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体会

2016-03-17张莹

考试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教学

张莹

摘 要: 《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陶冶。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生活化

目前,品德课教学效率低下,最终应归结为知与行的严重脱节。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先行德育的“理想化”,忽视了现实生活,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新课标强调“课程是为了生活”,构建生活化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育,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做有心的人学会观察生活

教材中,有的主题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但学生往往熟视无睹,或知道得很少。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仔细观察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观察能力。如在讲《金色的秋天》这一单元的主题时,我邀请班主任配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森林公园、田野里观察,并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要求他们回到教室后能说出秋天的样子,画一幅秋天的画。明确了观察任务后,学生们都能仔细观察、细心感受秋天的变。回到了教室,他们一个个都显得异常兴奋,有的能口述一段百来字的秋天景象,还有的画出了美丽的秋天。

2.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大课堂进行实效教学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得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社会课应当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课堂的组织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不断体验、领悟道德准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

最初的教育存在于生活之中,是为了生活并通过生活而进行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浑然一体。随着专门化教育的出现,教育从现实的生活中分化出来,教育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而在学校中进行。正如杜威所说:“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我们要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的“活”教材,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上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和人生。只有在学生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会受到真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

3.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模拟现实生活提升品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另外,教师还可以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身临其境。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价值判断。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

4.运用生活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方式,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既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让教学评价趋于生活化,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重视符合学生实际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运用多元的教学评价,既可采用达成水平评价,以学年及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纸笔测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又可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作品评价等方法,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把教师单一的评价转化为综合性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借鉴,相互促进,让学生真正变成评价与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掘取生活化的情境,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用从课堂上获得的品德知识指导现实生活,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感悟、升华学到的本领,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有着生活的意韵,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吴济慧,蔡琴.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基于教学案例的剖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6:160-162.

[2]麻智勇.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优势探析[J].中国教师,2014,18:61-62.

[3]宋长梅.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育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6:84.

[4]陈姗.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初探[J].中国教师,2013,12:67-68.

[5]金建飞.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5,04:16.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