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音乐课堂的四点“质疑”

2016-03-17晏燕平

考试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质疑教育策略音乐教育

晏燕平

摘 要: 随着音乐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很多新的问题不断涌现,纵观音乐教学,一些对于音乐教学不准确的理解充斥教学实践,全面发展就是全优发展吗?音乐欣赏时教师需要讲得越详细越好吗?对学生的激励是越多越好吗?怎么处理对教材的认识?本文提出对音乐教学的四点质疑,理清对音乐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 音乐教育 质疑 教育策略

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内驱和激发学生审美体验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由此可见,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界定音乐在引导学生准确认识及有效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理念决定你对音乐教学的高度,所以理清一些问题,对于平时进行音乐教学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质疑一:学生是需要全面发展还是个性化发展?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为学生建立了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分为歌唱、器乐、欣赏等领域,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不仅包括在课程目标中,而且包括学生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然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不等于追求“全优发展”。因为“全优”在教育实践中是很难实现的,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才是学生评价的主体。

有的学生天生的嗓音就存在缺陷;有的学生的音准很难纠正;有的学生手脚的协调能力不是很好,这样学生进行演唱歌曲或者吹奏竖笛的时候,就会发现很难驾驭。尽管后天的训练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个别学生在某一领域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帮助学生理解自己,自信地表现自己的长处,尽量弥补自身的不足。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特质的个体,他(他)身上的缺陷可能永远没有办法能够优势,所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利用一切时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学生全面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在音乐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中小学音乐教育至关重要。

质疑二:音乐欣赏是多讲好还是少讲好?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音乐本身就是需要学生聆听的。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聆听音乐,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可以想象: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聆听,是多么美的景象。可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老师用了很多时间讲解作曲家、作曲背景和音乐的曲式结构等,一节课留给学生真正欣赏的时间很少。一些老师在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地加上几句对乐曲的理解。诚然,教师详细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但是这可能就是别人理解下的作品,不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作品。对于音乐的理解无所谓对错,作为教参的诠释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学生不会产生共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音乐欣赏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让学生反复聆听和多元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让学生感受审美的愉悦。由此可见让学生聆听是需要的手段,教师的讲解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这样阐述:“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这很好地诠释了聆听的重要性,建议教师们让学生进行欣赏的时候,要尽可能精讲,多留出时间给学生聆听。

质疑三:对学生的激励是越多越好吗?

在课堂中,不可缺少对学生进行激励。当学生精彩地回答了一个疑问,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表扬;当学生坐姿端正,教师可以进行鼓励;当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了创新的表现,教师必须进行激励,所以一节课有很多鼓励。可是激励就是越多越好吗?

在平时的激励中,很多属于随机激励,就是学生完成某一个任务,教师随机进行表扬和肯定,随机激励有很强的时效性,但是随机激励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比如方式单一(很多都是棒棒你真棒这类的),再如激励的夸大化(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就表扬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过多的随机激励使得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自负,不利于进一步发展。假如激励不是准确的、恰当的,那么,激励就是盲目的、无效的,甚至是消极的。

要真正发挥激励功能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明确目标,重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有深刻的、全面的和客观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发展,引导竖向和横向比较,不仅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和学生要坦诚、关爱和相互尊重,逐步培养学生自我认识、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期待,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

质疑四:教材上内容是全部必教还是可以适量调整?

在如何对待和使用教材中,“教材第一”成为教师的桎梏,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材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教师唯教材论的观点就值得推敲了。应该说教材的绝大多数内容是非常好的,毕竟这是那么多的专家研究实践后的结果,但是其实教材永远不完善,需要通过实践提高和完善;只有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做到“以教材为准,而不唯教材;以课标为准,改教材为我所用”。

比如在以前的某一教材中,歌曲的量非常大(一个学期最多有30多首歌曲),基本上就是一节课教授一首歌曲,试想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演唱质量?教师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学唱歌曲上。教材中提供了很多音乐素材,这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是可能并不是所有音乐素材都是精美的,很多音乐素材的音响、像素都不是很好,是不是需要全部呈现给学生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恰当用好教材,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加上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

今天对以上四个的质疑不是说要否定音乐教学,也不是评判音乐教学的优劣,只是提供对于音乐的思考,是不是音乐已经达到“更优化”,音乐教学还能做点什么?“质”而生力“疑”而生效,质疑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我们对音乐教学的质疑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质疑教育策略音乐教育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