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6-03-17刘顺兴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

刘顺兴

【摘要】 目的 探讨比较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2例选择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36例, 采取全身麻醉)和B组(36例, 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为(242.5±30.6)s, 优良率为77.8%, B组麻醉起效时间为(56.8±15.2)s, 优良率为94.4%, 组间麻醉效果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幅度明显小于A组, 两组麻醉后心率、血压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 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起效更快, 麻醉效果更佳,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128

髋关节置换术就是通过手术方法来置换髋关节内受损骨质, 其在恢复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方面的作用明显, 为临床广泛应用。相关报道[1, 2]指出有效的麻醉方式是保证髋关节手术顺利实施的保证, 也是关键环节。且该类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这对麻醉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是骨科手术的两种常用方式, 本研究比较了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72例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 均经X线、CT检查确诊, 按麻醉方式不同分成A组和B组, 各36例。A组男20例, 女16例, 年龄58~72岁, 平均年龄(66.4±3.6)岁, 股骨颈骨折18例, 股骨头坏死12例, 骨性关节炎6例, ASA Ⅰ级16例, ASA Ⅱ级20例;B组男21例, 女15例, 年龄60~73岁, 平均年龄(67.2±3.8)岁, 股骨颈骨折19例, 股骨头坏死13例, 骨性关节炎4例, ASA Ⅰ级18例, ASA Ⅱ级1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免疫系统缺陷患者, 所选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麻醉方法 A组予以全身麻醉处理, 术前处理:予以面罩吸氧(4 L/min), 开放静脉通路, 输注乳酸格氏液, 静脉滴注0.1 mg/kg长托宁, 做好心电图、脉搏级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术前各项体征无异常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以此推注0.1 mg/kg

咪达唑仑、0.002 mg/kg芬太尼、0.8~1 mg/kg丙泊酚、0.1 mg/kg

维库溴胺麻醉诱导, 然后气管插管, 接通麻醉机, 潮气量8~10 ml/kg, 呼吸频率12次/min, 持续泵入丙泊酚100 μg/(kg·min), 瑞芬太尼0.1~1 g/(kg·min), 简单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05 ml/kg, 以此维持麻醉。B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 取侧卧位, 患肢在上, 选择穿刺点L3~4椎间隙, 穿刺成功后用25G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 脑脊液缓慢溢出后, 注入1.5 ml 0.5%盐酸罗哌卡因(速率0.1 ml/s), 穿刺完成后于硬膜外腔置入硬膜外导管, 改平卧位, 然后将麻醉平面调至T8, 适当追加5 ml 0.5%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平面。手术过程中若血压相加, 静脉注射麻黄碱, 心率<55次/min, 静脉注射阿托品。

1. 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手术并发症。麻醉效果参考如下标准[3]评价:优:无疼痛感, 肌松良好, 无需使用辅助药物;良:轻微疼痛感, 肌松较好, 无需辅助药物;可:轻中度疼痛感, 肌松较差, 需使用镇痛药平复;差:中重度疼痛, 可能造成手术无法进行。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A组麻醉起效时间为(242.5± 30.6)s, 优良率为77.8%;B组麻醉起效时间为(56.8±15.2)s, 优良率为94.4%。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t=32.6, P<0.01);B组麻醉优良率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 P<0.05)。见表1。

2. 2 两组心率和血压比较 麻醉前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幅度明显小于A组, 两组麻醉后心率、血压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A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6例, 呼吸系统抑制1例, 静脉血栓3例, 功能障碍2例, 总发生率33.3%;B组:肺部感染2例, 呼吸系统抑制1例, 静脉血栓1例, 总发生率为11.1%, 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相较于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进步较优, 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要明显小于全身麻醉。该麻醉方式起效快, 麻醉镇痛效果明显, 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小于全身麻醉。有报道中指出腰硬联合麻醉作用时间灵活, 更利于镇痛, 且用药剂量少, 降低了药物毒性作用, 这些特点使得腰硬联合麻醉更适合作为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式。另外腰硬联合麻醉还可促进肌肉的松弛, 保证了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 可操作性更好, 即使深部组织也可有效的进行处理, 这就大大降低了对周围器官伤害, 对术后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后并发症是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并发症不仅影响功能恢复, 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研究发现肺部感染、呼吸系统抑制、静脉血栓和术后认知障碍是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 腰硬联合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要少于全身麻醉, 前者无需气管插管刺激, 对呼吸系统的伤害减小, 因此肺部感染、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 起效快、镇痛完善对减少静脉血栓和术后认知障碍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 相较于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起效更快, 麻醉效果更佳, 并发症更少,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真, 邱灿金.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 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0(6):930-931.

[2] 叶贤瑞. 观察两种麻醉方式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2(30):87-88.

[3] 岳怀孝.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比较. 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2):133-134.

[收稿日期:2015-10-09]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