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分析及其对策

2016-03-17章玉霞

考试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对策

章玉霞

摘 要: 档案职业倦怠现象是目前档案工作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职业病。文章分析了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对缓解职业倦怠的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档案工作者 职业倦怠 对策

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对社会各行业中出现的“职业倦怠”(Job burnort)现象的研究,研究的触角亦伸向了档案工作的领域。档案工作者如果出现职业倦怠,将会直接导致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受损,工作效率低下,进而影响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探寻干预对策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

1974年,美国学者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用“burnort”一词来描述这一现象,即人们长期在从事某一项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缺乏兴趣和热情,却又不得已而为之,人就会感到厌烦、苦闷、怨恨和忧郁等,以至于身心疲惫,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

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一是丧失档案工作的热情,对周边的人及事物漠不关心;二是对档案用户尖薄、苛刻,没有耐心,工作态度消极甚至恶劣;三是消极自卑,对所从事的档案工作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自我价值评价降低,自卑感强。

二、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职业倦怠”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它因工作而起,然后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不同的职业,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也各有所异,就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而言,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定位过高,现实平台过低

一个人如果不想活得浑浑噩噩,就要学会给自己定好位,能做什么,怎样去做及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了定位,就可以懂得以理性的态度追求更好的生存状态,这样才能把命运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是一门技术性工作,但是综观我国诸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一般多为繁琐重复的实体整理,技术含量较低。于是,过低的现实平台无情地打击了档案工作者的热情,周而复始的平淡工作消磨了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职业倦怠。

(二)发展空间渺茫,缺少价值认可

随着时间的延伸,档案工作者感到自己的职业道路越走越窄,每天都停留在原地,无法超越现有的工作平台,再怎么做都不会有成就感,这是档案工作者产生职业倦怠的普遍现象。最为糟糕的是,档案工作者原本还有工作干劲,由于不管做得好与坏,都没有人鼓励,也没有人指正,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其心中难免会存在疑惑: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认可,看不到前途,我的价值在哪里?工作得不到领导的关心,看不到希望,我的发展空间在哪里[1]?

(三)价值观念偏向,需要层次转移

根据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Safety needs)、社交(Love needs)、尊重(Esteem needs)、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2]。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也是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对档案工作不认可的声音依旧存在,经历长年的日积月累,无形中会降低档案工作者的工作自信,伤害档案工作者的工作自尊。另外,档案工作较其他职业而言,单调、乏味、重复性强,人的创造性发挥受限,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生活反差较大,这些因素都极易诱发职业倦怠。

三、干预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对策思考

职业倦怠会对档案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因此,寻求相关措施,帮助档案工作者明确自我定位,减轻其职业倦怠心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改善“环境”。职业的社会地位及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是由经济基础和职业威望决定的。防止职业倦怠,就要提升档案馆(室)的社会地位,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宜档案工作者成长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所谓“软环境”,是指为档案工作者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良性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满足其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硬环境”,是指给档案工作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档案工作者的工资、福利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为档案工作者的发展提供机会[3]。

(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档案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结果,是前人传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是历史留与未来的无价资源。它记录了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了厚重的文化沉淀,管好、用好这些财富是档案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档案工作者的职业是高尚的,工作是繁重的,生活是清苦的,所以档案工作者要怀有一颗淡定从容的心态,平淡地看待人生;抱有一种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今生的职业操守。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都愿意力求完美的完成,希望获得更好、更大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动机[4]。建立激励机制是调动群体和个体积极性的有效措施,通过科学管理等一系列手段,激发人们的动机,让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实现无缝对接,充分调动人们工作的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多为档案工作者创造机会,为个体充分发挥才能搭建平台,用工作成果焕发人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积极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档案工作者要主动自我调适,将工作与兴趣结合起来。很多人在选择自己从事的工作时,过于看重自己的兴趣和感受,其实工作往往是一种“快乐”和“痛苦”相结合的过程。开始档案管理工作之前,既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的追求、理念、个性、兴趣等特点,又要综合考虑自己的业务特长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自己进行综合定位。一旦确定在档案部门工作,就应该扎扎实实地工作,甘于清贫与寂寞,坚守自己的人生价值准则[5]。客观地看待工作中的得与失,调整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制定好可行的职业目标,以乐观的心态做好本职工作。

四、结语

职业倦怠已成为档案工作者群体中的普遍现象,这会影响到档案工作者的身心健康。从根本上说,档案工作者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是档案馆(室)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综合反映,它的产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档案工作者个人也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以乐观、向上、健康心态投入到档案事业中,让自己远离职业倦怠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张瑞菊.我国档案职业倦怠特点及原因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2]维基百科.需求层次理论[EB/OL][2015—12—22].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7%90%86%E8%AE%BA.

[3]许德斌.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探究[J].山西档案,2015,(5).

[4]曾咏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学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4).

[5]姜雪,王玉琪.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与解决途径[J].北京档案,2013,(1).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对策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诊错因 知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