闻内容的“碎片化”传播成为了城市电视台争夺收视群体的重要手段。按照现有的成功经验,利用“中央厨房”式的采编大厅生产出相同的新闻内容,以不同的新闻形式分渠道“窄播”,同时加强平台之间的互动性,才能有效提高新闻的到达率。

3 “融媒”前提下城市台的新闻“互联网思维”

作为人才与智力密集型行业,人才对广电事业的发展影响重大。对于城市电视台来说,由于地域性的限制,专业人才数量有限,“媒体融合”意味着机制体制的创新和人才的岗位流动。在体制创新方面,因为有助于扁平化管理、提高制作效率,以制片人组建团队的“大制片人制”发展趋势较为明显,但团队成员大多来自电视台内部;在人才流动方面,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尤其是采编播“一专多能”型人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电视内部打破了原有的部门制、频道制的结构,任何部门都可以组建自己的专业团队,活动策划、节目营销等等也不再仅仅是广告业务部门的“专利”。

在“融媒”前提下,城市台的新闻传播渠道发生了改变,电视不再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微信、微博等移动客户端成为了更加便捷的传播方式。因此可以说,城市台新闻形态的改变,多是出于被动。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拍摄、写稿,在选题阶段,就要考虑到题材和文字在互联网渠道传播的方式以及内容接收端的交互参与性。带着这样的思维,记者再去采访的时候,切入的角度、获得的素材、最后的标题和成文都会与制作新闻的传统模式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了城市台新闻语言的变化。因此,如何“打通”电视化语言与网络化文字,是一线采编人员需要经常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2]程曼丽,乔云霞.新闻传播学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3]祝克健.电视栏目平民化趋向与电视谈话节目[J].视听纵横,2001(2):44-45.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3-0121-02

作者简介:张荣欢,新乡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猜你喜欢

融媒电视新闻新媒体
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融媒创新调查
巧借外资之眼深度解读 聚合融媒之声提振信心——钱江晚报“加码中国”特别报道剖析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别逃啊,霍金!——一次跨越时间的融媒采编行动
以融媒之势扩大主题报道传播力——以嘉兴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实践为例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